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第15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47章
  李从嘉是真的想不透, 他之前觉得周国合二为一, 肯定会有人混不下去离开, 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规模,尤其是像王溥一样的老臣居然都走了, 就算周国那些人脑子再有病也不可能将这些顶梁柱都赶走吧?
  说到周国,王溥脸上略有些黯然:“耻于与国贼为伍!”
  李从嘉愣了一下,国贼?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 估计是对契丹投降的事情戳到了这些老先生们的炸点。
  李从嘉想了一下, 这几位老先生真的能算得上是正人君子,十分有气节, 估计北周投降也是将这些老先生气得够呛。
  他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没想到啊。”
  王溥也跟着叹气,谁说不是呢?
  他转头看向李从嘉问道:“殿下为何不登基?”
  呦豁,大家的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嘛。
  李从嘉很坦然:“大明宫还没修好呐。”
  王溥深吸口气:“殿下所谋者大。”
  李从嘉笑道:“人总要有点情怀的,否则我就窝在西域不回来了。”
  情怀?王溥有些意外,这个词他还真没怎么听说过, 此时不由问道:“情怀?殿下的情怀是什么?”
  李从嘉认真回答:“天下大定, 宇宙澄清。”
  这个回答其实严格说起来非常的书面化官方化,如果是释雪庭他们肯定会随便听一听算了, 但是这样的话最能说到正人君子心里去,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果然王溥听了之后, 眉眼柔和许多:“如此,老臣放心了。”
  李从嘉笑道:“与君共勉。”
  王溥大笑三声拍拍屁股就去干活了,李从嘉看着他的背影看了好长一段时间, 直到释雪庭过来伸手在他面前晃一晃,这才回过神来。
  “还看?”
  李从嘉一抬头就看到释雪庭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忍不住笑道:“哎呦,我的国师,你这又是吃的哪门子醋?”
  释雪庭微微扬起下巴:“胡说什么呢?”他才不会承认自己真的有那么一点不舒服,虽然看年纪王溥的确不小,但是他现在正处在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年纪,样貌好,拥有人生经验,整个人都沉淀下来,看王溥进宫时那些小宫女一眼一眼的瞄他就知道这人多有吸引力了。
  李从嘉抱着他的腰说道:“好好好,没事没事,就是特别感慨啊,周国一把好牌怎么就打到如今这个样子了呢?”
  释雪庭捏着他的下巴一边亲吻一边含糊说道:“国赖长君是有道理的。”
  李从嘉说道:“唔,我也不是长君!”
  释雪庭无奈说道:“专心点行不行?长君只是个代指,周国乱想根本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力君主,其他的臣子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周国再强大也只有四分五裂的结果,若是我没猜错,这次合二为一很可能也是因为北周和南周朝廷发现他们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
  李从嘉看着释雪庭觉得如果真是这样,就更不应该合并,而是先搞定内部的那些不听指挥的人,然后再说其他。
  结果事实证明,释雪庭看得还是很准,过了没两天传说李继勋带兵出去平乱的时候,走到赤水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李继勋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而后他带兵回开封,京城守将直接开城门迎接,胁迫小皇帝柴熙谨退位让贤。
  范质等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险些气晕过去,王溥连说了好几句:“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释雪庭看了李从嘉一眼,那意思大概就是我说的没错吧?
  李从嘉……李从嘉正在思考,这个桥段好像很眼熟,这特么不就是陈桥兵变吗?
  只不过是主角换了,地点换了,整个事件还是那么回事!
  看来果然是没有赵匡胤也会有“李匡胤”,李从嘉眼神十分复杂地看了一眼赵匡胤,看得赵匡胤莫名其妙,心里有些纳闷,难道李从嘉这是觉得他也会这么干?
  不可能啊,李继勋能够成事是因为北周军权都在他手上,他再将手下全部笼络,想要发动政变真是再容易不过,而在大唐,军权都在李从嘉手上!
  而且李从嘉还搞了个什么科普,平时不打仗的时候,就教授给士兵一些知识,而其中很多知识都是洗脑让士兵为皇帝效忠,告诉他们部队的最高指挥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领兵大将想要拉拢士兵,让士兵忠于自己不算难,然而想让这些人跟着自己谋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李从嘉不知道赵匡胤心中想的什么,他刚刚想的很简单,如果不是他这个意外出现,赵匡胤此时此刻只怕已经当上周国的皇帝了,哦,不,是已经开创宋朝。
  不过现在再思考这些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李从嘉将这个想法抛到一边,问道:“李继勋既然叛变成功,那么南周和北周……只怕不容易合二为一了。”
  周宗有些犹豫:“未必,现在李继勋大权在握,北周兵在他手上跟之前不可同日而语,或许会促进合并步伐也说不定。”
  李从嘉冷笑:“李继勋?别看李继勋现在风光,他想要坐稳这个位子可不容易,而且他算是开了一个坏头,南周那些有实力的藩镇看到这个情况,若是纷纷自立北周又能如何?”
  王溥铁青着脸说道:“殿下所言极是,李继勋这个皇帝做不安稳的。”
  周宗一开始还有些不明白,不过很快他也想明白,的确,李继勋坐不稳位置,因为他可以反,别人也可以反啊,什么?有皇帝禅位?那就让李继勋再禅位一次好了。
  李继勋这时候搞“陈桥兵变”毕竟不如当初赵匡胤那时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上赵匡胤起兵的时候,柴荣刚驾崩不久,周国军队战斗力还在,政治情况也没那么复杂。
  如今经历过南北周分裂,两边都是幼主,主少国疑,许多人为了给自家抢好处抢地盘,偌大一个国家搞得像是一盘散沙,他们能够苟延残喘那么多年,一个是契丹之前没有出兵,第二就是李从嘉回归中原之前,中原真的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你说说是指望孟昶啊,还是高继冲?或者是指望刘鋹?
  北汉刘钧就更不要说,连契丹人都投靠了,还指望他?
  所以之前南周北周还能过,如今李从嘉归来,契丹也对中原虎视眈眈,他们立刻有些撑不住。
  李从嘉之前本来还担心,李继勋登基之后,好歹北周也算是有了一个正经君主,跟以往那种多头政治不一样,过来的人或许会有回去的心思。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时常痛骂李继勋,李从嘉一想也是,正人君子最看不得的就是以下犯上,没看赵匡胤如今在大唐位高权重,他们过来之后都不好好搭理赵匡胤吗?
  以前李从嘉总是觉得君子这个词不是什么好词,说一个人君子很可能这个人就很迂腐刻板,现在王溥等人刷新了他对君子的认知,说来也是坑爹,南唐这些大臣之中,或许有政治素养还不错的,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称得上是一句正人君子,搞得这些人来了之后,李从嘉立刻就对比出了不一样的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同样是政斗,别人可能会不择手段,有什么办法用什么,但是这些人不会,他们多少会有一些原则,而且还会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党争,朝廷上鸡毛蒜皮的事情越来越少,李从嘉也是越来越舒心,都恨不得感谢北周那些将王溥等人赶出来的人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李从嘉也不打算停止对北周的谋算。
  正如他之前所猜测,李继勋废掉小皇帝自立之后,或许是担心什么,很快废帝就因为失足在祭天的时候摔落祭坛摔死了。
  李从嘉知道的时候整个人都十分震惊,他看着释雪庭说道:“李继勋这简直是肆无忌惮啊,居然赶在祭天的时候动手,这种场合不应该极力避免出问题吗?他的手下都不拦着点他?”
  释雪庭也很意外:“李继勋不应该这么没脑子吧?”
  实际上李继勋还真不是没脑子,更进一步的消息过来之后,他们两个都无语了:废帝还真是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下来摔断了脖子死的,并不是李继勋动手,不过虽然不是李继勋动手,但李继勋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是老天爷坑了他一把而已。
  是的,在祭天的时候前任皇帝死了,李继勋这口锅是背定了,估计谁都要怀疑是他动的手,他解释都没用。
  而废帝的死也让更多本来在观望的人纷纷收拾东西携家带口离开北周。
  于是来大唐的人越来越多,没办法,这年头能够找个安稳过日子的地方并不容易,北汉那里正在被揍,南汉已经投降,南周……自从李继勋反了之后,仿佛给南周那些藩镇割据政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大家纷纷翻身做主,都卯着劲的去国都让小皇帝禅位。
  亲哥哥已经被弄死的南周小皇帝日子过的心惊胆颤,生怕有一天就有哪路兵马攻进都城,让他下禅位诏书,然后再弄死他。
  结果担心着担心着,他就忧思成疾,眼看也要活不久。
  这种情况下,这些人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来大唐,只不过他们再来的时候,就没有当初范质他们接收到的待遇了。
  毕竟这次这一批都是能力比较中庸的人,没那么出彩,但是说差也没那么差,可是这样的人大唐也一抓一大把,早就把位置填满了,他们想要取而代之只能慢慢来。
  不过最让李从嘉意外的是,居然还有武将肯来投奔,要知道在北周或者南周,稍微有点兵权的武将现在过的都很滋润,毕竟现在乱的不行,手上有兵就没人轻易敢惹,这些人怎么会投奔大唐?
  李从嘉后来才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臣子的料,让他们去当皇帝当王还真不适应,一向杀伐果断的武将也会犹豫,眼看着世道越来越乱就带人过来求收留了。
  这其中有一个人李从嘉十分熟悉——韩令坤。
  韩令坤也是个能人,领兵打仗算得上是历史上赵匡胤手下少有的大将之一,这个人的到来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李从嘉很开心的让他进入了枢密院。
  说实话,李从嘉最近一直都在发愁,大唐现在文官其实已经不缺,但是武将缺的厉害,或者说是能够做主帅的武将很缺乏。
  韩令坤的到来多少弥补了一下这个缺陷,李从嘉有些遗憾说道:“如果石守信他们也能过来就好了。”
  释雪庭有些意外:“北周那么多武将,你怎么就盯着这几个?”
  李从嘉心说:你不知道,这些人都是经过宋太祖验证的好用,其他人都说不好了。
  而且虽然已经将“宋太祖”收入麾下,但若能将他手下的大将也收来,多么能满足虚荣心的事情,就算是李从嘉也免不了俗,希望能够达成这个愿望,毕竟这些人很好用啊。
  韩令坤来了之后对大唐如今的政治格局十分有些不适应,他还没遇到过这么奇葩的官制,更让他不习惯的是领兵之将对士兵没有彻底的统治权,也就是说只有在战时他们才有领兵的机会,平时训兵的都是中低层武官,而这些武官流动性也十分大,就算今天跟他交好了,可能后天他就调到了别的地方。
  这让掌兵掌惯了的韩令坤十分郁闷,他到这里之后认识的人不多,一来二去跟赵匡胤就熟悉了,赵匡胤也乐得跟他交流,毕竟之前来的那些文臣对他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搞得他也很尴尬,现在有了一个韩令坤,至少可以告诉朝臣以前他在周国的时候,人缘还是不错的。
  韩令坤借个机会找到赵匡胤问道:“殿下这不是乱来吗?若是长此以往,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怎么打仗?”
  赵匡胤听了之后笑道:“这你还看不出来吗?看看隔壁李继勋,殿下这就是防着武将坐大,而且别的不说,殿下也算是深知打仗的精髓,做主帅的更多是制定策略,而带着士兵冲锋陷阵的都是基层军官,所以训兵的都是这些人,而且训兵方式都是统一的,几乎抹杀了所有的个人特色,这样按照章程无论是什么人,调到什么地方,都能够最快上手,大唐的王,不可小觑,你以后就知道了。”
  韩令坤郁闷说道:“哎,兄弟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觉得饭碗都被弄丢了,心里有点别扭。”
  “听我的,你吃饭的东西是你打仗的本事,只要这个还在,殿下不会为难你,而且如今这样也有好处,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会来个什么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至少能得个善终,殿下……应该也是这么想的。”
  韩令坤心中还是转不过这个弯来,但是看赵匡胤对李从嘉十分推崇的态度,他就知道说什么都没用,只好转移话题问道:“说起来,殿下怎么还是个王?这……连李继勋都称帝了啊。”
  赵匡胤说道:“急什么?最近大明宫正在重建,等大明宫建好就是时候了。”
  韩令坤听了之后微微一愣,不由咋舌:“大明宫啊,就凭这个李继勋就比不上殿下了。”
  赵匡胤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所以你以后是不会后悔现在的选择的,殿下有鸿鹄之志啊。”
  韩令坤微微一笑:“这我也知道,若非如此,我也不会来这里,早就自立为王了。”
  赵匡胤端起酒杯说道:“哎,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俩还有并肩作战的一天,来,喝酒!”
  韩令坤举起酒杯,心眼也开始转悠起来,这一顿酒喝完之后,韩家跟赵家就成了亲家。
  韩令坤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美。
  说起来韩令坤只比赵匡胤大四岁,他们两个应该算是一辈人,然而赵匡胤没有年纪合适的儿子,就只能让弟弟顶上了。
  李从嘉知道之后还给一对新人赐了贺礼,毕竟联姻也算是韩令坤融入大唐的一种手段,而且若非他当年跟赵匡胤也算是熟识,根本不可能跟赵匡胤结亲。
  就在赵匡美成亲之后,李继勋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给柴熙谨的谥号终于是商议了出来,号恭皇帝,这个谥号原本应该是他哥哥的,结果阴差阳错成了他的,也是让人唏嘘。
  柴熙谨的谥号出来之后,作为弟弟的柴熙让也终究是被攻破了国都,石守信本来想要直接杀了柴熙让,结果被人劝阻,似模似样搞了个禅位,只是禅位完毕之后就秘密杀害了柴熙让,还说柴熙让本来就病入膏肓,此时坚持不住也是情理之中,然后给了个哀帝的谥号。
  北周和南周的两位小皇帝,一个北周恭帝一个南周哀帝,听上去都很讽刺。
  王溥等人知道之后,哀恸不已,连续休假好几天在家里祭祀,有人趁机参他们,说他们心怀故主。
  李从嘉干脆明面上给这些人放了假说道:“心怀故主又有什么不对呢?这说明诸位爱卿乃是磊落君子,否则他们根本不必如此的,不仅是他们,就连我也怜惜那两位皇帝呀,他们年岁与大郎相差不大呢。”
  李从嘉这一手玩的极其漂亮,宽宏大度而又极富情义,王溥等人就吃这一套啊,请了几天假,伤心几天之后就又老老实实回来上班了。
  当然李从嘉这也并不完全是为了沽名钓誉,他是真的可惜,虽然立场不同,但是他跟郭荣还真没有太大的矛盾,或者说是双方武力值不成正比,恨都恨不起来,只能遗憾自己没有那种实力。
  可纵然郭荣再怎么天纵英才,也没办法跟命争,他年纪比较大的儿子不是早夭就是被汉隐帝所杀,只剩下这几个幼子,他又去世的早,搞得这几位幼子完全没有依靠,柴宗训被刺杀而死,柴熙谨和柴熙让都被人杀死,这样一来郭荣直接绝了后!
  怎么可能不让人唏嘘呢?
  可是唏嘘过后,李从嘉又不得不承认,北周和南周如今被搞的乌烟瘴气,正是他下手的好时候,北汉那边虽然有契丹帮忙,但毕竟是引狼入室,他们也不敢让契丹人大规模进入北汉,而且哪怕是契丹人在面对大唐的武器的时候,也完全没办法应对。
  李从嘉现在唯一需要纠结的就是到底是打北周还是打南周呢?这两边衰弱的程度差不多,不过论地理来说,北周好打一些,因为李从嘉手上没有水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