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望城止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白道是秦直道的一部分。
  但同时,它比秦直道更古老。
  至少在数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它就已经存在。
  它是远古的先民们,用双脚走出来的一条道路。
  但,在秦人手里,这条古道被拓宽,被加固,被延长。
  最终,出现了这样一条贯穿南北,长达数百里,直至高阙的道路。
  因为当年秦人对河间地放弃的太过迅速,以至于匈奴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整个河间地。
  所以,白道在如今还是默默无闻,只在商旅和牧民之间流传。
  但在历史之上,这条古道在两汉后,却流尽了鲜血。
  北魏时期,这条道路是北魏政权控制河套地区的重要通道。
  至北齐,宣文帝高洋率军大破柔然时,就是将后勤辎重留在白道。
  隋朝时,卫王杨爽,在此大破突厥。
  初唐之时,突厥人也是在此杀死了刘武周。
  抗战时期,***将军更是亲笔手书‘化险为夷’四字,称赞白道的作用。
  当然,现在的汉军诸将,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事情。
  但,出塞后立即抢占白道,却是任何一个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必然会去做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
  当汉军从云山一侧的黑水河进入到塞外草原时,白道就是出现在汉军面前的第一条道路,也是唯一一条人造道路。
  而且,这条道路还很宽阔,更是非常坚固!
  秦人修路,向来是以质量和效率著称。
  秦直道,秦驰道,甚至被后人用了一千年。
  无数王朝躺在秦王朝的功劳簿上,安逸舒服的打了个饱嗝。
  直到,秦人的道路再也不堪使用……
  直到,出现了第二个二愣子——隋炀帝杨广。
  所以,白道必然可以承载汉军的重载补给马车和各种重装备。
  更是在这个冬天,为数不多,可以避免大军陷在泥泞和寒风中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白道直通高阙。
  占据了这条道路后,汉军就可以沿着道路,直插高阙。
  义纵骑着战马,矗立在一个小山坡上,望着汉军主力,沿着白道不断前行的场景。
  远方一个已然废弃了许久,只留下两个残垣断壁的关塞废墟,已经清晰可见。
  “那是秦的新雍塞……”义纵拿着地图,对照了一番后,感慨道:“沧海桑田啊……”
  当年,蒙恬率领秦军最精锐的军队,北上驱逐胡虏,强大的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匈奴、楼烦、林胡、东胡,统统撵走!
  然后,秦军占据阴山,并且前出阴山,以阴山为基点,重新勾画了新的防御体系。
  自榆林塞以南,二十七军塞及三十四县,相继设立。
  当年的秦帝国,依然是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睥睨当世,横压世界的无敌帝国。
  所以,秦人的野心也大的惊人。
  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设立了两个郡级行政单位。
  高阙以南,是九原郡。
  高阙以北,是所谓的‘新秦中’。
  秦人很显然,希望将此地建设成第二个关中。
  不仅仅大肆移民,更在此地,将许多关塞之名,冠以关中地名。
  如,那个已经废弃的‘新雍塞’,还有同样被掩埋在废墟里的‘新咸阳’‘新安阳’……
  秦始皇和蒙恬,显然希望通过以此来将此地彻底控制和掌握。
  但是……
  随着一代雄主秦始皇帝驾崩,天下局势转瞬倾覆。
  帝国失去了它的控制者和领导者。
  即位的二世,称其为蠢材都是对蠢材的侮辱!
  义纵甚至觉得,哪怕是放只猪坐在二世的位置,也不会比他干的更差劲。
  短短几年之内,秦帝国的霸业就被那个蠢货葬送。
  不仅如此,他甚至连帝国的底裤都给败掉了。
  自孝公以来,秦人七世先王,两百余年的基础,一朝丧尽。
  看着脚下的这条坚固的宽阔道路——即使已经过去了七八十年,尽管已经长满了野草,但这条道路,依然存在,并且依旧坚固如斯。
  义纵就越发的相信,当年贾谊贾长沙的评论没有错——向使二世仅得中人之姿,秦帝国也不会崩灭。
  当然,义纵明智的没有将这些话说出口。
  他拿着地图,比照着情报,道:“我军已至新雍塞,距离梓岭不过百十里!”
  他雄心万丈的对左右下令道:“传我军令:全军加快速度,务必在今日下午日暮之前,进抵‘新咸阳塞’占据梓岭一侧的高地!”
  “诺!”左右都是轰然应诺。
  立刻就有传令兵,将这个命令传达到全军。
  “派去通知上郡卫将军的使者也不知道到了没有?”义纵喃喃自语两声。
  这次,他统帅大军,先行出塞。
  虽然说,是可以解释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但关键还要看人家郅都认不认。
  这个事情,要是郅都认,那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要是郅都不认,那就乐子大了。
  这官司估计怎么打也打不清楚。
  甚至可能成为一桩公案、悬案!
  想想看,要是卫将军郅都觉得是车骑(义纵)要贪功,手下的部将再一鼓噪,嘿嘿……
  更麻烦的是,义纵很清楚,因他这个举动,肯定会使得郅都所部陷入麻烦甚至灾难之中。
  要是郅都吃了亏,然后把心一横,是完全可以将责任和问题推给他义纵的。
  义纵虽然确信郅都人品很好,应该不会计较。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
  政坛上的事情,谁说得准?
  何况,此事还干系着一万五千多人的生死以及数以十计的将官前途。
  所以,义纵此时,其实是忐忑不安的。
  思虑着这个事情,义纵也不得不叹息了两声。
  这个时候,一个传令兵,策马飞奔而来,一到义纵面前,他立刻翻身下马,行了军礼,呈着一个军报,道:“虎贲卫程都尉急报!”
  义纵立刻上前接过来,看了看,顿时大喜,道:“请回复程都尉:本将望都尉,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却是程不识那边传来了捷报。
  程不识所部,与义纵所部一般,都是昨日早晨出塞。
  但不同的是,程不识所部是从兴乐塞,渡过大黑河,直插梓岭侧翼。
  根据军报,程不识所部,已经在梓岭西北方向约五十里左右的大河之侧,全歼了一支百人规模的匈奴游骑,并且依然在继续向着梓岭方向急行军。
  按照战前规划,假如不出意外,最迟明天下午,程不识所部就至少应该封锁梓岭,并且控制住梓岭的进出要道。
  为中军主力打开一条通道。
  一条通向高阙的道路。
  但这并非易事!
  尤其是在这塞外的冰天雪地中,程不识所部又没有白道可行,只能跋涉在草原上,行进在泥泞之中。
  这对其全军的体力和耐力,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
  此刻,程不识所部,确实是很行进的很艰难。
  塞外的寒风,带着风沙,打在人的脸上,疼的厉害。
  天空中又下起了小雨,路面也变得泥泞起来。
  许多士兵的行军速度都因此受限。
  好在,这次出塞,汉家做足了准备。
  一口口简易的行军锅在隧营和民夫的努力下,迅速搭建起来。
  一碗碗热腾腾的姜汤,加着盐巴和奶酪,送到士兵们面前。
  使得士兵们能够驱散寒冷,恢复体力。
  但是,今天晚上在那里宿营却成了一个问题。
  好在,楼烦军的骑兵们,是这个草原上的熟人,他们很清楚在草原上,应该寻找什么样的地方过夜。
  昨天晚上,就是在他们的指导下,程不识所部,才能找到一个温暖的山谷宿营御寒。
  但……
  下一个可以宿营之地,距离程不识所部还有七十里!
  若是单人,或者团队较小,七十里,转瞬即至!
  若程不识率领的军队是老于行伍的士卒,也可以在日落之前赶到。
  但,偏偏,程不识所部,不仅仅规模庞大,总数几近两万人!
  更麻烦的是,七成以上的士卒,都是新兵!
  尤其是陌刀兵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南方的淮泗地区。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辈子都没见过下雪的场景。
  更别提顶着寒风,行进在茫茫草原上,跋涉在泥泞之中了。
  更别提这里是敌国境内,匈奴骑兵随时可能出现。
  而汉军却不可能跟过去一般,在内线作战,可以得到百姓士民的协助。
  大军的行进速度因此一度被拖慢到一个时辰十里!
  这简直就跟蜗牛在爬一般!
  程不识知道,他必须想个办法,让军队的速度快起来了。
  不然,假如入夜之前,不能找到宿营地。
  在一片漆黑的塞北夜晚行军,极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会有数不清的士兵掉队、迷途,然后倒毙在塞北的寒夜之中。
  草原上的夜晚气温之低,程不识可是已经领教过了!
  但该怎么办?
  程不识急的直挠头。
  现在的情况是,新兵们完全没有在这样的泥泞道路上行军的经验。
  甚至楼烦军的骑兵们,也不是很能适应汉军的行进速度。
  为了维持大军的首尾坚固和完整的组织,军队就只能牺牲速度。
  不然的话,骑兵一下子跑的没影,留下步卒推着车马和辎重,一旦出现敌人,立刻就会雪崩!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汉军先锋骑兵在左翼发现并且歼灭了一支匈奴斥候。
  这意味着,匈奴人极有可能已经知道了汉军出塞。
  很快,最迟在明天,程不识就要面临匈奴人的袭击了。
  甚至可能,在今天晚上,汉军就要面临匈奴骑兵的查探以及夜袭。
  程不识的呼吸因此急促起来。
  首次单独领军,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心里面也一直绷得紧紧的,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但越紧张,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他的思绪就越乱。
  没有办法,程不识只好骑着马,不断的催促士兵们加快速度。
  然而,这速度却始终提不上来。
  新兵蛋子们跟程不识一样,处于亢奋和紧张之中。
  方才前军的先锋斩首一百,让他们对功名充满了渴望。
  但这泥泞的草地和湿滑的道路,却又让他们没由来的烦躁。
  许多来自淮泗地区的陌刀兵甚至开始抱怨起来了。
  “这该死的道路!”无数人痛声咒骂着。
  但也有乐观派。
  譬如来自齐鲁的士兵们就发挥了齐鲁地区的特点,有人幻想着议论说道:“若是能找到一个城塞就好了,当年秦朝不是在这河间之地建立了许多城塞吗?倘若有一个完好的城寨,我们今天晚上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了……”
  “是啊,是啊……”其他人也附和起来。
  这让程不识听了有些恼火。
  齐鲁的兵,纪律性强,组织好,听从命令,但有个缺点,太过浪漫了!
  这也是齐人的特点。
  齐鲁自古就是富庶的鱼盐之地,当地的百姓,自耕农以上就不愁吃穿了。
  这也使得此地的人民,想法多,有些浪漫。
  譬如当今法家,就有齐法家和秦法家之分。
  儒家也分齐鲁之儒和北方之儒的区别。
  甚至,黄老派,也在齐地变种了。
  总之,齐人总能用他们的想法,将很多事情变得面目全非。
  但,这些齐鲁新兵的议论,却让程不识忽然之间茅塞顿开。
  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传令全军:在我军前方五十里,有秦人之军塞,可以御风寒!”程不识立刻就叫来传令兵下令。
  旋即这个命令传遍全军。
  最开始,程不识还有些忐忑。
  但,很快他就发现,效果好的惊人!
  在听说仅仅在前方五十里,就有一个秦人的军塞,保存完好,可以躲避风寒后。
  齐鲁的士兵们首先发奋起来。
  在他们的带领下,整个大军的行进速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倍多!
  就连楼烦军也因此军心大振,士气高昂。
  这让程不识很奇怪:一个可以御寒的军塞,有这么大魅力?
  但他哪里知道,对士兵们来说,若能晚上睡在一个干燥舒服的床榻之上,顺便将脚泡在滚烫的热水中,简直就是天籁!
  靠着这个善意的谎言,程不识所部,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梓岭西北一侧的山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