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出城篇
赵桓顿时觉得眼前迷雾被拨开了,事实俱在,看来金国人并不是那么凶残嘛。 他的心灵松动了些,能思考些问题了,如明天派什么人出城和金国人谈判…
这时他当然不知道金军之所以没进攻的真正原因,正是因开封城的老百姓。他们杀了使者、寻找武器,要巷战,这些都让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深深的忌惮。这城里有近100万人口,如骤然面临绝境,临死反击的话,金军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让城里人面临绝境、习惯绝境,进而忍受绝境,是不是更好呢?
绝妙的是宋朝上层某些“聪明理智”的人会帮着金军去顺着这思路,去完善所谓的“和谈活路”…
27日,宋朝派出和谈使臣:宋徽宗第7子、济王赵栩、首相何栗。当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赵桓一连催促他好多遍,他仍频频回顾,就是不走。这真让人为难,国难当头,首相怯懦,让人拿他怎么办呢?
这时有一人走了出来,当众斥骂他“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稷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此人李若水,北宋朝最后的忠臣。后人评价“北宋亡国李若水、南宋亡国文天祥。有此二人,大宋国亡,而精神不亡”
何栗终于上马了,他脚软得没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从皇宫出发,走朱雀门出城,一路上,他的马鞭居然一连落地3次!
这样的胆子,要怎样去谈判呢?但请注意: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却没说这样的人。何栗是个复杂的人。他并非人们印象中骄横腐朽、不知所谓的老资格文官。他很年轻、很奋进,甚至很正义。
何栗,11年前,27岁的他考中了状元。仕途很顺利。做到了御史台老大。在这个位置上,他弹劾了六贼之一的王黼。把这国贼发配出京城,也让新皇帝赵桓牢牢记住了他,将他提拔进宰执队伍。之后,首相唐恪要他附议。将河北、河东之地全部割给金国,他不同意,所以就辞职了。
无奈时事变幻,这个世界太荒诞了,堂堂大宋朝首相居然变成了一笑话,被开封市民在城墙上追杀,骑马逃命后才活下来。何栗像是救场一样,火线上岗,又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
这是他做首相的第27天,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他主张起用赵构、宗泽等回师勤王;他主张坚守城池待援;他号召百姓展开巷战…这些做得怎样?
绝大多数史书都着重提出他掉了3次马鞭子。由此就给他贴上了怯懦无能的标签,这是不是太苛求了呢?毕竟他只是个文官,连武将们都不敢去招惹金兵,他一介书生的怯场,难道很不正常吗?那么原谅他?这却没法绕过郭京这神棍骗子。说到底:神兵们之所以能登上城墙,除孙傅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谈判开始!让何栗大出意外的是:传说中凶狠残暴的未开化人种居然非常的温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礼。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说“自古以来,有南即有北,哪一个都是不能缺少的。现在我们要求的,不过是割让一些土地而已”
何栗大喜!这句话透出两个意思:1有南即有北,哪个都不能缺。这是承认宋朝的存在,金军表明了不想赶尽杀绝。2金国人开价了,只是割让土地,从以往惯例来看,战争中割让土地是有规范的,一般来说,不会多于战胜方已占领的。也就说很可能是以黄河为界?宋朝能保住黄河天险及整个京畿地区?这简直是梦幻的,何栗甚至想:早知这样,何必打什么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当天宋金两国首脑们愉快结束了交谈,双方都很满意,认为这是一文明、互惠、成功的大会,对于两国都有着光明美好的前景。何栗、赵栩急着告辞,要回城去把这好消息告诉皇帝。完颜宗翰等亲切地送他们出营,临别前,提了一小小要求:他们希望能在城外见到传说中风雅博学的宋朝太上皇赵佶陛下…
何栗回城后,全开封人都长出口气…原来真的没到山穷水尽的绝境啊!这里面也包括皇帝赵桓,兴奋之下的他同意了一切,并主动表示可以代替父亲宋徽宗出城…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整个官场。当天,顶级高官们谁也没回家,就在皇宫办事大厅里推杯换盏,喝了顿庆功酒。席间他们一致决定:要趁热打铁,让和谈立即进行!为此,他们建议赵桓要尽快出城和金军相见…
28日,何栗再往金营,告知大宋钦宗皇帝将亲自出城,来金营谈判的消息。
1126年闰11月30日,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中原汉族皇帝第二次被入侵的异族人逼到绝境。800余年前,西晋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2人被匈奴人俘虏,受尽屈辱死去。而这一天,宋钦宗赵桓带着首相何栗、中书侍郎陈过庭、同知枢密院孙傅第一次走出开封城,去往金营。城里由两位佥书枢密院事曹辅、张叔夜留守。
走出开封城,从南薰门开始,就全是金军了。赵桓一行人当即下马,金军一直把他们带到了青城。这里远远不是金营,更没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只有一个口信:完颜宗翰说这不是私人约会,而是代表两个国家。宋朝必须先写降表,才能让见面有意义…
这一点并没让赵桓等人意外。他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和谈,说白了就是有条件的投降。面对现实,连外城都陷落了,只要能保住命,还有什么是不能答应的呢?
赵桓让随行的御用笔杆子孙觌执笔,写这份降表。他给这份文件定下了基调,说要突出“请和称藩”这4个字。称藩也就是从属国。
降表很快写好了,派人送过去,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大太子殿下仔细读了几遍,觉得词句随意。文采不够…宋朝人郁闷!
历史没能留下完颜宗翰的学历,不知他有多大才学。但基本可估算出来,完颜宗翰凭什么指摘文明程度居于人类之巅的宋朝文人?
但宋朝不得不马上重写。为过关,孙觌一连写了好几次。结果毫无例外都被退回。最后赵桓都烦了。他派当年的状元郎、现首相大人何栗出马,合孙、何两人之力去完成它!
而完颜宗翰也终于说出了他心底里的真正愿望。他喜欢汉人的四六对偶句式。他觉得如把降表写成歌赋,那该是多么新颖别致,绝对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作品。他完颜宗翰的名字绝对会随这份降表流传千古。
于是一份四六对仗的降表出炉了。还别说,文字这东西就是奇妙。无论多恶劣的事,都能搞出风雅来。如“三匝之城,遽失藩篱之守。七世之庙,几为灰烬之余。既烦汗马之劳,敢缓牵头号之情…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损躯而听命…社稷不陨,宇宙再安”
看着这份降表。完颜宗翰反复阅读、再三推敲。功夫不复有心人,他又找出几处纰漏,他把“大金皇帝”的“大金”2字抹去,把“大宋皇帝”4个字全都抹去。确保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地位唯一性。把“负罪”改为“失德”彰显金国出兵是很正义的。把“宇宙”改成“寰海”像宇宙之类的词都太大了,从此不再适用于汉人,只能由女真人专用…
做完这些,宋金双方首脑终于见面。不过完颜宗翰说:我们还没得到大金皇帝的圣旨,所以暂且委屈您在青城睡一晚上,明天我们再谈…当天,开封百姓从皇城的宣德门一直排队到外城的南熏门,在风雪中翘首盼望自己的皇帝归来…
12月1日,一个叫萧庆的人穿过开封内城,走进皇城,住进了尚书省。从这一刻起,宋朝所有政令都要经这个人审批之后,才能下发实行…政权被接管了!
当天,相州,康王赵构正式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时他有了万余的兵力,班底已非同小可,他率着这万余军队渡过黄河,到达大宋的北京大名府。很多帝国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他身边。这时,大元帅阁下壮怀激烈、慷慨激昂了一下。
赵构令:全天下兵马向大名府集结,大元帅府将从此地开始反攻入侵者!此令一下,从者云集。宋朝并不是没敢战之士,相反很多人都气红了眼、快憋爆炸了,金兵只在一些懦夫眼里是洪水猛兽,在勇者面前算什么?况且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一直传承着一种信念——不崇拜强者、不服从强权!中国人崇拜的是仁义,爱的是种风清云淡式的自由。如有强者入侵呢?如对抗不了注定要被灭亡呢?很简单!“宁教身死,不教名灭”“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死亡,从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最早到的是张俊,他跟着信德知府梁杨祖率3000兵马,到大名府报到,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跑第二名的是刘光世,他从西北开始,一直要到4个多月后、追到了山东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间准确选择,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他开始跑的时间是第二次开封保卫战前夕,宋钦宗传书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时。作为一顶级衙内,刘光世百分百执行政府命令,带兵火速从西北驻地开拔!
跑到半路,唐恪的命令传到,令天下所有勤王部队各回原地,不许到开封城来!首相传达皇帝诏书?这是天底下最有效的命令?于是所有部队向后转,唯独刘光世!
这小子堪称两宋之交所有风云人物里最鬼头鬼脑的东西,加上他从小就混在权力层里,各种官方把戏他全懂,瞬间就解读出了唐恪的小心思。那绝对会出事,国家肯定需要军人…而军人需要机遇!尤其是他和他父亲这样有了失败纪录、急于翻身的军人!前进、不听首相命令的前进!
事关前程,刘光世的决心超级坚定。随着离开封城越来越近,什么人都能遇到,一支败兵把京城里的事说了出来。当时刘衙内的部下们就不干了:搞什么?既违抗命令,还让我们送死?
刘光世很镇定,告诉他们:这消息过期了,最新消息是开封城已陷落,两位皇帝已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驾”大家还等什么?于是全体出发,他们一路南行,追到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找到了即将继位的赵构…赵构很高兴,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军队的时候,有老牌的西北军突然出现,实在惊喜。刘光世被火线提拔!
刘光世抓住机遇,千里奔袭,抢到了一好大头衔,在失去父亲刘延庆后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前景大放光明…
相比张、刘两人,吴氏兄弟仍在平淡中,他们老老实实驻扎在防区,和老对手西夏人对峙。这是对实心人,立身处世都从正道走,他们认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既是军人,那么自然要用军功说话。等待他们的是即将爆发的决定大宋西军命运的大决战!
这段时间里韩世忠很忙,百忙中,他托人给赵构带了个话,说他百分百的拥护赵构做任何事、可为赵构做任何事…最后想想,还是再直接些吧:他劝赵构直接当皇帝!
说完了这些,他冲出大名府,砍进了一大群金兵人丛里。有多少?好几万吧(酋帅率众数万至),而韩世忠手下只有1000人!
他就带着这么点人冲出城墙,直奔金兵的统兵大酋去了。没意外,几乎是成例了,韩世忠一个人冲过去,把挡道的全干翻,一刀砍倒了该酋,之后战斗就结束了(单骑突入,斩其酋长,遂大溃)
这时他当然不知道金军之所以没进攻的真正原因,正是因开封城的老百姓。他们杀了使者、寻找武器,要巷战,这些都让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深深的忌惮。这城里有近100万人口,如骤然面临绝境,临死反击的话,金军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那么再给出一条活路怎样?让城里人面临绝境、习惯绝境,进而忍受绝境,是不是更好呢?
绝妙的是宋朝上层某些“聪明理智”的人会帮着金军去顺着这思路,去完善所谓的“和谈活路”…
27日,宋朝派出和谈使臣:宋徽宗第7子、济王赵栩、首相何栗。当天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赵桓一连催促他好多遍,他仍频频回顾,就是不走。这真让人为难,国难当头,首相怯懦,让人拿他怎么办呢?
这时有一人走了出来,当众斥骂他“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稷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此人李若水,北宋朝最后的忠臣。后人评价“北宋亡国李若水、南宋亡国文天祥。有此二人,大宋国亡,而精神不亡”
何栗终于上马了,他脚软得没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从皇宫出发,走朱雀门出城,一路上,他的马鞭居然一连落地3次!
这样的胆子,要怎样去谈判呢?但请注意: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却没说这样的人。何栗是个复杂的人。他并非人们印象中骄横腐朽、不知所谓的老资格文官。他很年轻、很奋进,甚至很正义。
何栗,11年前,27岁的他考中了状元。仕途很顺利。做到了御史台老大。在这个位置上,他弹劾了六贼之一的王黼。把这国贼发配出京城,也让新皇帝赵桓牢牢记住了他,将他提拔进宰执队伍。之后,首相唐恪要他附议。将河北、河东之地全部割给金国,他不同意,所以就辞职了。
无奈时事变幻,这个世界太荒诞了,堂堂大宋朝首相居然变成了一笑话,被开封市民在城墙上追杀,骑马逃命后才活下来。何栗像是救场一样,火线上岗,又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
这是他做首相的第27天,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他主张起用赵构、宗泽等回师勤王;他主张坚守城池待援;他号召百姓展开巷战…这些做得怎样?
绝大多数史书都着重提出他掉了3次马鞭子。由此就给他贴上了怯懦无能的标签,这是不是太苛求了呢?毕竟他只是个文官,连武将们都不敢去招惹金兵,他一介书生的怯场,难道很不正常吗?那么原谅他?这却没法绕过郭京这神棍骗子。说到底:神兵们之所以能登上城墙,除孙傅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谈判开始!让何栗大出意外的是:传说中凶狠残暴的未开化人种居然非常的温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礼。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说“自古以来,有南即有北,哪一个都是不能缺少的。现在我们要求的,不过是割让一些土地而已”
何栗大喜!这句话透出两个意思:1有南即有北,哪个都不能缺。这是承认宋朝的存在,金军表明了不想赶尽杀绝。2金国人开价了,只是割让土地,从以往惯例来看,战争中割让土地是有规范的,一般来说,不会多于战胜方已占领的。也就说很可能是以黄河为界?宋朝能保住黄河天险及整个京畿地区?这简直是梦幻的,何栗甚至想:早知这样,何必打什么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当天宋金两国首脑们愉快结束了交谈,双方都很满意,认为这是一文明、互惠、成功的大会,对于两国都有着光明美好的前景。何栗、赵栩急着告辞,要回城去把这好消息告诉皇帝。完颜宗翰等亲切地送他们出营,临别前,提了一小小要求:他们希望能在城外见到传说中风雅博学的宋朝太上皇赵佶陛下…
何栗回城后,全开封人都长出口气…原来真的没到山穷水尽的绝境啊!这里面也包括皇帝赵桓,兴奋之下的他同意了一切,并主动表示可以代替父亲宋徽宗出城…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整个官场。当天,顶级高官们谁也没回家,就在皇宫办事大厅里推杯换盏,喝了顿庆功酒。席间他们一致决定:要趁热打铁,让和谈立即进行!为此,他们建议赵桓要尽快出城和金军相见…
28日,何栗再往金营,告知大宋钦宗皇帝将亲自出城,来金营谈判的消息。
1126年闰11月30日,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中原汉族皇帝第二次被入侵的异族人逼到绝境。800余年前,西晋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2人被匈奴人俘虏,受尽屈辱死去。而这一天,宋钦宗赵桓带着首相何栗、中书侍郎陈过庭、同知枢密院孙傅第一次走出开封城,去往金营。城里由两位佥书枢密院事曹辅、张叔夜留守。
走出开封城,从南薰门开始,就全是金军了。赵桓一行人当即下马,金军一直把他们带到了青城。这里远远不是金营,更没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只有一个口信:完颜宗翰说这不是私人约会,而是代表两个国家。宋朝必须先写降表,才能让见面有意义…
这一点并没让赵桓等人意外。他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和谈,说白了就是有条件的投降。面对现实,连外城都陷落了,只要能保住命,还有什么是不能答应的呢?
赵桓让随行的御用笔杆子孙觌执笔,写这份降表。他给这份文件定下了基调,说要突出“请和称藩”这4个字。称藩也就是从属国。
降表很快写好了,派人送过去,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大太子殿下仔细读了几遍,觉得词句随意。文采不够…宋朝人郁闷!
历史没能留下完颜宗翰的学历,不知他有多大才学。但基本可估算出来,完颜宗翰凭什么指摘文明程度居于人类之巅的宋朝文人?
但宋朝不得不马上重写。为过关,孙觌一连写了好几次。结果毫无例外都被退回。最后赵桓都烦了。他派当年的状元郎、现首相大人何栗出马,合孙、何两人之力去完成它!
而完颜宗翰也终于说出了他心底里的真正愿望。他喜欢汉人的四六对偶句式。他觉得如把降表写成歌赋,那该是多么新颖别致,绝对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作品。他完颜宗翰的名字绝对会随这份降表流传千古。
于是一份四六对仗的降表出炉了。还别说,文字这东西就是奇妙。无论多恶劣的事,都能搞出风雅来。如“三匝之城,遽失藩篱之守。七世之庙,几为灰烬之余。既烦汗马之劳,敢缓牵头号之情…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损躯而听命…社稷不陨,宇宙再安”
看着这份降表。完颜宗翰反复阅读、再三推敲。功夫不复有心人,他又找出几处纰漏,他把“大金皇帝”的“大金”2字抹去,把“大宋皇帝”4个字全都抹去。确保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地位唯一性。把“负罪”改为“失德”彰显金国出兵是很正义的。把“宇宙”改成“寰海”像宇宙之类的词都太大了,从此不再适用于汉人,只能由女真人专用…
做完这些,宋金双方首脑终于见面。不过完颜宗翰说:我们还没得到大金皇帝的圣旨,所以暂且委屈您在青城睡一晚上,明天我们再谈…当天,开封百姓从皇城的宣德门一直排队到外城的南熏门,在风雪中翘首盼望自己的皇帝归来…
12月1日,一个叫萧庆的人穿过开封内城,走进皇城,住进了尚书省。从这一刻起,宋朝所有政令都要经这个人审批之后,才能下发实行…政权被接管了!
当天,相州,康王赵构正式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时他有了万余的兵力,班底已非同小可,他率着这万余军队渡过黄河,到达大宋的北京大名府。很多帝国精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他身边。这时,大元帅阁下壮怀激烈、慷慨激昂了一下。
赵构令:全天下兵马向大名府集结,大元帅府将从此地开始反攻入侵者!此令一下,从者云集。宋朝并不是没敢战之士,相反很多人都气红了眼、快憋爆炸了,金兵只在一些懦夫眼里是洪水猛兽,在勇者面前算什么?况且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一直传承着一种信念——不崇拜强者、不服从强权!中国人崇拜的是仁义,爱的是种风清云淡式的自由。如有强者入侵呢?如对抗不了注定要被灭亡呢?很简单!“宁教身死,不教名灭”“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死亡,从不是什么可怕的事!
最早到的是张俊,他跟着信德知府梁杨祖率3000兵马,到大名府报到,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统制。
跑第二名的是刘光世,他从西北开始,一直要到4个多月后、追到了山东济州府,才追上了赵构。这一路上他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超级智慧,在听话和不听话间准确选择,让自己的人生踏上正途…
他开始跑的时间是第二次开封保卫战前夕,宋钦宗传书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时。作为一顶级衙内,刘光世百分百执行政府命令,带兵火速从西北驻地开拔!
跑到半路,唐恪的命令传到,令天下所有勤王部队各回原地,不许到开封城来!首相传达皇帝诏书?这是天底下最有效的命令?于是所有部队向后转,唯独刘光世!
这小子堪称两宋之交所有风云人物里最鬼头鬼脑的东西,加上他从小就混在权力层里,各种官方把戏他全懂,瞬间就解读出了唐恪的小心思。那绝对会出事,国家肯定需要军人…而军人需要机遇!尤其是他和他父亲这样有了失败纪录、急于翻身的军人!前进、不听首相命令的前进!
事关前程,刘光世的决心超级坚定。随着离开封城越来越近,什么人都能遇到,一支败兵把京城里的事说了出来。当时刘衙内的部下们就不干了:搞什么?既违抗命令,还让我们送死?
刘光世很镇定,告诉他们:这消息过期了,最新消息是开封城已陷落,两位皇帝已逃了出去,方向是南方,只要追到,“功莫大于保驾”大家还等什么?于是全体出发,他们一路南行,追到了山东境内的济州,找到了即将继位的赵构…赵构很高兴,这是他最缺乏安全感、最需要军队的时候,有老牌的西北军突然出现,实在惊喜。刘光世被火线提拔!
刘光世抓住机遇,千里奔袭,抢到了一好大头衔,在失去父亲刘延庆后抱住了更粗更牢靠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前景大放光明…
相比张、刘两人,吴氏兄弟仍在平淡中,他们老老实实驻扎在防区,和老对手西夏人对峙。这是对实心人,立身处世都从正道走,他们认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既是军人,那么自然要用军功说话。等待他们的是即将爆发的决定大宋西军命运的大决战!
这段时间里韩世忠很忙,百忙中,他托人给赵构带了个话,说他百分百的拥护赵构做任何事、可为赵构做任何事…最后想想,还是再直接些吧:他劝赵构直接当皇帝!
说完了这些,他冲出大名府,砍进了一大群金兵人丛里。有多少?好几万吧(酋帅率众数万至),而韩世忠手下只有1000人!
他就带着这么点人冲出城墙,直奔金兵的统兵大酋去了。没意外,几乎是成例了,韩世忠一个人冲过去,把挡道的全干翻,一刀砍倒了该酋,之后战斗就结束了(单骑突入,斩其酋长,遂大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