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雅集文抄,才色风流,本来都是应有之义。李潼既然入此,也有自己的准备。
不过眼下他也并不急于拿出自己的新作,只是望着这些伎馆馆主们笑语道:“今日曲江人物汇聚,珠才并集,雅趣群助才是大乐,你们诸位在事者想必也有访求诸类,可否呈来一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潼也没想将这次聚会操弄成自己的独奏会。只有群众参与,人人都在其中感受到乐趣,接下来才会持续不断的热情投入,如果只是一味的对着某人喊六,不久便要乏味。
提出先看一看这些伎馆邀访的诗词篇章,就是为了看一看那些才流们参与度如何。如果不高,就需要想点别的法子推动一下。
几名伎馆馆主只道少王一时趣短,想要兼采助兴,倒也并不推辞,各自呈上一些诗稿,那名作为代表的中年馆主还不忘捧抬一下少王:“所约诸篇,虽然各有才表,但是讲到提领风流,却仍欠才情气象。尤其大王旧篇《洛阳女儿行》,新雅艳丽,令人神往,平康坊群众实在憾于不能得此定场典辞!”
李潼闻言后便笑一笑,他此前虽然抛出两首柳永的词篇,但曲子词在时下本来就是不章之诗的小技,才趣闲弄,难称大雅,就算是有什么富丽之趣,评价仍然不高。
这些伎馆馆主们志气倒是不小,直接瞄准了《洛阳女儿行》那种档次标准的诗作。
这首王维的才情之作,在时下而言是有着开革诗文新气象的大意义,少王诗才能为主流士人所欣赏乃至于推崇,于此关系极大。饶是李潼满腹华篇,再想专捡一首能够媲美且唱扬平康伎的名篇,同样也要慎重挑选。
略过这点不谈,接过这些伎馆馆主们呈上的篇章,李潼仔细阅读起来。
平康坊众人对于这一次的雅集也是极为用心,搜罗来的诗词篇章少说都有几百上千份,抛开一些太过粗鄙或是亵味太浓的戏作之后再作精选,如今呈送到少王案上的,则都是自觉得精益求精的上佳之作,是准备在接下来声色演艺中一博众彩。
李潼翻看的速度并不快,有的时候还要停下来细品慢吟。他自家知自家事,无论才誉多高,但若真想惊艳时流,还是要借力古人,并非自己才情所致。
不过若是讲到对诗文的赏评,他绝对属于宗师级别,本身看过的诗词名篇就多,再加上积累了许多前人的观点。
特别明清之际,虽然在诗歌领域开创不多,但是各类诗文选本、名家点评则就多得数不胜数,各种刁钻角度、刻薄评语,可谓是应有尽有。
毕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评价措辞越激烈,标准越苛刻刁钻,刊印起来销量就更高,原创不够、那就臧否来凑,这个道理古今皆同。
但就算是清人所编的《全唐诗》,哪怕辑录唐诗近五万首,所涉诗人两千余众,但较之唐诗庞大体量,仍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关诗文的创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以及取得的艺术成就之高,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文化盛事翘楚之一。
就算以李潼的标准,在其中翻看,偶尔都有拾珠惊喜,发现一些佳作,但再看署名作者,则就比较陌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春江花月夜》流传于后,张若虚在一众盛唐诗人当中泯然众人,也是分分钟的事。
眼见少王专心赏评,众人也都不敢打扰,如此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李潼也终于将案头上这些诗稿翻看完毕,其中能入他眼的有十多首之多,余者返回各家,他则拍着那些挑选出来的诗稿笑语道:“这些诗词新篇,各有妙趣横生,虽然只是我一家之趣,但想必也能感动及众,不舍俗调协之、俗人演之。暂且放在这里,你们各馆推选律才入此,与我府中诸工并定曲律,来日大会择伎艺优者登台再演。”
那些伎馆馆主们听到这话,各因心胸、眼界不同,也都喜忧不同,但大王既然已经说了,他们自然也没有反对的余地。
李潼也不是强取他们各自访来的佳篇,继续说道:“近日曲江弄雅众乐之外,我也有意挑选各馆伎才优者,来日扩弄燕乐大曲,群伎并演,再作应时的典范。”
他要新作大曲拍他奶奶马屁,虽然目的还没有说得透彻明白,但在场这些人闻言后,一时间也都是喜形于色。
世道总是攀趋强势,少王出身贵极,若能有机会出入其人门下,对于他们这些娼籍弄人而言,绝对是人生不可多得的高光时刻。
别的不说,在场便有两个最好的例子,一个是那个蜀商女子杨丽,一个便是同为平康伎的莫大家。特别是这个莫大家,之所以能在平康坊享有超然地位,主要就是因为旧年以民艺入选随从封禅,也是平康坊诸多伶人的偶像。
听到少王这么说,各家馆主不免争表自家伎艺特色,以求能入少王高眼。
正在这时候,李守礼与独孤琼又从外界走进帐幕中,眉眼之间兼有欢愉疲色,不见了此前的那种颓丧。
抬眼看到诸伎馆馆主们正在三弟席前争表色艺,李守礼不免好奇,拉住杨思勖便问道:“可是错过了什么好戏?”
“诸家色艺优劣,且付群议。稍后章程事则,自由留守遣员遍告。至于眼下,还请你们诸位允我方寸清静,且拟新辞。”
众人听到这话便纷纷噤声,不敢打扰大王才思。
李守礼从杨思勖那里打听出了缘由,嬉笑入席,凑近李潼嘿嘿说道:“三郎要拣取民伎入府弄乐?这个真是好,我告诉你啊,野味自有妙境不同家生……”
李潼没好气的乜斜他一眼,再看了看同样尽兴归来的独孤琼,心里倒是有了一点思路,摆手推开李守礼并落笔缓书起来:“忆昔嬉游伴,多陪欢宴场……”
他要下手的对象又是白居易,至于这首诗诗名很长,索性直拟成《平康游》,应时应景又应趣。本身乃是五十韵的五言长篇,前半部分极尽浓艳戏乐,后半部分则阔言离愁追思。
李潼则只取前半部分描写平康戏乐的三十韵,并加上一些自己的修改调整,过了小半个时辰,一篇华章便落笔完成。
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
白居易这一首诗,处处也都洋溢着品如的味道,但是因为名字太复杂,意趣不算太高,虽然比不上《长恨歌》那种以诗为史的名篇,但水平也无须质疑,写尽了少年玩伴平康戏游的旖旎风光。
距离少王坐席最近的独孤琼看完全篇后,不免有些狐疑的望向李守礼:“大王是将咱们戏游光景,都细诉河东大王?”
说话间,他又一副懊恼表情拍膝说道:“描摹入骨,具体细微,不是欢宴资深客,哪得如此深刻笔力?旧日直到大王不喜坊曲游戏才没有力邀,早知大王深情独弄,拖辔随行,坊曲名馆厅堂哪一个不能直入!”
一边说话间,他一边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李守礼,更觉得长辈眼光有差,一个庭门之内生养的兄弟俩,差别实在太大。李守礼这个家伙只会诳他使钱,可若是河东王的话,单凭这一份才情,何色罗衫不能解,不需浪使金与珠啊!
听到独孤琼的感慨,李潼心中一动,再拿起笔来在那《平康游》的诗题下加了一个副标题:闻兄等诸友畅言平康风月,提韵戏赠兄并独孤郎。
加上这段说明,倒不是为了表明他出淤泥而不染,正如独孤琼所言,白居易这首诗写得实在太骚了,不是欢场老客写不出来,可他连平康坊都还没怎么去过,总要有个说法。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眼见李守礼这家伙小马达将要开动起来了,未免日后亲家之间因此闹得不愉快,先作一点防备。以后就算独孤家上门问责,还能甩出旧作倒打一耙:我家兄弟所以不堪,全是被你们家的败类带坏的!
且不说李潼这点小心思,那些伎馆馆主们在帷帐中久立,眼见到少王落笔便是长诗而不再以小调曲子词敷衍打发,心中已经一喜。
等到这一篇长律写就之后,得到允许争相传看,一时间更是眉飞色舞,欣喜不已。
他们所看重倒不是诗文中的才趣,也未必能够品味得出与少王旧题有什么优劣差别,但见字里行间那些文字描写,全都是日常经历的寻常,但被少王写出之后,却显得极富绮丽。
整篇长诗通读下来,的确是深切诗题,将平康坊风俗描写得淋漓尽致。哪怕还没有协律作唱,可单单诗文的描写已经足够引人入胜!
众人传阅完毕,不待少王发言指示,已经开始争抢该由何人戏唱,一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各不相让。
不过眼下他也并不急于拿出自己的新作,只是望着这些伎馆馆主们笑语道:“今日曲江人物汇聚,珠才并集,雅趣群助才是大乐,你们诸位在事者想必也有访求诸类,可否呈来一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潼也没想将这次聚会操弄成自己的独奏会。只有群众参与,人人都在其中感受到乐趣,接下来才会持续不断的热情投入,如果只是一味的对着某人喊六,不久便要乏味。
提出先看一看这些伎馆邀访的诗词篇章,就是为了看一看那些才流们参与度如何。如果不高,就需要想点别的法子推动一下。
几名伎馆馆主只道少王一时趣短,想要兼采助兴,倒也并不推辞,各自呈上一些诗稿,那名作为代表的中年馆主还不忘捧抬一下少王:“所约诸篇,虽然各有才表,但是讲到提领风流,却仍欠才情气象。尤其大王旧篇《洛阳女儿行》,新雅艳丽,令人神往,平康坊群众实在憾于不能得此定场典辞!”
李潼闻言后便笑一笑,他此前虽然抛出两首柳永的词篇,但曲子词在时下本来就是不章之诗的小技,才趣闲弄,难称大雅,就算是有什么富丽之趣,评价仍然不高。
这些伎馆馆主们志气倒是不小,直接瞄准了《洛阳女儿行》那种档次标准的诗作。
这首王维的才情之作,在时下而言是有着开革诗文新气象的大意义,少王诗才能为主流士人所欣赏乃至于推崇,于此关系极大。饶是李潼满腹华篇,再想专捡一首能够媲美且唱扬平康伎的名篇,同样也要慎重挑选。
略过这点不谈,接过这些伎馆馆主们呈上的篇章,李潼仔细阅读起来。
平康坊众人对于这一次的雅集也是极为用心,搜罗来的诗词篇章少说都有几百上千份,抛开一些太过粗鄙或是亵味太浓的戏作之后再作精选,如今呈送到少王案上的,则都是自觉得精益求精的上佳之作,是准备在接下来声色演艺中一博众彩。
李潼翻看的速度并不快,有的时候还要停下来细品慢吟。他自家知自家事,无论才誉多高,但若真想惊艳时流,还是要借力古人,并非自己才情所致。
不过若是讲到对诗文的赏评,他绝对属于宗师级别,本身看过的诗词名篇就多,再加上积累了许多前人的观点。
特别明清之际,虽然在诗歌领域开创不多,但是各类诗文选本、名家点评则就多得数不胜数,各种刁钻角度、刻薄评语,可谓是应有尽有。
毕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评价措辞越激烈,标准越苛刻刁钻,刊印起来销量就更高,原创不够、那就臧否来凑,这个道理古今皆同。
但就算是清人所编的《全唐诗》,哪怕辑录唐诗近五万首,所涉诗人两千余众,但较之唐诗庞大体量,仍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关诗文的创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以及取得的艺术成就之高,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文化盛事翘楚之一。
就算以李潼的标准,在其中翻看,偶尔都有拾珠惊喜,发现一些佳作,但再看署名作者,则就比较陌生。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春江花月夜》流传于后,张若虚在一众盛唐诗人当中泯然众人,也是分分钟的事。
眼见少王专心赏评,众人也都不敢打扰,如此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李潼也终于将案头上这些诗稿翻看完毕,其中能入他眼的有十多首之多,余者返回各家,他则拍着那些挑选出来的诗稿笑语道:“这些诗词新篇,各有妙趣横生,虽然只是我一家之趣,但想必也能感动及众,不舍俗调协之、俗人演之。暂且放在这里,你们各馆推选律才入此,与我府中诸工并定曲律,来日大会择伎艺优者登台再演。”
那些伎馆馆主们听到这话,各因心胸、眼界不同,也都喜忧不同,但大王既然已经说了,他们自然也没有反对的余地。
李潼也不是强取他们各自访来的佳篇,继续说道:“近日曲江弄雅众乐之外,我也有意挑选各馆伎才优者,来日扩弄燕乐大曲,群伎并演,再作应时的典范。”
他要新作大曲拍他奶奶马屁,虽然目的还没有说得透彻明白,但在场这些人闻言后,一时间也都是喜形于色。
世道总是攀趋强势,少王出身贵极,若能有机会出入其人门下,对于他们这些娼籍弄人而言,绝对是人生不可多得的高光时刻。
别的不说,在场便有两个最好的例子,一个是那个蜀商女子杨丽,一个便是同为平康伎的莫大家。特别是这个莫大家,之所以能在平康坊享有超然地位,主要就是因为旧年以民艺入选随从封禅,也是平康坊诸多伶人的偶像。
听到少王这么说,各家馆主不免争表自家伎艺特色,以求能入少王高眼。
正在这时候,李守礼与独孤琼又从外界走进帐幕中,眉眼之间兼有欢愉疲色,不见了此前的那种颓丧。
抬眼看到诸伎馆馆主们正在三弟席前争表色艺,李守礼不免好奇,拉住杨思勖便问道:“可是错过了什么好戏?”
“诸家色艺优劣,且付群议。稍后章程事则,自由留守遣员遍告。至于眼下,还请你们诸位允我方寸清静,且拟新辞。”
众人听到这话便纷纷噤声,不敢打扰大王才思。
李守礼从杨思勖那里打听出了缘由,嬉笑入席,凑近李潼嘿嘿说道:“三郎要拣取民伎入府弄乐?这个真是好,我告诉你啊,野味自有妙境不同家生……”
李潼没好气的乜斜他一眼,再看了看同样尽兴归来的独孤琼,心里倒是有了一点思路,摆手推开李守礼并落笔缓书起来:“忆昔嬉游伴,多陪欢宴场……”
他要下手的对象又是白居易,至于这首诗诗名很长,索性直拟成《平康游》,应时应景又应趣。本身乃是五十韵的五言长篇,前半部分极尽浓艳戏乐,后半部分则阔言离愁追思。
李潼则只取前半部分描写平康戏乐的三十韵,并加上一些自己的修改调整,过了小半个时辰,一篇华章便落笔完成。
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
白居易这一首诗,处处也都洋溢着品如的味道,但是因为名字太复杂,意趣不算太高,虽然比不上《长恨歌》那种以诗为史的名篇,但水平也无须质疑,写尽了少年玩伴平康戏游的旖旎风光。
距离少王坐席最近的独孤琼看完全篇后,不免有些狐疑的望向李守礼:“大王是将咱们戏游光景,都细诉河东大王?”
说话间,他又一副懊恼表情拍膝说道:“描摹入骨,具体细微,不是欢宴资深客,哪得如此深刻笔力?旧日直到大王不喜坊曲游戏才没有力邀,早知大王深情独弄,拖辔随行,坊曲名馆厅堂哪一个不能直入!”
一边说话间,他一边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李守礼,更觉得长辈眼光有差,一个庭门之内生养的兄弟俩,差别实在太大。李守礼这个家伙只会诳他使钱,可若是河东王的话,单凭这一份才情,何色罗衫不能解,不需浪使金与珠啊!
听到独孤琼的感慨,李潼心中一动,再拿起笔来在那《平康游》的诗题下加了一个副标题:闻兄等诸友畅言平康风月,提韵戏赠兄并独孤郎。
加上这段说明,倒不是为了表明他出淤泥而不染,正如独孤琼所言,白居易这首诗写得实在太骚了,不是欢场老客写不出来,可他连平康坊都还没怎么去过,总要有个说法。
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眼见李守礼这家伙小马达将要开动起来了,未免日后亲家之间因此闹得不愉快,先作一点防备。以后就算独孤家上门问责,还能甩出旧作倒打一耙:我家兄弟所以不堪,全是被你们家的败类带坏的!
且不说李潼这点小心思,那些伎馆馆主们在帷帐中久立,眼见到少王落笔便是长诗而不再以小调曲子词敷衍打发,心中已经一喜。
等到这一篇长律写就之后,得到允许争相传看,一时间更是眉飞色舞,欣喜不已。
他们所看重倒不是诗文中的才趣,也未必能够品味得出与少王旧题有什么优劣差别,但见字里行间那些文字描写,全都是日常经历的寻常,但被少王写出之后,却显得极富绮丽。
整篇长诗通读下来,的确是深切诗题,将平康坊风俗描写得淋漓尽致。哪怕还没有协律作唱,可单单诗文的描写已经足够引人入胜!
众人传阅完毕,不待少王发言指示,已经开始争抢该由何人戏唱,一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各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