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亨[美娱+商战]_分卷阅读_69
不过看到阿汤哥用神奇的设备切断红外线之后,再看到让雷诺用钓鱼的方式将阿汤哥从空中放下去窃取情报的设计,不少观众纷纷拍手,对这个桥段的设计表示佩服。不过再拿到情报之后又该如何撤退呢?只见阿汤哥在通风口放了一个烟雾弹,然后触发了整栋大楼的火警。
此时观众才想起来,原来他们刚刚是以消防队员的身份进入大楼的,所以此时穿着消防队的衣服自然可以大摇大摆离开。影评人也对这个情节设置很满意,按照一般好莱坞商业片必然大小两个高.潮的设计,在片子放映一半的时候丢出这个小高.潮自然是符合要求的。
不过影评人很想看看,既然小高.潮都这样了,那么挨着片尾压轴登场的大高.潮又该如何设计呢?
随着情节的推进,观众发现原来汉特和后来的情报机构其实并不是那么相处容易,而且后来的这个情报机构正是导致汉特团队全灭的罪魁祸首。为了替自己的队友们报仇,汉特向这个情报机构发起了报复。但是原本合作过一次的让雷诺此时就成了汉特的对手,两人的你来我往到最后的追逐战让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在小小的火车隧道里,火车里是汉特要追逐的目标——情报机构的女头子,而汉特此时正在火车上被雷诺追杀。最不可思议的是,雷诺居然开着小型直升机在追杀汉特。当然,实际上这段场景是在绿幕前拍摄的,有了工业光魔的特效支持,因此场景看上去更加真实了。
但是饶是在绿幕前拍摄,阿汤哥还是吃了不少苦,因为为了拍摄这段场景,吴宇森除了动用了一台轨道摄像机和两台摇臂摄像机之外,更是有两台手摇摄像机跟着阿汤哥。摇臂和轨道车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替代手摇摄像机,因为摄像机不能有轻微晃动,所以才有了摇臂和轨道车。可是手摇摄像机的好处在于可以任何角度切入拍摄,结果吴宇森为了后期剪辑的需要,先是用轨道车和摇臂拍摄了好几遍,然后再用手摇拍摄了好几遍。因此阿汤哥和雷诺不得不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拍摄这段场景,但是最终出来的结果却颇为惊艳。
吴宇森设计出来的画面感和流畅的剪辑配合在一起之后,这一段的打斗变得格外漂亮,一个个仿佛舞者般在生与死的边缘用生命在舞蹈……
☆、92·碟中谍备受好评
随着互联网在美国的流行,1990年成立的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也成了不少人的重要参考指标。而杰德在1995年的时候以先锋互动娱乐集团的名义收购了IMDB,并且将这个网站打造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电影数据库。
IMDB在后世之所以成功就是赖以它那套繁琐异常的评分系统,虽然每个人都是1到10分的投票,但不是每个人的投票都是和自己的分数一模一样。IMDB会根据会员的注册年限、活跃程度和观影程度进行一定的加权,这样让分数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杰德在收购IMDB之后更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权重指标,就是追踪用户的投票习惯,将他喜欢和厌恶的类型给标记出来,当他再次评分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平算他的喜好程度给予一定的权重值,使得IMDB的分数更加符合习惯。同时杰德也关闭了IMDB备受诟病的自由编辑工具,使得一些专业的数据必须交由专业的编辑去添加。
之所以杰德要将IMDB这么专业化,在于他去年年底推出的另外一款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在那个时代,IMDB和烂番茄领导了欧美网络影评的最主流声音。如果说IMDB是影评界《华盛顿邮报》的的话,那么烂番茄就是《今日美国报》。烂番茄的评分是最直接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一人一票,公平合理。不过杰德还是参照了烂番茄后期的改革,将番茄指数和爆米花指数分开统计,番茄指数属于认证的影评人,而爆米花指数则属于一般的注册用户。
除了这两个电影评分网站之外,杰德还收购了Box Office Mojo,一家专门统计票房的网站。这个网站虽然比较低调,但是却是许多业界人士的最爱,因为可以查询到许多重要数据。由于这三家网站和杰德的先锋互动娱乐都是非上市公司,因此并没有知道之间的联系。
在IMDB上,《碟中谍》的分数在上映之后立刻飙升到了7.8分,不过杰德知道这个分数最后是会下降的。通常情况下,随着电影的上映,分数是逐步下降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时间冲上网站投票的都是极端观众,要么是极度热爱这部电影,要么就是极度厌恶这部电影,所以这个时候的分数属于比较冲动的分数。随着观影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理智的分数出现,才能让整个评分更加合理。
除了分数之外,还有不少人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和烂番茄不同,IMDB的观影感受分享只能提升用户的经验,对所评价的电影并没有分数加成。当然,最重要的是IMDB和主要的娱乐杂志及影评人都签订了合约,允许IMDB转载发表他们专业影评,但这些都一般要在24小时候才会陆续出现。
但是烂番茄则允许普通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直接发发表影评,并且根据影评的多寡和分数给予电影分值。由于两套规则的不同,主流电影在烂番茄上个比较受追捧,而严肃题材则在IMDB上比较受欢迎。有媒体调侃过,IMDB是奥斯卡奖,而烂番茄则是人民选择奖。
杰德看完IMDB的分数和烂番茄上的爆米花指数及番茄指数后,便安心地关掉了电脑。虽然《碟中谍》不会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至少它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杰德很高兴地给吴宇森发去了短信,恭喜他重新踏足动作片便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部别具风格的间谍题材动作片。”《洛杉矶时报》在《碟中谍》公映后第二日偏刊登了影评文章,“吴宇森被誉为是亚洲最会拍动作片的导演,但是他在好莱坞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直到他去年的《勇敢者的游戏》才获得了成功。据说吴宇森和银河电影当时的约定就是,如果《勇敢者的游戏》未能成功,那么吴宇森将不会得到《碟中谍》执导筒。但是幸运的是,吴宇森用他那极富天才的想象力和极具美学的镜头感为我们打造了一部精彩刺激的冒险电影。而在《碟中谍》里,当吴宇森重新回到他所擅长的动作片领域时,他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宇森了。银河电影最初就说过,‘《碟中谍》是一部不同风格的间谍片’,而吴宇森也的确做到了。电影里几乎没有一般间谍题材动作片里常见的暗杀、枪战、追车、爆炸以及炸毁各种建筑物的场景,而在这里体现的却是特工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和间谍人员的智慧冷静,当然,还有电影里层出不穷的新颖却真实的间谍工具。”
《洛杉矶时报》作为全美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同时也是美国公信度最高的三大报之一,这个影评对于《碟中谍》是非常推崇了。事实上,推崇《碟中谍》的除了《洛杉矶时报》之外还有《芝加哥论坛报》。
《流畅的画面剪辑和精彩的动作设计》,这是刊登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的《碟中谍》影评。很显然,这位影评人是一位非常爱好动作片的观众。他没有去分析《碟中谍》和《007》之间的区别,也没强调《碟中谍》各种创新的间谍工具,他只选择电影中“黑窖窃密”和“隧道追杀”两个场景进行评论。“吴宇森和他的伙伴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几乎无法突破的黑窖,但是他还是让心爱的间谍汉特在一个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窃密任务,还这无愧于‘不可能的任务’(碟中谍英文译名)这个名字。黑窖里最引人注意的恐怕是吴宇森那天马行空的各种创造,或者是让雷诺和汤姆克鲁斯那精彩的演技,但是要凸显这一切却需要摄影和导演的努力。为了凸显汤姆克鲁斯从天而降的困难,吴宇森让他摄影师也学着汤姆克鲁斯从天而降进行拍摄……而在隧道追杀这段戏码中,虽然吴宇森讲解这是利用绿幕技术拍摄成功的,但是中间角色之间表情的切换,特写与远景的蒙太奇效果却是吴宇森团队努力的结果。或许每一个观影的观众都在欢呼汤姆克鲁斯演活了另外一个间谍,但请不要忘记吴宇森的努力。”
“本埠导演吴宇森在荷里活新片《碟中谍》首日公映大获成功。”亚视《六点新闻》。
“香港导演吴宇森新片《碟中谍》在美公映反响热烈。”中视《世界新闻报道》。
与此同时,华人世界也对吴宇森的新片给予了厚望。而博伟国际也早料到了这个结果,就在北美市场公映后不到两天,《碟中谍》也在台湾、香港、日本及韩国公映。而此时有一个中年人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办公室里看着报纸,“那个谢尔曼真的对我们很友好?”
“应该是的。”有人回答,“他的新片中极少抹黑华人,而且他外公也是一位抗日英雄,因此他对中国并不是一知半解。我这里有一份他未来对亚视的期望,他会特意开辟一个卫星频道对我们播出节目。不过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打算向我们播出新闻节目,反而他打算播出的一些历史人物专题节目,此外就是一些音乐、电影和自然探索节目。据说就是在他的影响下,维亚康姆集团的总裁雷石东也在调整未来对华电视节目的方向。”
“那还真是有趣。”这个人点了点头,“林家那边好接触么?听说他们对蒋家更亲近一点?如果林家不好接触的话,我们可以想办法直接通过韩国人的关系和他接触。”
“那是林家的老一辈,现在掌管亚视的林建岳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那个人继续解释道,“这次我们希望和谢尔曼建立联系,未来好通过他的公司落地美国。”
“他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关键?”这个中年人有些不相信,“毕竟他不是更喜欢电影么?”
“他对电视非常有眼光,仅仅是购买首尔放送株式会社股票不到一年,SBS便从韩国收视率第三一跃成为第一。尤其是他们的电视剧部门和综艺节目部门不仅在韩国没有对手,甚至都输送到日本和台湾地区。而他在购买亚视之后,亚视也从万年老二的地位成为能够和TVB一较高下的电视台。最重要的是,他手上还拥有北美最大的卫星电视公司30%左右的股份,而且他旗下的东风广播事业公司已经在加州和纽约布局成功,现在据说正在布局芝加哥。”
“再加上休斯顿,他或许可以组建美国的第六个无线电视网对吧?”中年人反问道。
“是的,我们需要播出途径,而他需要播出内容,我们和他们应该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杰德并不晓得发生在香港的这段对话,他现在拿到手的是《碟中谍》首周的票房成绩。在北美地区,《碟中谍》以6800万的票房击败蝉联两周票房冠军的《龙卷风》而拿下周末票房冠军。
三天狂收近7000万票房也让吴宇森一跃成为好莱坞的一线商业片导演,当然银河电影更是高兴,毕竟这部电影砸下了8000万的制作成本,此外还花费了1000多万的宣传。如果票房上赚不回来的话,那银河电影明年的日子就难过了。虽然明年银河电影只有三部电影需要制作,可是却还有额外两部电影要参与发行。
不过杰德一再向贾非保证,当初投资的《泰坦尼克号》一定能大赚。但是贾非却对此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就高达2亿美元。虽然整个制作成本是由银河电影和派拉蒙分摊,但是银河电影可是向其中投入了将近1.5亿的资金。
此时观众才想起来,原来他们刚刚是以消防队员的身份进入大楼的,所以此时穿着消防队的衣服自然可以大摇大摆离开。影评人也对这个情节设置很满意,按照一般好莱坞商业片必然大小两个高.潮的设计,在片子放映一半的时候丢出这个小高.潮自然是符合要求的。
不过影评人很想看看,既然小高.潮都这样了,那么挨着片尾压轴登场的大高.潮又该如何设计呢?
随着情节的推进,观众发现原来汉特和后来的情报机构其实并不是那么相处容易,而且后来的这个情报机构正是导致汉特团队全灭的罪魁祸首。为了替自己的队友们报仇,汉特向这个情报机构发起了报复。但是原本合作过一次的让雷诺此时就成了汉特的对手,两人的你来我往到最后的追逐战让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在小小的火车隧道里,火车里是汉特要追逐的目标——情报机构的女头子,而汉特此时正在火车上被雷诺追杀。最不可思议的是,雷诺居然开着小型直升机在追杀汉特。当然,实际上这段场景是在绿幕前拍摄的,有了工业光魔的特效支持,因此场景看上去更加真实了。
但是饶是在绿幕前拍摄,阿汤哥还是吃了不少苦,因为为了拍摄这段场景,吴宇森除了动用了一台轨道摄像机和两台摇臂摄像机之外,更是有两台手摇摄像机跟着阿汤哥。摇臂和轨道车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替代手摇摄像机,因为摄像机不能有轻微晃动,所以才有了摇臂和轨道车。可是手摇摄像机的好处在于可以任何角度切入拍摄,结果吴宇森为了后期剪辑的需要,先是用轨道车和摇臂拍摄了好几遍,然后再用手摇拍摄了好几遍。因此阿汤哥和雷诺不得不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拍摄这段场景,但是最终出来的结果却颇为惊艳。
吴宇森设计出来的画面感和流畅的剪辑配合在一起之后,这一段的打斗变得格外漂亮,一个个仿佛舞者般在生与死的边缘用生命在舞蹈……
☆、92·碟中谍备受好评
随着互联网在美国的流行,1990年成立的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也成了不少人的重要参考指标。而杰德在1995年的时候以先锋互动娱乐集团的名义收购了IMDB,并且将这个网站打造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电影数据库。
IMDB在后世之所以成功就是赖以它那套繁琐异常的评分系统,虽然每个人都是1到10分的投票,但不是每个人的投票都是和自己的分数一模一样。IMDB会根据会员的注册年限、活跃程度和观影程度进行一定的加权,这样让分数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杰德在收购IMDB之后更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权重指标,就是追踪用户的投票习惯,将他喜欢和厌恶的类型给标记出来,当他再次评分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平算他的喜好程度给予一定的权重值,使得IMDB的分数更加符合习惯。同时杰德也关闭了IMDB备受诟病的自由编辑工具,使得一些专业的数据必须交由专业的编辑去添加。
之所以杰德要将IMDB这么专业化,在于他去年年底推出的另外一款电影评分网站——烂番茄。在那个时代,IMDB和烂番茄领导了欧美网络影评的最主流声音。如果说IMDB是影评界《华盛顿邮报》的的话,那么烂番茄就是《今日美国报》。烂番茄的评分是最直接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一人一票,公平合理。不过杰德还是参照了烂番茄后期的改革,将番茄指数和爆米花指数分开统计,番茄指数属于认证的影评人,而爆米花指数则属于一般的注册用户。
除了这两个电影评分网站之外,杰德还收购了Box Office Mojo,一家专门统计票房的网站。这个网站虽然比较低调,但是却是许多业界人士的最爱,因为可以查询到许多重要数据。由于这三家网站和杰德的先锋互动娱乐都是非上市公司,因此并没有知道之间的联系。
在IMDB上,《碟中谍》的分数在上映之后立刻飙升到了7.8分,不过杰德知道这个分数最后是会下降的。通常情况下,随着电影的上映,分数是逐步下降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时间冲上网站投票的都是极端观众,要么是极度热爱这部电影,要么就是极度厌恶这部电影,所以这个时候的分数属于比较冲动的分数。随着观影人群的增加,越来越多理智的分数出现,才能让整个评分更加合理。
除了分数之外,还有不少人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和烂番茄不同,IMDB的观影感受分享只能提升用户的经验,对所评价的电影并没有分数加成。当然,最重要的是IMDB和主要的娱乐杂志及影评人都签订了合约,允许IMDB转载发表他们专业影评,但这些都一般要在24小时候才会陆续出现。
但是烂番茄则允许普通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直接发发表影评,并且根据影评的多寡和分数给予电影分值。由于两套规则的不同,主流电影在烂番茄上个比较受追捧,而严肃题材则在IMDB上比较受欢迎。有媒体调侃过,IMDB是奥斯卡奖,而烂番茄则是人民选择奖。
杰德看完IMDB的分数和烂番茄上的爆米花指数及番茄指数后,便安心地关掉了电脑。虽然《碟中谍》不会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但至少它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杰德很高兴地给吴宇森发去了短信,恭喜他重新踏足动作片便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部别具风格的间谍题材动作片。”《洛杉矶时报》在《碟中谍》公映后第二日偏刊登了影评文章,“吴宇森被誉为是亚洲最会拍动作片的导演,但是他在好莱坞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直到他去年的《勇敢者的游戏》才获得了成功。据说吴宇森和银河电影当时的约定就是,如果《勇敢者的游戏》未能成功,那么吴宇森将不会得到《碟中谍》执导筒。但是幸运的是,吴宇森用他那极富天才的想象力和极具美学的镜头感为我们打造了一部精彩刺激的冒险电影。而在《碟中谍》里,当吴宇森重新回到他所擅长的动作片领域时,他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宇森了。银河电影最初就说过,‘《碟中谍》是一部不同风格的间谍片’,而吴宇森也的确做到了。电影里几乎没有一般间谍题材动作片里常见的暗杀、枪战、追车、爆炸以及炸毁各种建筑物的场景,而在这里体现的却是特工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和间谍人员的智慧冷静,当然,还有电影里层出不穷的新颖却真实的间谍工具。”
《洛杉矶时报》作为全美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同时也是美国公信度最高的三大报之一,这个影评对于《碟中谍》是非常推崇了。事实上,推崇《碟中谍》的除了《洛杉矶时报》之外还有《芝加哥论坛报》。
《流畅的画面剪辑和精彩的动作设计》,这是刊登在《芝加哥论坛报》上的《碟中谍》影评。很显然,这位影评人是一位非常爱好动作片的观众。他没有去分析《碟中谍》和《007》之间的区别,也没强调《碟中谍》各种创新的间谍工具,他只选择电影中“黑窖窃密”和“隧道追杀”两个场景进行评论。“吴宇森和他的伙伴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几乎无法突破的黑窖,但是他还是让心爱的间谍汉特在一个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窃密任务,还这无愧于‘不可能的任务’(碟中谍英文译名)这个名字。黑窖里最引人注意的恐怕是吴宇森那天马行空的各种创造,或者是让雷诺和汤姆克鲁斯那精彩的演技,但是要凸显这一切却需要摄影和导演的努力。为了凸显汤姆克鲁斯从天而降的困难,吴宇森让他摄影师也学着汤姆克鲁斯从天而降进行拍摄……而在隧道追杀这段戏码中,虽然吴宇森讲解这是利用绿幕技术拍摄成功的,但是中间角色之间表情的切换,特写与远景的蒙太奇效果却是吴宇森团队努力的结果。或许每一个观影的观众都在欢呼汤姆克鲁斯演活了另外一个间谍,但请不要忘记吴宇森的努力。”
“本埠导演吴宇森在荷里活新片《碟中谍》首日公映大获成功。”亚视《六点新闻》。
“香港导演吴宇森新片《碟中谍》在美公映反响热烈。”中视《世界新闻报道》。
与此同时,华人世界也对吴宇森的新片给予了厚望。而博伟国际也早料到了这个结果,就在北美市场公映后不到两天,《碟中谍》也在台湾、香港、日本及韩国公映。而此时有一个中年人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办公室里看着报纸,“那个谢尔曼真的对我们很友好?”
“应该是的。”有人回答,“他的新片中极少抹黑华人,而且他外公也是一位抗日英雄,因此他对中国并不是一知半解。我这里有一份他未来对亚视的期望,他会特意开辟一个卫星频道对我们播出节目。不过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打算向我们播出新闻节目,反而他打算播出的一些历史人物专题节目,此外就是一些音乐、电影和自然探索节目。据说就是在他的影响下,维亚康姆集团的总裁雷石东也在调整未来对华电视节目的方向。”
“那还真是有趣。”这个人点了点头,“林家那边好接触么?听说他们对蒋家更亲近一点?如果林家不好接触的话,我们可以想办法直接通过韩国人的关系和他接触。”
“那是林家的老一辈,现在掌管亚视的林建岳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那个人继续解释道,“这次我们希望和谢尔曼建立联系,未来好通过他的公司落地美国。”
“他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关键?”这个中年人有些不相信,“毕竟他不是更喜欢电影么?”
“他对电视非常有眼光,仅仅是购买首尔放送株式会社股票不到一年,SBS便从韩国收视率第三一跃成为第一。尤其是他们的电视剧部门和综艺节目部门不仅在韩国没有对手,甚至都输送到日本和台湾地区。而他在购买亚视之后,亚视也从万年老二的地位成为能够和TVB一较高下的电视台。最重要的是,他手上还拥有北美最大的卫星电视公司30%左右的股份,而且他旗下的东风广播事业公司已经在加州和纽约布局成功,现在据说正在布局芝加哥。”
“再加上休斯顿,他或许可以组建美国的第六个无线电视网对吧?”中年人反问道。
“是的,我们需要播出途径,而他需要播出内容,我们和他们应该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杰德并不晓得发生在香港的这段对话,他现在拿到手的是《碟中谍》首周的票房成绩。在北美地区,《碟中谍》以6800万的票房击败蝉联两周票房冠军的《龙卷风》而拿下周末票房冠军。
三天狂收近7000万票房也让吴宇森一跃成为好莱坞的一线商业片导演,当然银河电影更是高兴,毕竟这部电影砸下了8000万的制作成本,此外还花费了1000多万的宣传。如果票房上赚不回来的话,那银河电影明年的日子就难过了。虽然明年银河电影只有三部电影需要制作,可是却还有额外两部电影要参与发行。
不过杰德一再向贾非保证,当初投资的《泰坦尼克号》一定能大赚。但是贾非却对此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就高达2亿美元。虽然整个制作成本是由银河电影和派拉蒙分摊,但是银河电影可是向其中投入了将近1.5亿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