朕的大秦要亡了! 第142节
戚瑶也顾不上心爱的猫儿,先冲刘邦露出个笑容来。
于是俩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在刘邦避于定陶养伤的日子里,戚瑶为他送衣煮饭、解衣推枕……
等到追兵离开,刘邦养好伤要离开的时候,戚瑶已经怀有身孕。
“汉王……”戚瑶眨着含泪的眼睛。
刘邦是喜欢戚瑶的。
他喜欢她那紧致的身体,喜欢她那青春的气息,喜欢她那美丽的面庞……甚至连她眼中那一望可知的虚荣与野心,也都喜欢。
刘邦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日常在人精堆里摸爬滚打,一不留神,就要被对手咬下块肉来——就是他的发妻,一时没防备到,还险些折了自己的命根子。
所以遇到戚瑶这样的小姑娘,刘邦还真是喜欢。
更何况,戚瑶所求,不过是富贵,不过是满足虚荣心——与吕雉、刘莹这等女人比起来,戚瑶简直就像是墙角的小白花,是多么无害啊!
这些刘邦都能给得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彼此都高兴呢?
更何况,她还怀了他的孩子。
“我给咱们的孩子起了名字……”刘邦笑道:“如意,不管男女,都叫如意。”
“如意?”戚瑶念着这名字,也笑起来。
“孩子一来,我便诸事如意喽!”
戚瑶一愣——她还以为是希望孩子能一生如意……
“怎么?这名字如何?”刘邦低头问道。
戚瑶笑道:“好得很……”她心中忽然躁动起来——她的孩子,是汉王的孩子!
她是王子之母!
可是刘邦虽然挂着汉王的名号,想要东山再起,却是很难了。
从前胡亥没回来的时候,刘邦可以召集关中秦人去攻打项羽。
可是现在关中归了胡亥,齐地归了韩信,刘邦的人被打散了,想要再召集一支兵马,谈何容易?
若要借兵,如今彭越已死,刘邦所能借兵的选择已经不多。
刘邦带着戚瑶,与张良、樊哙、卢绾等人度过白马河,到了朝歌。
此前刘邦被打散,曾经从胡亥和张耳处各借了一万兵马。
可是这一次,刘邦却一时没有主动借兵。
“那楚兵攻来之时,韩信没有即刻领兵来救——可见秦王的命令,已经是叫他不救我们。”张良分析道:“当初秦王借兵给我们,是那时候他势力小,而楚军势力大,他需要借助众诸侯,分散项羽的敌意。可是现在……”
卢绾叹气道:“可是现在,秦王已经强大了。”
“不,是齐王韩信已经强大了。”张良摇头道。
樊哙道:“可是那韩信不是一根筋,只效忠秦王吗?”
张良看向刘邦,道:“从前我与汉王曾经商讨过此事,韩信处难以动摇,不如从秦王处下手。”
刘邦笑骂道:“我看那秦王不用我们下手,自己就开撑不住了——没看他着急忙慌给韩信做了齐王吗?”
张良道:“韩信这齐王,说是秦王封的,其实勉强。韩信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了,即使秦王不下旨,一旦韩信要自立为齐王,那秦王也没有办法。所以看似是秦王封赏,其实不过是情势所迫——秦王心中,未必甘愿。”
陈平叹道:“若是此时能有黄金万两,我使人散于咸阳众臣之间,讨论韩信想要反叛之心——到时候,不怕秦王不中计。”
可是现在一行人能保住性命已是不容易,颠沛流离至此,又哪里去寻黄金万两呢?
张良道:“我家中祖上颇有产业。后来秦灭六国,我便变卖了家产,这些年来,为了反秦,散了不少金银……如今还剩下的,不多不少,还有黄金万两。”
众人:……哇!
张良面色平静,好似说的不是黄金万两,而是一袋豆子一样。
“我愿以此薄财,助汉王绝地求生。”
刘邦起身,冲着张良拜了一拜,郑重道:“子房兄,今日大恩,小弟来日必当偿报。”
张良避让不受,拨弄着篝火,叹息道:“乱世之中,黄金与粪土又有何区别?与其让他们深埋地下,还不如拿出来做点事情。汉王言重了……”
于是众人计较已定,当下分头行动。
咸阳城中,胡亥发现近来的舆论风向不太对劲。
这四年来,在他的指导下,在叔孙通等人的辛苦工作下,关中的舆论氛围,在黔首中一直是“大秦子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官员中一直是“陛下与韩信千古君臣”“廉洁奉公,秉公执法”……
可是忽然之间,宫廷朝野之上,关于齐王韩信的小道消息暴涨起来。
“据说这齐王不是陛下主动给的,而是韩信自己要的……”
“据说韩信心大了,项王何汉王都拉拢他……”
“据说抱鹤真人一去不返,就是给韩信扣住了……”
“据说韩信已经与汉王勾了手,要反了……”
叔孙通窥着胡亥的神色,吞下了最后一条,道:“目前小臣搜罗到的,就是这些……”
“没了?”胡亥一挑眉毛。
“嗯,没了。”
胡亥嗤笑道:“朕还以为是什么话呢?背后的人,手段不够看啊。这些谣言才哪到哪?比起朕金旗帜银旗帜的神话故事来,差远喽!”
叔孙通:……呵呵。
叔孙通道:“其实还有一条。”
“说。”
“有人传说……齐王殿下乃是陛下的……禁脔……”叔孙通说完就眼观鼻,鼻观心,不动了。
胡亥一愣,道:“这一条能动摇朕对在外将军的信任吗?为什么会有这条?”
叔孙通叹气道:“可能这条谣言,不是别人用金子散出来的……”这也正是他一开始没说的原因。
胡亥摆摆手,不去理会这些小事,道:“这计策,像是从前陈平离间项羽与范增……他们故技重施,却是太小看朕了。”
胡亥翘了翘嘴角,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儿,“把张敖给朕叫来。”
第149章
张敖乃是张耳的儿子。
当初张耳落魄到了外黄, 恰好外黄有个富人的女儿王氏, 因为嫁给了平庸之人不甘心, 逃到了她父亲宾客家中, 因为宾客的美言,转而嫁给了张耳。
张耳也借助妻子的财力,在外黄经营, 并认识了刘邦等人。
如今的张耳做了赵王,王氏也成了王妃。
可是他们的儿子张敖,却在胡亥的要求下, 来咸阳做了质子。
张敖比胡亥还要大上十来岁, 相貌堂堂,允文允武。
听闻召见, 张敖赶来,恭敬道:“见过陛下。”
胡亥摆手,笑道:“敖仔, 你还没有妻子?”
张敖一愣,躬身道:“确如陛下所言。”
这张敖虽然年纪也不小了, 可是因为连年跟着父亲在外征战,只有姬妾, 却还没有正经娶妻。
胡亥又道:“你可知道——从前汉王想要把女儿许配给你……”
这说起来都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韩信刚平定了燕赵大地, 张耳请求做赵王还没获得允许,而张敖也还没有来到咸阳城。
当时的形势,刘邦与张耳约为儿女亲家, 是双方都皆大欢喜的事情。
就是吕后,为了自己这一双儿女,也是愿意女儿鲁元嫁给张敖的。
张敖垂眸,恭敬道:“似乎是有过这件事情……不过小臣也是过后才听闻的……”
当然最后没成,是因为胡亥不同意。
开玩笑——当着他的面,让刘邦和张耳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当他是死的吗?
胡亥笑道:“你可要感谢朕——当初是朕不同意这门婚事。”
张敖:……
胡亥道:“如今那汉王都逃到朝歌去了,既无兵马又无粮草——这样的岳父,你想要吗?”
张敖笑道:“小臣托赖陛下照拂。”
胡亥揽着张敖的肩膀,跟他掏心掏肺道:“你想想看,你爹是赵王,你以后也是赵王跑不了的。都已经是王了,感情生活就纯粹一点,是不是?找个跟你互相欢喜的,不比这种政治联姻有意思么?再说了,你想想,那鲁元公主才几岁——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到时候娶过来,你还得哄着她……不划算不划算,朕可真是为你着想啊——对了,你在咸阳这么久,有没有中意的女子啊?说出来,朕给你们主婚,保管叫你的婚事体体面面……”
张敖被他说得云山雾罩,不知道陛下这突然的热情与“友善”是怎么回事儿。
难道是因为汉王衰败,所以要拉拢他父亲赵王?
可是也说不通啊——汉王式微,他父亲赵王也没得好处啊。
张敖努力从胡亥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闲谈中捕捉有效信息。
可是胡亥实在是太会瞎聊天了,扯起来比叔孙通、夏临渊还没谱。
张敖最后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只知道陛下赏了他一堆珍宝,又约他一同打猎。
张敖回去,百思不得其解,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大事儿。
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给父亲赵王处去信,又花重金贿赂朝臣,想要摸准朝廷动向——钱没少花,却只从叔孙通处打听出一则花边消息。
叔孙通收了金子,对张敖笑道:“最近倒没什么特别的事儿,不过——诶,你腰上系的这块玉成色挺不错啊……”
张敖忍痛解下昆山玉,奉给叔孙通,笑道:“您喜欢,那是它的缘分……”
“别别别……”叔孙通一面叫着,一面任由张敖把玉给他系上了。
叔孙通收了金子又收了玉,想了想,附耳低声道:“宫里要准备大婚喽。”
张敖一惊,再问——叔孙通却是一个字都不肯说了。
于是俩人一个有心,一个有意,在刘邦避于定陶养伤的日子里,戚瑶为他送衣煮饭、解衣推枕……
等到追兵离开,刘邦养好伤要离开的时候,戚瑶已经怀有身孕。
“汉王……”戚瑶眨着含泪的眼睛。
刘邦是喜欢戚瑶的。
他喜欢她那紧致的身体,喜欢她那青春的气息,喜欢她那美丽的面庞……甚至连她眼中那一望可知的虚荣与野心,也都喜欢。
刘邦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日常在人精堆里摸爬滚打,一不留神,就要被对手咬下块肉来——就是他的发妻,一时没防备到,还险些折了自己的命根子。
所以遇到戚瑶这样的小姑娘,刘邦还真是喜欢。
更何况,戚瑶所求,不过是富贵,不过是满足虚荣心——与吕雉、刘莹这等女人比起来,戚瑶简直就像是墙角的小白花,是多么无害啊!
这些刘邦都能给得起。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彼此都高兴呢?
更何况,她还怀了他的孩子。
“我给咱们的孩子起了名字……”刘邦笑道:“如意,不管男女,都叫如意。”
“如意?”戚瑶念着这名字,也笑起来。
“孩子一来,我便诸事如意喽!”
戚瑶一愣——她还以为是希望孩子能一生如意……
“怎么?这名字如何?”刘邦低头问道。
戚瑶笑道:“好得很……”她心中忽然躁动起来——她的孩子,是汉王的孩子!
她是王子之母!
可是刘邦虽然挂着汉王的名号,想要东山再起,却是很难了。
从前胡亥没回来的时候,刘邦可以召集关中秦人去攻打项羽。
可是现在关中归了胡亥,齐地归了韩信,刘邦的人被打散了,想要再召集一支兵马,谈何容易?
若要借兵,如今彭越已死,刘邦所能借兵的选择已经不多。
刘邦带着戚瑶,与张良、樊哙、卢绾等人度过白马河,到了朝歌。
此前刘邦被打散,曾经从胡亥和张耳处各借了一万兵马。
可是这一次,刘邦却一时没有主动借兵。
“那楚兵攻来之时,韩信没有即刻领兵来救——可见秦王的命令,已经是叫他不救我们。”张良分析道:“当初秦王借兵给我们,是那时候他势力小,而楚军势力大,他需要借助众诸侯,分散项羽的敌意。可是现在……”
卢绾叹气道:“可是现在,秦王已经强大了。”
“不,是齐王韩信已经强大了。”张良摇头道。
樊哙道:“可是那韩信不是一根筋,只效忠秦王吗?”
张良看向刘邦,道:“从前我与汉王曾经商讨过此事,韩信处难以动摇,不如从秦王处下手。”
刘邦笑骂道:“我看那秦王不用我们下手,自己就开撑不住了——没看他着急忙慌给韩信做了齐王吗?”
张良道:“韩信这齐王,说是秦王封的,其实勉强。韩信的实力已经发展到了,即使秦王不下旨,一旦韩信要自立为齐王,那秦王也没有办法。所以看似是秦王封赏,其实不过是情势所迫——秦王心中,未必甘愿。”
陈平叹道:“若是此时能有黄金万两,我使人散于咸阳众臣之间,讨论韩信想要反叛之心——到时候,不怕秦王不中计。”
可是现在一行人能保住性命已是不容易,颠沛流离至此,又哪里去寻黄金万两呢?
张良道:“我家中祖上颇有产业。后来秦灭六国,我便变卖了家产,这些年来,为了反秦,散了不少金银……如今还剩下的,不多不少,还有黄金万两。”
众人:……哇!
张良面色平静,好似说的不是黄金万两,而是一袋豆子一样。
“我愿以此薄财,助汉王绝地求生。”
刘邦起身,冲着张良拜了一拜,郑重道:“子房兄,今日大恩,小弟来日必当偿报。”
张良避让不受,拨弄着篝火,叹息道:“乱世之中,黄金与粪土又有何区别?与其让他们深埋地下,还不如拿出来做点事情。汉王言重了……”
于是众人计较已定,当下分头行动。
咸阳城中,胡亥发现近来的舆论风向不太对劲。
这四年来,在他的指导下,在叔孙通等人的辛苦工作下,关中的舆论氛围,在黔首中一直是“大秦子民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官员中一直是“陛下与韩信千古君臣”“廉洁奉公,秉公执法”……
可是忽然之间,宫廷朝野之上,关于齐王韩信的小道消息暴涨起来。
“据说这齐王不是陛下主动给的,而是韩信自己要的……”
“据说韩信心大了,项王何汉王都拉拢他……”
“据说抱鹤真人一去不返,就是给韩信扣住了……”
“据说韩信已经与汉王勾了手,要反了……”
叔孙通窥着胡亥的神色,吞下了最后一条,道:“目前小臣搜罗到的,就是这些……”
“没了?”胡亥一挑眉毛。
“嗯,没了。”
胡亥嗤笑道:“朕还以为是什么话呢?背后的人,手段不够看啊。这些谣言才哪到哪?比起朕金旗帜银旗帜的神话故事来,差远喽!”
叔孙通:……呵呵。
叔孙通道:“其实还有一条。”
“说。”
“有人传说……齐王殿下乃是陛下的……禁脔……”叔孙通说完就眼观鼻,鼻观心,不动了。
胡亥一愣,道:“这一条能动摇朕对在外将军的信任吗?为什么会有这条?”
叔孙通叹气道:“可能这条谣言,不是别人用金子散出来的……”这也正是他一开始没说的原因。
胡亥摆摆手,不去理会这些小事,道:“这计策,像是从前陈平离间项羽与范增……他们故技重施,却是太小看朕了。”
胡亥翘了翘嘴角,像是想起了什么好玩的事儿,“把张敖给朕叫来。”
第149章
张敖乃是张耳的儿子。
当初张耳落魄到了外黄, 恰好外黄有个富人的女儿王氏, 因为嫁给了平庸之人不甘心, 逃到了她父亲宾客家中, 因为宾客的美言,转而嫁给了张耳。
张耳也借助妻子的财力,在外黄经营, 并认识了刘邦等人。
如今的张耳做了赵王,王氏也成了王妃。
可是他们的儿子张敖,却在胡亥的要求下, 来咸阳做了质子。
张敖比胡亥还要大上十来岁, 相貌堂堂,允文允武。
听闻召见, 张敖赶来,恭敬道:“见过陛下。”
胡亥摆手,笑道:“敖仔, 你还没有妻子?”
张敖一愣,躬身道:“确如陛下所言。”
这张敖虽然年纪也不小了, 可是因为连年跟着父亲在外征战,只有姬妾, 却还没有正经娶妻。
胡亥又道:“你可知道——从前汉王想要把女儿许配给你……”
这说起来都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韩信刚平定了燕赵大地, 张耳请求做赵王还没获得允许,而张敖也还没有来到咸阳城。
当时的形势,刘邦与张耳约为儿女亲家, 是双方都皆大欢喜的事情。
就是吕后,为了自己这一双儿女,也是愿意女儿鲁元嫁给张敖的。
张敖垂眸,恭敬道:“似乎是有过这件事情……不过小臣也是过后才听闻的……”
当然最后没成,是因为胡亥不同意。
开玩笑——当着他的面,让刘邦和张耳结成牢不可破的联盟,当他是死的吗?
胡亥笑道:“你可要感谢朕——当初是朕不同意这门婚事。”
张敖:……
胡亥道:“如今那汉王都逃到朝歌去了,既无兵马又无粮草——这样的岳父,你想要吗?”
张敖笑道:“小臣托赖陛下照拂。”
胡亥揽着张敖的肩膀,跟他掏心掏肺道:“你想想看,你爹是赵王,你以后也是赵王跑不了的。都已经是王了,感情生活就纯粹一点,是不是?找个跟你互相欢喜的,不比这种政治联姻有意思么?再说了,你想想,那鲁元公主才几岁——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到时候娶过来,你还得哄着她……不划算不划算,朕可真是为你着想啊——对了,你在咸阳这么久,有没有中意的女子啊?说出来,朕给你们主婚,保管叫你的婚事体体面面……”
张敖被他说得云山雾罩,不知道陛下这突然的热情与“友善”是怎么回事儿。
难道是因为汉王衰败,所以要拉拢他父亲赵王?
可是也说不通啊——汉王式微,他父亲赵王也没得好处啊。
张敖努力从胡亥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闲谈中捕捉有效信息。
可是胡亥实在是太会瞎聊天了,扯起来比叔孙通、夏临渊还没谱。
张敖最后听得一个头两个大,只知道陛下赏了他一堆珍宝,又约他一同打猎。
张敖回去,百思不得其解,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大事儿。
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给父亲赵王处去信,又花重金贿赂朝臣,想要摸准朝廷动向——钱没少花,却只从叔孙通处打听出一则花边消息。
叔孙通收了金子,对张敖笑道:“最近倒没什么特别的事儿,不过——诶,你腰上系的这块玉成色挺不错啊……”
张敖忍痛解下昆山玉,奉给叔孙通,笑道:“您喜欢,那是它的缘分……”
“别别别……”叔孙通一面叫着,一面任由张敖把玉给他系上了。
叔孙通收了金子又收了玉,想了想,附耳低声道:“宫里要准备大婚喽。”
张敖一惊,再问——叔孙通却是一个字都不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