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美食大亨 第1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两天,有空闲的时候,俩兄弟都在地上写写画画的,余清泽是知道他们已经学会了的。
  常浩高兴昂头,问道:“我哥也会了,那晚上可以教我们新的字吗?我哥的名字?”
  余清泽:“可以啊。”
  等到吃完晚饭,常浩拿着一块木板和柴火头欢快地奔向余清泽。余清泽提笔,哦不,拿起柴火头准备写的时候,忽然想到‘乐’是有繁体字形式的,不像‘常’和‘浩’,繁体字跟简体字是一样的。
  他下不去手了。纠结了一秒,他转头看向常浩期待的小眼神,问道:“不如我们先学爷爷的名字,等我办完事回来,我再教你哥的名字?”
  常浩想了一下,爷爷的名字也是要学的,便道:“好。那今天可以学三个字!”
  常爷爷名叫‘常大山’,简繁一体,非常适合拿来教学。
  余清泽愉快地在木板上将‘大山’俩字和笔画顺序给写了出来。
  “爷爷的名字笔画这么少呀?”常浩很惊奇,‘大山’耶,加一起才六划。
  余清泽笑,“对,因为这两个字都是象形字,你平常比划东西很大的时候,是怎么比划的?”
  “就这么啊。”常浩张开双臂做了个大大的动作。
  余清泽道:“你看你把你的胳膊伸直,再把双脚打开一点,是不是就跟这‘大’字很像了?”
  常浩将脚打开一些,看看自己的身体,又看看木板上的‘大’字,很震惊,“一样的!”
  正好这时大健来叫余清泽。
  “好好写,我出去了。”余清泽笑着摸了下小少年的头,出门去了。
  村长已经将秀才老爷请来了,此时正在堂屋里喝茶,家里的其他人村长都让他们先到老屋或者厨房里待着去了。
  余清泽这是第一次见到秀才老爷余家耀。
  斯斯文文的长相,身材清瘦,肤色比其他村民要白皙不少,但因为最近农忙,脸上能看出有着挥不去的疲惫,即便这样,他身上那种读书人特有的文雅气质,却仍是能让人一眼就清清楚楚地感受到。
  村长给两人做了介绍。
  余清泽客客气气地拱手道了一声:“见过秀才老爷。”
  余秀才轻轻一点头,并没多说话。
  三人坐定。
  此时,余秀才将手边的茶水放到一边,然后从身边的箱子里取出自己的文房四宝一一摆到桌上,一边磨墨,一边道:“村长,这位小兄弟,你们将你们商定的具体内容先说一遍给我听,一条一条地说清楚,我再给你们写出来。”
  村长去请人的时候就将事情跟余秀才粗略说了。于是,村长主要述说,余清泽在一旁补充,余秀才不时问一问,最后大约用了一个时辰,将合作契约书一式两份写好了。
  两人看过没问题,各自签上了名字,按了手印,达成合作。
  完成后,余清泽又不好意思地请余秀才给他写了个‘乐’字,还请他写了一首这边常见的用于启蒙教育的诗。
  余秀才好奇地看着他。
  余清泽便解释了一下是给常乐常浩识字用的,但自己水平有限希望他能答应。
  闻言,余秀才想到学堂外那个总是探头探脑的身影,没再问,唰唰唰提笔写了一首诗。
  余清泽拿起来一看,囧了,《咏鹅》。
  确实很适合用于启蒙教育,没毛病。只是不知道这个异世写这诗的人,是不是名字也叫骆宾王?
  带着一份契约书,一份‘教科书’,余清泽信心满满回到家。
  有这两样东西,就可以用一段时间了,不仅能用于教常乐常浩,还能自学!
  等什么时候去县城,再去书店买一本书回来自学!繁体字什么的,对于有了基础的余大厨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想象总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繁体字这种东西,你看着都认识,不多写几遍记住了,就永远是你的眼睛认识它,你的手却并不认识。
  总之,余清泽乐呵呵回家教了俩兄弟常乐的名字,三人都非常高兴满意。
  如此又过了两天,余清泽的脚伤好了,终于不用再借助‘第三条腿’,非常轻便。
  这两天,常乐家剩余的两块田的稻谷也已经割完了,就剩下插秧,可是,常爷爷却病倒了。
  起先是食欲不振,总是要喝水,后面开始头昏想吐,虚弱无力,脸色也变得苍白。
  “爷爷,你怎么不吃了?这酸豆角真的很开胃啊。”这天中午,常浩见爷爷只喝了小半碗粥就放下了碗筷,便问道。
  昨天中午,余清泽看酸豆角可以吃了,便炒了一碗,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
  虽然余清泽做的菜好吃,但这盛夏的鬼天气,闷热闷热的,他们又连续劳累,他们的食欲也都下降了一些。正好酸豆角腌好了,这开胃神菜,将他们的胃口一下又提了起来。
  可是常爷爷从今天早上胃口却还是一直没恢复。
  常乐也担忧地放下碗筷,比划着手势问爷爷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没事,就是天气太热,没什么胃口,苦夏,往年不是也有过吗,你们别担心。”常爷爷擦了下额头上的汗,笑着道。
  余清泽觉得常爷爷的样子不太对劲,很像是中暑了,便问了下常爷爷一些症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余清泽立马对常乐说道:“爷爷这情况不对,像是中暑了,得请大夫来看看。”
  闻言,常乐点头,比了个手势,让常浩去请。
  “诶,你们别瞎操心,我没事的,不用请大夫,小浩,你回来……”
  常浩小短腿跑得飞快,眨眼就消失在了院门外。
  余清泽让常乐把凉席铺上,让常爷爷躺到地上,自己则去厨房打了盆冷水回来,让常乐用湿布巾给常爷爷擦汗降温。
  然后,他又返回厨房,调了杯淡盐水给常爷爷喝下。
  常爷爷看着两人忙忙碌碌,还在一边安慰他俩自己没事。
  等到大夫来了,把脉检查过后,道:“中了暑症了。你们这处理方法很好,我开服药给他服下,要多休息。阿叔年纪大了,外面这么热,不可再去田里晒了。”
  常乐急忙点头,他也不敢让爷爷再出去晒了。
  大夫开好方子,然后又问道:“家里有绿豆吗?有的话和金银花煎水给阿叔服下,可以降暑。”
  常乐摇头,然后又表示马上就出去买。
  大夫走了,常浩跟着去拿药,常乐立马出发去城里买绿豆了。余清泽和常浩在家给常爷爷煎药看着病人。
  一直到傍晚,常爷爷才好些了,人看着也精神多了。
  晚上,等常爷爷睡了,常乐很认真地向余清泽表示了感谢。要不是余清泽及时发现爷爷不对,还不知道爷爷已经自己强撑了那么久了。
  此后的两天,常乐只让常爷爷在早晚太阳没那么烈的时间去田里,一看日头高了,他就赶紧将爷爷赶回家去。
  常爷爷是既好气又好笑,又舍不得骂心疼他的乖孙子,只好无奈回家。
  幸好,只剩下了两块田插秧的活儿,在余清泽的帮助下,顺利在两天里插完了。
  “终于忙完了!可累死我了!”常浩小少年仰天大叫了一声,将这段日子累积的辛苦感受都叫了出来。
  这时,天都黑了。
  余清泽和常乐看他那样儿,也忍不住笑。
  确实累,余清泽自认身体强健,可在这种强度的劳作下,也觉得身体疲劳不堪。他还因为脚伤休息了,常乐他们却是一直在忙着,也不怪常浩发出这样的嚎叫。
  第二天,大家都好好地睡了个懒觉,让这段时间疲惫了的身体彻底放松得到恢复,连一向早起的常乐都比平常晚了半个时辰。
  吃过早饭,余清泽跟常乐说道:“乐哥儿,我明天想去城里看看,你能带我去吗?”
  常乐点头,表示明天他也要去城里卖菜。
  余清泽高兴道:“那太好了。”得好好看看这县城,考察一下做什么生意好。
  “我也要去的。”身边的常浩小少年叫了一声,然后又问他哥:“哥,今天下午要去捕鱼吗?”
  常乐点头。每次去卖菜的话,他都会去河里捕点鱼一起去卖。
  捕鱼?余清泽挑了挑眉,好像很有趣。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哈,关于有小仙女觉得一亩良田五十两银子物价高的问题,这是跟文的背景设定有关。
  原因:一、文里大盛朝虽然经过战乱只建国十五年,但是战乱大部分发生在北方,对南方影响小一些,前面常爷爷在说他们迁移的时候说过一点。而且战乱发生时,他们当时的县令非常聪明地将往北的河运船只都停运了,也减小了桐山城在战乱时的影响。_(:3」∠)_我都剧透了我去……
  二、南北方中间有一条河叫清河,就是牛头村附近的这条河,他们的县城——桐山城,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是比较繁华的,后天那一章会讲到。牛头村有山有水,灌溉方便,田地比较肥沃,而且距离县城只有十二三里路,田地会比较贵一点,再偏远一点的田地肯定也没那么贵了。
  三、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官府问题。这个不好说太多,因为后面有剧情。
  然后,可能有人又说了,既然他们田地那么贵,为什么我之前文里说常乐得到的一贯钱奖励就可以抵他们大半年的开支。这是因为他们的粮食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并不需要额外花钱,他们还靠河靠山,想吃肉的话,可下河打鱼也可进山抓些野鸡鸟雀什么的,在吃住方面花费并不多。而一般农家一年可能也就过年的时候花点钱买点布做衣服。而且他们还比较节俭了。当然,除开看病的钱,这是额外的。
  大概就这样了,只解释这一次,再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哦……
  既然写文,当然也查过不少资料,但如果有逻辑问题历史问题会跟剧情冲突的话,我会优先剧情,大概这样,如果有小仙女不能接受,那咱们就只能下本再见啦,或者,互道珍重?(笑哭)
  感谢提出问题的小仙女,合理的建议我会接受哒,如果跟我的设定或者之后的剧情有冲突,不能调和的话,那我就坚持自己的想法咯……
  第11章 荡一荡
  常乐家有渔网,余清泽在第一天醒来的时候就看到了。
  下午午睡醒了之后,常乐拿出渔网放进木桶里,长长的竹篙穿过木桶扛在肩上就准备出发。
  此时,常浩还在呼哈呼哈地睡着。
  “乐哥儿,你不等小浩了吗?”余清泽听到动静就醒了,看到厨房门口已经准备好的常乐,问道。早上听常浩的语气,分明是很期待去捕鱼的。
  常乐摇摇手,表示自己一个人去。比划完手势,他就往外走。
  余清泽赶紧跟上,道:“我跟你去。”
  常乐眨眨眼,摇手不同意。
  余清泽说道:“乐哥儿,我没捕过鱼,想跟你学学。”
  常乐比划了一个划水的动作。
  余清泽猜应该是问他会不会游水,便点头道:“我会游水的,游得应该还不错。”
  常乐本来还想拒绝,但看堂屋里常浩翻了个身,他赶紧点头,往外走。再不走,常浩就醒了,他不想带弟弟去。
  家里离河边并不远,十分钟不到就到了。
  河边有个简易的小码头,村民们自己用石头堆砌而成,边上还有一些石板,可以用来洗衣服。有时候冬天小溪里的水少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来这里洗衣服,码头另一边有三个木桩子,栓了三条小渔船。
  岸边上有座小木屋,一个老头在门口补渔网,看到常乐,他乐呵呵地说道:“乐哥儿,今天要捕鱼?田里忙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