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军事“改革”
武灵王望着他继续说下去:
“夏衣纱、冬服棉,可见穿衣也是按需要而定,不能一成不变,谁曾顶盔贯甲入太庙去祭祖?
到什么场合穿什么嘛。
既然是战争的需要,军服为什么就不能变?
只是为了遵循古制,能保证打胜仗吗?
咱们叔侄也好,君臣也罢,谁的主张对国家有利就听谁的。我的‘胡服’仅限于军装;
‘骑射’是与车军、步兵协同作战,这样的改革,请您从实战考虑,是有利还是无利。”
武灵王讲的有理有据,而且,“军事改革”毕竟不会触动根本利益,比较易于接受。
第二天,公子成就穿上“新军装”骑在马上,向全军发布了“改制”的命令。
校军场上,锣鼓喧天,旗帜飘扬。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一天对部队官兵进行第一次“实战”考核。
这种考核,不同于隐蔽“竞争”,它的残酷性在于通过面对面的较量。
一次失败就被淘汰出局,获胜者也许是由于“偶然”。
但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从一个个“偶然”中形成的“必然”,那就是他的“实力”!
谁也不必嫉妒,因为“实力”不可获得于“偶然”。
“交战”的双方分为“红军”、“蓝军”,各出一人或数人。
先进行角力、追逐、超越障碍及“镫里藏身”、“铁板桥”等各种实战中应用的马术动作表演。
然后是马上射箭、相互搏斗,虽然不许伤人,但被打落掉马的滋味也不好受。
几场下来,双方各有胜负。
胜者披红领赏,败者大多需要自己去包扎治伤……
军士比完后,双方压阵的领队登场。
都是年轻的偏将,蓝军领队田不礼是东宫太子章的侍从武官。
出身于军人世家,身份高、武艺好。
为了能在今天露一手,平常也很下了一番功夫,估计夺魁没问题。
连太子章都已为他备好了庆功宴,回去就喝一场;
红方领队廉颇,士兵出身,了解他的人不多,但李兑敢把他派出来,想来也有一定的实力。
第一轮角逐,廉颇骑的虽是军中挑出的好马,却比不过太子章赠给田不礼的宝驹。
几圈之后,廉颇已被甩下几丈远,田不礼回头望望,自然洋洋得意,但廉颇并不沮丧,仍然猛追……
超越障碍时,宝马就不如军马那么勇猛无畏了:
宽阔的壕沟还能一跃而过,而面对高高的“拒马”竟连连嘶叫,盘旋不前。
那边廉颇则腾空而起,越过障碍,飞驰而去……
这两轮一胜一负算是平局,原因主要在马,而后面几项则要看“人”的素质了。
在“改制”前,“骑兵”只是没有被当做“主力”,但会骑马的也不少。
田不礼公子哥出身,有的是时间练习,所以精于骑术。
登场亮相就是脚踩马镫、身躯直立在疾驰的白色骏马上,手里还执着队旗。
迎风招展地进入场中,人漂亮、动作更漂亮:
先来个后滚翻,头朝下落到马的后臀上,然后双手拉着马背倒立行走。
突然又在空中翻了一个筋斗,骑到马脖子上……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高难动作,不次于杂技演员,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叫好和热烈掌声。
连武灵王都看得笑逐颜开……
廉颇却只表演了“镫里藏身”等几个具有实战意义的动作,虽然也有难度。
但就算裁判不偏心,所得分值也要低于田不礼。
对近身搏斗田不礼更有把握。
他是军人世家,自幼就受着严格训练,在那个“走后门”尚未成风的时代,武艺不精绝当不了太子的侍从武官。
而农民在入伍前,毕竟还是得把主要精力用在种地上,这就是“治人”和“治于人”之间的差距。
前几轮比赛,田不礼感到自己还没得到充分发挥,现在终于可以面对面地比高低了!
所以他急于在这个强项中争得更大的光荣。
两人一照面,就唰唰唰紧刺几枪,以后的十几个回合中,也都是他主动攻击。
而廉颇只是招架,似乎无还手之力,不过门户封的较严。
不管田不礼抖出多么大的枪花,那急如骤雨的枪尖,却怎么也刺不到廉颇身上。
田不礼急红了眼睛,一杆大枪舞得呼呼生风。
刺、挑、劈、扫轮番攻击,可惜这一场不是按“花样”的精彩程度打分,否则他又赢了。
田不礼的武艺虽然精妙绝伦,耐力却差劲。
忙活着攻了人家半天,自己先累得热汗直流。
手臂也又酸又麻,他得喘口气儿,同时寻找廉颇的破绽。
不料,就在他缓攻的一瞬间,廉颇大吼一声,抡起大刀,劈头盖顶地直攻下来。
田不礼的心思全放在进攻上,突然之间猝不及防,本能地举起枪杆护住头顶。
但听得咔嚓一声,廉颇的大刀已把那横担的枪杆砍为两截。
田不礼双眼一闭,叫了声:
“吾命休矣!”
岂知廉颇大刀砍断枪杆后的冲力虽然还很大,却能把刀锋及时一偏。
斜削下田不礼盔上的头缨,便顺着头盔的“护颊”滑下去。
触到肩甲时力道已弱,只“当”的一响,廉颇刀已抽回。
还是廉颇手下留情,没把田不礼拨下马去,但田不礼败势已定。
两胜两负,又成平局。
第五轮比箭是田不礼的最后希望。
不过他还有十足的信心,因为他的箭法已达到“百步穿杨”的水平。
在军官之中他是有名的少数好手之一。
搏斗时他认为自己是由于偶然的疏忽,才给廉颇以可乘之机。
这一番互不干扰地射三箭,一定能射出优异成绩!
第一箭,他是在疾驰中射出,当的一声,百步外悬挂的金钱落地;
然后掉转马头,跑足了距离,回身一箭,又射落一枚金钱;
再次圈回马后,绕场一周,突然一个镫里藏身,从马腹下射出一箭,也击中目标……
这三箭射的太漂亮了!
观众们先是惊愕,以致全场寂静,过了片刻,这才轰的一声,震天动地喊出个:“好!”来。
轮到廉颇时,他却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
“给我牵一头牛来。”
连武灵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问李兑:
“人家百步穿杨射金钱,你的这位勇士却要射牛?”
李兑微笑:
“就请您看看他怎么射牛,肯定有出奇之处。”
武灵王被勾起好奇心:
“那就牵牛来。”
按廉颇的要求,牛被放在一百五十步处。
廉颇夹马疾驰一个往复中,一脚勾镫,身体斜挂在马的右侧,嗖、嗖、嗖向牛连射三箭。
可惜,却脱靶了,牛身上一箭没中。
田不礼乐得捂着嘴笑,观众中也传出笑声。
武灵王很是扫兴,沉下脸问李兑:
“你怎么选的赛手?连头牛都射不中?”
李兑还是笑:
“请把牛牵过来看看再说。”
牛被牵到阅兵台前,李兑指着牛的脊背:
“请您到台下来欣赏。”
武灵王看到牛背上的毛,被箭头蹭出三条沟,不禁呆了。
这样的箭法不仅要求射的准,力道也必须拿捏得恰如其分。
高一点儿当然什么也射不中,稍低一点又真会闹“射中牛”的笑话。
惟其不高不低,才能蹭掉牛毛而不伤牛。
远处的观众谁也看不到实际情况,所以没人为廉颇鼓掌叫好,甚至还是阵阵嗤笑。
但田不礼心中却承认,这么精湛的箭法实在自己之上。
廉颇后来成为赵国的重要将领。
“夏衣纱、冬服棉,可见穿衣也是按需要而定,不能一成不变,谁曾顶盔贯甲入太庙去祭祖?
到什么场合穿什么嘛。
既然是战争的需要,军服为什么就不能变?
只是为了遵循古制,能保证打胜仗吗?
咱们叔侄也好,君臣也罢,谁的主张对国家有利就听谁的。我的‘胡服’仅限于军装;
‘骑射’是与车军、步兵协同作战,这样的改革,请您从实战考虑,是有利还是无利。”
武灵王讲的有理有据,而且,“军事改革”毕竟不会触动根本利益,比较易于接受。
第二天,公子成就穿上“新军装”骑在马上,向全军发布了“改制”的命令。
校军场上,锣鼓喧天,旗帜飘扬。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一天对部队官兵进行第一次“实战”考核。
这种考核,不同于隐蔽“竞争”,它的残酷性在于通过面对面的较量。
一次失败就被淘汰出局,获胜者也许是由于“偶然”。
但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从一个个“偶然”中形成的“必然”,那就是他的“实力”!
谁也不必嫉妒,因为“实力”不可获得于“偶然”。
“交战”的双方分为“红军”、“蓝军”,各出一人或数人。
先进行角力、追逐、超越障碍及“镫里藏身”、“铁板桥”等各种实战中应用的马术动作表演。
然后是马上射箭、相互搏斗,虽然不许伤人,但被打落掉马的滋味也不好受。
几场下来,双方各有胜负。
胜者披红领赏,败者大多需要自己去包扎治伤……
军士比完后,双方压阵的领队登场。
都是年轻的偏将,蓝军领队田不礼是东宫太子章的侍从武官。
出身于军人世家,身份高、武艺好。
为了能在今天露一手,平常也很下了一番功夫,估计夺魁没问题。
连太子章都已为他备好了庆功宴,回去就喝一场;
红方领队廉颇,士兵出身,了解他的人不多,但李兑敢把他派出来,想来也有一定的实力。
第一轮角逐,廉颇骑的虽是军中挑出的好马,却比不过太子章赠给田不礼的宝驹。
几圈之后,廉颇已被甩下几丈远,田不礼回头望望,自然洋洋得意,但廉颇并不沮丧,仍然猛追……
超越障碍时,宝马就不如军马那么勇猛无畏了:
宽阔的壕沟还能一跃而过,而面对高高的“拒马”竟连连嘶叫,盘旋不前。
那边廉颇则腾空而起,越过障碍,飞驰而去……
这两轮一胜一负算是平局,原因主要在马,而后面几项则要看“人”的素质了。
在“改制”前,“骑兵”只是没有被当做“主力”,但会骑马的也不少。
田不礼公子哥出身,有的是时间练习,所以精于骑术。
登场亮相就是脚踩马镫、身躯直立在疾驰的白色骏马上,手里还执着队旗。
迎风招展地进入场中,人漂亮、动作更漂亮:
先来个后滚翻,头朝下落到马的后臀上,然后双手拉着马背倒立行走。
突然又在空中翻了一个筋斗,骑到马脖子上……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高难动作,不次于杂技演员,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叫好和热烈掌声。
连武灵王都看得笑逐颜开……
廉颇却只表演了“镫里藏身”等几个具有实战意义的动作,虽然也有难度。
但就算裁判不偏心,所得分值也要低于田不礼。
对近身搏斗田不礼更有把握。
他是军人世家,自幼就受着严格训练,在那个“走后门”尚未成风的时代,武艺不精绝当不了太子的侍从武官。
而农民在入伍前,毕竟还是得把主要精力用在种地上,这就是“治人”和“治于人”之间的差距。
前几轮比赛,田不礼感到自己还没得到充分发挥,现在终于可以面对面地比高低了!
所以他急于在这个强项中争得更大的光荣。
两人一照面,就唰唰唰紧刺几枪,以后的十几个回合中,也都是他主动攻击。
而廉颇只是招架,似乎无还手之力,不过门户封的较严。
不管田不礼抖出多么大的枪花,那急如骤雨的枪尖,却怎么也刺不到廉颇身上。
田不礼急红了眼睛,一杆大枪舞得呼呼生风。
刺、挑、劈、扫轮番攻击,可惜这一场不是按“花样”的精彩程度打分,否则他又赢了。
田不礼的武艺虽然精妙绝伦,耐力却差劲。
忙活着攻了人家半天,自己先累得热汗直流。
手臂也又酸又麻,他得喘口气儿,同时寻找廉颇的破绽。
不料,就在他缓攻的一瞬间,廉颇大吼一声,抡起大刀,劈头盖顶地直攻下来。
田不礼的心思全放在进攻上,突然之间猝不及防,本能地举起枪杆护住头顶。
但听得咔嚓一声,廉颇的大刀已把那横担的枪杆砍为两截。
田不礼双眼一闭,叫了声:
“吾命休矣!”
岂知廉颇大刀砍断枪杆后的冲力虽然还很大,却能把刀锋及时一偏。
斜削下田不礼盔上的头缨,便顺着头盔的“护颊”滑下去。
触到肩甲时力道已弱,只“当”的一响,廉颇刀已抽回。
还是廉颇手下留情,没把田不礼拨下马去,但田不礼败势已定。
两胜两负,又成平局。
第五轮比箭是田不礼的最后希望。
不过他还有十足的信心,因为他的箭法已达到“百步穿杨”的水平。
在军官之中他是有名的少数好手之一。
搏斗时他认为自己是由于偶然的疏忽,才给廉颇以可乘之机。
这一番互不干扰地射三箭,一定能射出优异成绩!
第一箭,他是在疾驰中射出,当的一声,百步外悬挂的金钱落地;
然后掉转马头,跑足了距离,回身一箭,又射落一枚金钱;
再次圈回马后,绕场一周,突然一个镫里藏身,从马腹下射出一箭,也击中目标……
这三箭射的太漂亮了!
观众们先是惊愕,以致全场寂静,过了片刻,这才轰的一声,震天动地喊出个:“好!”来。
轮到廉颇时,他却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
“给我牵一头牛来。”
连武灵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问李兑:
“人家百步穿杨射金钱,你的这位勇士却要射牛?”
李兑微笑:
“就请您看看他怎么射牛,肯定有出奇之处。”
武灵王被勾起好奇心:
“那就牵牛来。”
按廉颇的要求,牛被放在一百五十步处。
廉颇夹马疾驰一个往复中,一脚勾镫,身体斜挂在马的右侧,嗖、嗖、嗖向牛连射三箭。
可惜,却脱靶了,牛身上一箭没中。
田不礼乐得捂着嘴笑,观众中也传出笑声。
武灵王很是扫兴,沉下脸问李兑:
“你怎么选的赛手?连头牛都射不中?”
李兑还是笑:
“请把牛牵过来看看再说。”
牛被牵到阅兵台前,李兑指着牛的脊背:
“请您到台下来欣赏。”
武灵王看到牛背上的毛,被箭头蹭出三条沟,不禁呆了。
这样的箭法不仅要求射的准,力道也必须拿捏得恰如其分。
高一点儿当然什么也射不中,稍低一点又真会闹“射中牛”的笑话。
惟其不高不低,才能蹭掉牛毛而不伤牛。
远处的观众谁也看不到实际情况,所以没人为廉颇鼓掌叫好,甚至还是阵阵嗤笑。
但田不礼心中却承认,这么精湛的箭法实在自己之上。
廉颇后来成为赵国的重要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