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榆林卫
崇祯听温体仁这么一说,虽然貌似有理有据,但是不知为何自己总有一种赵无忌吃亏的感觉,他狐疑地看向温体仁,一时也不知该不该就如此安排下去。
崇祯迟迟不语,场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吏部尚书李长庚见状,想了一想便有了主意,出列说道:“皇上,温首辅所言有理,赵无忌虽是大才,奈何还是欠缺一些磨炼,臣以为,前几日府谷城破,知县贾垣身死,如今知县空缺,府谷城乃是边陲重镇,既然赵无忌能文能武,不如使其于知县神木外,兼管府谷。”
“如此一来,同时管理两县之地,一可使赵无忌得到磨炼,为明年接任知州做准备,二来赵无忌守城有方,有他镇守府谷县,想来鞑子若是再次来攻,也要掂量再三,三来如此安排后,虽然赵无忌没有升职,但是职权得到扩大,也可稍安功臣之心。”
崇祯皇帝闻言,一拍桌子,说道:“李尚书所言甚合朕意,便依李尚书所言行事罢。”
张凤翼看了李长庚一眼,心想那府谷县刚死了个知县,本来就是没人敢去的地方,李长庚这一招相当老辣,既同时讨好了温体仁,崇祯双方,也解决了他们吏部的一个大问题。
赏赐了手下之后,赵无忌便带着慕容先,唐维等人,还有一百多名护卫,前往榆林卫,去拜访指挥使萧远。
赵无忌一行人到了榆林城外,头一次看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坚城,不由得赞叹不已,果然是高城深池,固若磐石,榆林城位于陕西最北部,是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驻地,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城门前,赵无忌表明身份,当即就有人前往萧远处报信,待到赵无忌来到萧府,萧远早已出门迎接。
看到赵无忌,萧远哈哈大笑:“什么风把赵大人给吹来了?赵大人难得来我榆林一次,老夫已备下酒宴,一会你我不醉不休。”赵无忌连忙拱手施礼笑道:“萧大人折煞下官了,实不相瞒,下官此时有求而来,并非前来老将军府讨酒的。”
萧远哦了一声,表情讶异,但是他老于世故,并未做声,只是伸手把赵无忌引入府中,两人在客厅坐定,便有人送上香茶,喝了两口茶,萧远这才说道:“前日答应赵大人,火器与工匠,一会赵大人尽可去武库任意挑选,至于修缮神木城墙之事,老夫已安排好人手工匠,这几日便会前往神木,修缮城池。”
赵无忌连忙谢过,又说道:“实不相瞒,下官还有一事相求大人,事关重大,还请大人能够开恩。”
萧远听了,挥挥手让下人都退出客厅,眼见只有两人在场,这才说道:“赵大人才智高绝,文武双全,老夫实在想不出来你有何事需要我帮忙的。”
赵无忌低声把府谷县的惨状跟萧远说了一遍,萧远听了,气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鞑子安敢如此,真欺我大明无人吗!”赵无忌就又把自己的打算和萧远和盘托出,最后说道:“下官打算亲率大军出征,但是边防这边,还需要大人行使方便才好 。”
萧远沉思半晌,这才说道:“鞑子恶行,罄竹难书,若是老夫年轻二十年,估计也得像你一样,杀出关外,向他们讨还血债,可惜老夫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老夫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萧承勇,赵大人前途无量,将来飞黄腾达之时,能照顾他一点,就照顾他一点吧。”
赵无忌点头应允:“萧兄弟英雄豪杰,下官也是敬佩不已的,当时鞑子大军两万围我神木县,萧兄弟不惧鞑子势大,以四千之众,便敢援我突围之队伍,足见萧兄弟有胆有识,这援手之恩,赵无忌一直深记在心,不敢或忘,日后萧兄弟若是有用得着我赵无忌之处,赵无忌定然义不容辞。”
萧远点了点头,说道:“白石口关守将余浩,是我心腹,我会修书一封给你,你到时可去白石口,只要给他看了信,他自会协助与你。”
赵无忌连忙站起躬身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多谢老大人了。”当下萧远便唤人取来纸笔,当即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余浩尽力配合赵无忌,若有需求,尽力满足。赵无忌接过信,再三感谢。
赵无忌拿了书信,便向萧远提出,打算去武库看看,萧远笑道:“赵大人何必如此心急?不如吃了酒宴再去罢。”
赵无忌说道:“承蒙老大人厚意,然赵某有事在身,这酒宴,便改日再说罢。”
萧远见赵无忌态度坚决,也只好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便陪赵大人前往武库。”
榆林乃是九边重镇之一,位于大明抗敌的第一线,向来为朝廷所看重,所以凡有新式火器出现,则必然会给榆林下发一份,赵无忌进了榆林武库,只见种种火器排列一堂,只觉得目不暇给。
首先有一种火枪,侧面看与普通鸟铳无异,然自上往下看,才发现这种火枪有四个枪管并列一排,犹如四根铁管并排绑在一起一般。
眼看赵无忌对这个火器起了兴趣,随行的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工匠便开口说道:“大人,由于火枪装填繁琐,连续射击时不及弓箭快捷,故发明了这种火器,四根枪管,里面装有弹药,遇敌时,可以以火绳连续点燃四根枪管里的火药,便可快速实现射击四连发。”
赵无忌哦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一种提高火枪射速的办法,想到这里,他看向旁边的老工匠,说道:“请问这位师傅,尊姓大名?”
明朝工匠地位非常低,工匠也是有户籍在身的,一朝为工匠,则祖祖辈辈都是工匠,而待遇也只是一般,榆林卫由于朝廷重视,每月饷银从不拖欠,这里的工匠待遇相比较其他地方,虽然待遇一般,但是胜在每月都能按月发给。
崇祯迟迟不语,场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吏部尚书李长庚见状,想了一想便有了主意,出列说道:“皇上,温首辅所言有理,赵无忌虽是大才,奈何还是欠缺一些磨炼,臣以为,前几日府谷城破,知县贾垣身死,如今知县空缺,府谷城乃是边陲重镇,既然赵无忌能文能武,不如使其于知县神木外,兼管府谷。”
“如此一来,同时管理两县之地,一可使赵无忌得到磨炼,为明年接任知州做准备,二来赵无忌守城有方,有他镇守府谷县,想来鞑子若是再次来攻,也要掂量再三,三来如此安排后,虽然赵无忌没有升职,但是职权得到扩大,也可稍安功臣之心。”
崇祯皇帝闻言,一拍桌子,说道:“李尚书所言甚合朕意,便依李尚书所言行事罢。”
张凤翼看了李长庚一眼,心想那府谷县刚死了个知县,本来就是没人敢去的地方,李长庚这一招相当老辣,既同时讨好了温体仁,崇祯双方,也解决了他们吏部的一个大问题。
赏赐了手下之后,赵无忌便带着慕容先,唐维等人,还有一百多名护卫,前往榆林卫,去拜访指挥使萧远。
赵无忌一行人到了榆林城外,头一次看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坚城,不由得赞叹不已,果然是高城深池,固若磐石,榆林城位于陕西最北部,是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驻地,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城门前,赵无忌表明身份,当即就有人前往萧远处报信,待到赵无忌来到萧府,萧远早已出门迎接。
看到赵无忌,萧远哈哈大笑:“什么风把赵大人给吹来了?赵大人难得来我榆林一次,老夫已备下酒宴,一会你我不醉不休。”赵无忌连忙拱手施礼笑道:“萧大人折煞下官了,实不相瞒,下官此时有求而来,并非前来老将军府讨酒的。”
萧远哦了一声,表情讶异,但是他老于世故,并未做声,只是伸手把赵无忌引入府中,两人在客厅坐定,便有人送上香茶,喝了两口茶,萧远这才说道:“前日答应赵大人,火器与工匠,一会赵大人尽可去武库任意挑选,至于修缮神木城墙之事,老夫已安排好人手工匠,这几日便会前往神木,修缮城池。”
赵无忌连忙谢过,又说道:“实不相瞒,下官还有一事相求大人,事关重大,还请大人能够开恩。”
萧远听了,挥挥手让下人都退出客厅,眼见只有两人在场,这才说道:“赵大人才智高绝,文武双全,老夫实在想不出来你有何事需要我帮忙的。”
赵无忌低声把府谷县的惨状跟萧远说了一遍,萧远听了,气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说道:“鞑子安敢如此,真欺我大明无人吗!”赵无忌就又把自己的打算和萧远和盘托出,最后说道:“下官打算亲率大军出征,但是边防这边,还需要大人行使方便才好 。”
萧远沉思半晌,这才说道:“鞑子恶行,罄竹难书,若是老夫年轻二十年,估计也得像你一样,杀出关外,向他们讨还血债,可惜老夫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老夫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萧承勇,赵大人前途无量,将来飞黄腾达之时,能照顾他一点,就照顾他一点吧。”
赵无忌点头应允:“萧兄弟英雄豪杰,下官也是敬佩不已的,当时鞑子大军两万围我神木县,萧兄弟不惧鞑子势大,以四千之众,便敢援我突围之队伍,足见萧兄弟有胆有识,这援手之恩,赵无忌一直深记在心,不敢或忘,日后萧兄弟若是有用得着我赵无忌之处,赵无忌定然义不容辞。”
萧远点了点头,说道:“白石口关守将余浩,是我心腹,我会修书一封给你,你到时可去白石口,只要给他看了信,他自会协助与你。”
赵无忌连忙站起躬身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多谢老大人了。”当下萧远便唤人取来纸笔,当即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求余浩尽力配合赵无忌,若有需求,尽力满足。赵无忌接过信,再三感谢。
赵无忌拿了书信,便向萧远提出,打算去武库看看,萧远笑道:“赵大人何必如此心急?不如吃了酒宴再去罢。”
赵无忌说道:“承蒙老大人厚意,然赵某有事在身,这酒宴,便改日再说罢。”
萧远见赵无忌态度坚决,也只好说道:“既然如此,老夫便陪赵大人前往武库。”
榆林乃是九边重镇之一,位于大明抗敌的第一线,向来为朝廷所看重,所以凡有新式火器出现,则必然会给榆林下发一份,赵无忌进了榆林武库,只见种种火器排列一堂,只觉得目不暇给。
首先有一种火枪,侧面看与普通鸟铳无异,然自上往下看,才发现这种火枪有四个枪管并列一排,犹如四根铁管并排绑在一起一般。
眼看赵无忌对这个火器起了兴趣,随行的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工匠便开口说道:“大人,由于火枪装填繁琐,连续射击时不及弓箭快捷,故发明了这种火器,四根枪管,里面装有弹药,遇敌时,可以以火绳连续点燃四根枪管里的火药,便可快速实现射击四连发。”
赵无忌哦了一声,心想这也是一种提高火枪射速的办法,想到这里,他看向旁边的老工匠,说道:“请问这位师傅,尊姓大名?”
明朝工匠地位非常低,工匠也是有户籍在身的,一朝为工匠,则祖祖辈辈都是工匠,而待遇也只是一般,榆林卫由于朝廷重视,每月饷银从不拖欠,这里的工匠待遇相比较其他地方,虽然待遇一般,但是胜在每月都能按月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