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465节
同时下令所有的装备了五十七毫米火炮的九七式坦克,以及那四辆目前装备了日军之中威力最大的四十七毫米坦克炮的九七改式坦克,找出抗联的指挥坦克,集中炮火打抗联的指挥坦克。
在生驹林中佐看来,五百米的距离我无法击穿你。但是二百米的距离,就算你的装甲再厚,我的火炮就算在没有用,但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吧。而且只要消灭了抗联的指挥坦克,就算抗联的坦克防御能力再强,也会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被自己各个击破。
按照生驹林中佐在诺门罕战役时期的经验来说,在这两款坦克之中指挥坦克并不难找。受制于落后的电子工业,与无线电已经普及的德军坦克相比。现在的苏军只有指挥坦克上,才有无线通讯设备。而作为苏军坦克指挥官坐骑的指挥坦克,无论哪一种炮塔上都安装有与日军坦克一向的巨大框型无线电天线。
只要在抗联的坦克群之中,找出装备了这种框型天线的坦克,就是他们指挥官所乘坐的坦克。只要摧毁他们,自己还是有一定战胜的机会。打蛇打头,这是他生驹林中佐早在预想这场战斗的时候,就拟定好的战术之一。
在诺门罕战役之中,日军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战术,给苏军的坦克指挥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混乱。仅仅坦克旅长和参谋长,就被各击毙一人。至于营连级军官,阵亡的数量就更多了。
生驹林的这个计划,要是对手换了无线电装备落后的苏军自然还是一个不错的计划。但是对于这些坦克早就已经改装了新式无线电系统,所有各级指挥员所乘坐的坦克那个巨大的框型无线电天线早就已经取消,改为鞭式天线。
不仅所有坦克都安装了无线电通讯系统,就连车内也安装了车内通话系统。不仅指挥上方便多了,而且换了谁来只要是不了解内情的人,就算再给他一双眼睛也找不出来那辆坦克是指挥坦克。
反倒是日军自己的所有坦克,除了九七式坦克作为日军之中第一批普遍装备了九四式四号丙型极超短波无线电台之外。其余的九五式轻型坦克,除了指挥车之外,一般的车辆根本就没有配备任何通讯系统。
而日军的坦克上的九四式四号丙型极超短波电台,因为并不是为坦克专门设计的。制造电台的电子管,根本无法承受坦克行进时候的剧烈颠簸,所以在理论上总是坏的。而且在坦克内嘈杂的环境之下,这些通讯距离不过一千米左右的电台信号又不强,很难让人听清楚那边说的什么。
所以虽说配备了电台,但日军坦克之间的通讯能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善。除了指挥坦克上,因为配备的是超短波无线电台比较结实之外,其余的坦克大部分还是依靠旗语来指挥以及调度。生驹林的这道命令,接收到的依旧还是配备了超短波电台的指挥坦克。
虽说在指挥坦克的带领之下,日军的坦克加速向抗联的坦克靠拢,试图与抗联的坦克打一场近战。但是他们找出抗联坦克群中指挥车的努力,却是归于失败。几经努力,他们也没有找到炮塔上有框型天线的车辆。
不仅生驹林先打指挥坦克的战术意图没有实现,就连想要靠上去打近战的战术意图,也被他的对手识破。他的对手,很明显不太愿意跟他打近战。因为这种近距离的坦克战,就算你的装甲经过改进,但也很难不受到损失。
百八十米的距离,就算日军的坦克炮穿甲能力再差,但击穿你的装甲也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就算打不穿你的前装甲,但是他可以绕道你的后边在你最薄弱之处开炮。总之一句话,在这种近战情况之下不受损失是不可能的。
别说现在的苏制坦克,就是几年后的整个二战之中装甲最厚的德国虎王坦克也不行。不过生驹林的打算是不错,但是很明显他的对手,并不打算付出这样的代价,更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第1159章 一边倒的坦克战
而抗联目前使用的苏制坦克,虽说装甲的厚度增加了,防御能力大幅度的增强了。但是机动能力并没有根本性的下降,并不比日军的坦克差。所以在发现日军的企图后,他的对手不进反退。采取炮口向前。一边不疾不徐的倒车,在始终保持正面对敌的基础上,将两军之间的距离一直保持在五百米左右。
一边采取短停开火、精确射击的战术,不断的对着冲上来试图和自己打贴身肉搏的日军坦克进行火力打击。一边不断采取大幅度的机动,与日军的冲锋队形,始终保持五百米左右的距离。同时分出来一部分的兵力,向日军的左翼进行迂回。至于日军打过来的炮弹,五百米之外的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日军的坦克找不到抗联的指挥车,自己的指挥系统却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其作为原本是步兵使用的车载通讯系统的九四式四号丙型车载电台,并非是为为了坦克作战而专门设计的。
这种为了增加九七式坦克战斗力而临时改行,并不适合坦克作战使用的极超短波电台。在坦克急速运动以及火炮射击时在炮塔内产生冲击波的影响之下,陆陆续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损坏。
其制造电台使用的相当脆弱的真空管,扛不住巨大的冲击力,纷纷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几乎所有的电台不是出现了信号不清晰、时断时续,就是干脆没有信号的毛病。耳朵不灵、眼睛不明,严重的影响到了日军整体战术的运用与执行。
在平时这些毛病自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要经过不大检修和更换部件,就可以继续使用。但是战时,谁给你这个时间去维修?日军自身通讯系统出现的问题,对其整个作战指挥上,带来了相当的不便。
在抗联采取的这种战术之下,日军自己的攻击编队首先出现了前后脱节,编队混乱的情况。甚至有不在少数的坦克因为指挥脱节,接收不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莫名其妙的脱离了其攻击编队,单车冲向了抗联的编队。
这种脱离了交替掩护近似乎自杀式单独攻击行动,虽说勇气相当的可嘉。但也就是勇气可嘉而已,根本就无法给他们的对手造成任何的混乱。自身反倒是因为失去掩护,成为了孤零零的一个活靶子。没有冲多远就纷纷被击毁,反倒是增加了日军的战损。
面对车载电台又出现了理论上不该出现的情况,造成大部分的通讯联络中断,继而引起的指挥上的混乱。无奈之下的生驹林中佐,只能冒险让旗语手打开炮塔盖子,探出身子用旗语指挥作战。
只不过针对日军的这种指挥战术,抗联的部队貌似早就做了准备。他的旗语手一露面,其坦克上配备的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让第三战车联队的旗手几乎上去一个死一个。
电台不通,旗语手露头一个被打掉一个造成的通讯联络上的问题,给日军的指挥,带来了相当大的混乱。再加上抗联采取的绝对不和你打近战,反倒是来了一个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只在五百米之外和你一点点磨的战术。
利用自己身上的装甲,最大限度的削弱日军坦克炮的杀伤力。同时利用自己坦克炮的威力,以及曾经下过苦心训练的五百米内的射击技术,给生驹林的第三战车联队不断的在放着血。
在整个战场的侧翼,抗联的坦克部队采取机动战术和日军磨。而在正面的战场上,则就是另外的一个样子。同样经过改装的抗联坦克,没有丝毫顾忌的直接利用高速度冲进日军坦克集群内,对着日军轻型的九五式坦克和两辆八九式中型坦克,以及八辆九四式装甲车组成的阻击集群大开杀戒。
两辆八九式坦克,首先在五百米的距离内被四十五毫米坦克炮摧毁。在随后其二十余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在三百米之内像是被打靶一样,一辆辆的被接二连三的摧毁。至于那八辆只装备了七点七毫米机枪的九四式装甲车,人家压根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而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装备火炮的坦克身上。
抗联此次出动的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防护力,都远非最大装甲厚度只有十二毫米的九五式坦克可以相比的。其使用的三十七毫米坦克炮,虽然在三百米之内穿甲能力在四十五毫米厚装甲的程度。
但对于早就经过改装,防护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的抗联坦克来说。他们的三七毫米火炮即便使用穿甲弹打上也几乎就和挠痒痒一样,根本无法击穿抗联的坦克。更何况其在数量上,日军的在正面的坦克数量还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战场形势几乎是一边倒的情况之下,日军第三战车联队的正面战场首先崩溃。激战不过半个小时,生驹林部署在正面的近三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全部被击毁无一幸存,而他们的战果则是可怜的零。
而从十二吐正面冲出来的抗联坦克部队,唯一最严重的损失则是在混战之中,被自己部队命中一发四十五毫米炮弹而重伤一辆。而即便是这辆被自己人误伤的坦克,也是一辆还未进行改装的,从外蒙苏军坦克仓库之中搞到的t二六b型坦克。
至于被生驹林撤下来的那个步兵中队,则因为之前的战事没有配备任何的反坦克武器,就连燃烧瓶都没有一个。在抗联的坦克横冲直撞和来回碾压,再加上车载机枪的横扫之下,也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有几个日军士兵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和炸药想要与碾压过来的坦克同归于尽,却被随后跟进的步兵机枪火力打成了塞子。只有两辆坦克被发了疯的日军士兵,用手榴弹炸断了履带。造成了一定的轻伤,但远非到了不可修复的地步。
半个小时的激战,生驹林部署在中线的坦克全军覆灭,大部分的乘员连同他们的指挥官一起几乎全部阵亡。而在他亲自指挥的侧翼战场,形势也相当的不乐观。在抗联的磨盘战术之下,日军的坦克越打越少,而战果到目前为止还依旧是难堪的零。
没有办法,你想打车对车的贴身近战人家却是压根就不跟你打。而在五百米的距离上,他的两种坦克炮却无法给对手带来哪怕是任何的伤害。但人家一炮过来,只要命中就足以要你老命。
即便是九七式坦克的装甲最大厚度在二十五毫米,炮塔的装甲特地设计成一定的倾斜面,也无法抵御四十五毫米坦克炮在五百米的距离上的射击。在这种情况之下,生驹林中佐和他的部下能占到便宜就怪了。
看着越来越不利的战局,这位之前还志得意满的生驹林中佐,此时却是恨的差点没有把舌头咬下来。他恨自己早干什么去了,要是服从西原贯治中将的命令,在之前对林西机场的反击战之中出动哪怕是十几辆坦克,摸摸对手的底子。
至少摸清楚敌军坦克的真实性能,尤其是防护上的性能。而不是只听取自己派在步兵联队那些观察员的汇报,对于抗联坦克外形上的变化无动于衷,还采用诺门罕战役时期的老眼光看待问题,这场战斗也不至于打的如此被动。
只是对于此时的生驹林中佐来说,怎么后悔也已经晚了。对于陌生的对手,自己还拿老眼光看待输了不怪,赢了反倒是才有些稀奇。此刻已经没有了退路的生驹林中佐,就算再不想全军覆灭在十二吐一线,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退路。
不仅正面的抗联坦克部队,在全歼了他的拦截兵力后,已经扑向了他的身后与他正面的对手一起形成了真正的钳形攻势。而且他手头的实力在已经锐减至不足十辆,在火力、防护力、速度皆不占优势,目前数量更是居于劣势的情况之下,就是想突围也没有了退路。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死战到底,也就是战死沙场是唯一可选择的路。而且他更知道,他此战丢光了关东军目前在西满地区的唯一坦克联队。先不说之前屡次抗命的事情,就这一件事情关东军也不会宽恕他。与其被逼得切腹谢罪,还不如战死沙场干脆。
生驹林这边发起了最后的冲击,那边十二吐抗联守军阵地上一辆吉普车上,一个人站在车上正在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的战局,并不时的和身边的两个人交谈着什么。而在边上,十二吐一线的守军最高指挥官祁志标此刻却是浑身大汗的,紧张的不断观察着周边的情况。几次张口欲言,却最终还是没有胆子说出来。
至于能让祁志标如此紧张的,除了亲自带领援军赶到十二吐一线的杨震之外,也没有人能做到。当正在带着部下与日军两个中队残部,在十二吐混战成一团。甚至自己还手持手枪,亲手击毙了两名冲进防线日军残兵的祁志标,看到坦克的出现他没有感觉到意外。但是见到跟着坦克部队一起出现的杨震却是吓了一大跳。
此时的十二吐一线日军残兵,还没有完全消灭。而日军部署在后方纵深的炮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新落下来。杨震这个一号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的防区,不让他感觉到紧张才怪呢。
不单单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覆盖过来的日军炮火,就是目前阵地前的日军散兵游勇都可能给一号的安全带来致命危险。只是又不敢过去劝说一号离开的他,为了尽快的消灭还在坚持的日军残部,只能一改原来死活不离开阵地的原则。
指挥十二吐一线的还剩下的守军发起全面反击,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眼前的残兵败将全部干净利落的消灭掉,以保证亲临一线的一号绝对安全。只是一边指挥余部发起反击,一边不住的偷瞄着杨震的祁志标,脑海之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一号什么时候来的林西,怎么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
第1160章 杨震重视的原因
而此刻正在与担负指挥林西战场内所有装甲兵的装甲一旅副旅长,一边细致的观察着战局,一边不住的评价得失的杨震。那有心思去管自己突然出现在这里,会对一个副团长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在让自己的警卫排协助祁志标清理日军残部后,他将眼光和心思迅速的转移到了前面已经与日军接触上的战场。这是抗联的坦克部队自从组建以来,与日军坦克联队一级的部队,打的第一场正规的坦克战。也是第一次与敌军的坦克部队,进行面对面的战斗。
更可以说是自七七事变以来,在打了已经整整四年的战争之中,中日坦克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对决。之前的国民政府虽然也装备了部分的坦克,一是数量不多,二是使用上与日军同样存在着不小的误区。
再加上中国军队的坦克,在战场上早早的不是因为在运用上的错误损失余烬,就是在撤退的途中因为油料补充不上而被抛弃,以及有些刻意保存实力的举动。所以即便是在投入力量最多的淞沪战场上,双方的坦克基本上没有照过面。所以此次在十二吐一线的激战,完全可以说是中日战场上的第一次坦克对决。
所以对于这场战斗,杨震可谓是相当的重视。甚至不惜在战局已经进入关键节点的情况之下,亲自赶到十二吐一线观战。不过杨震虽然赶到十二吐一线,但并未参与实际指挥。而是就在一边观察战局,具体指挥还是由装甲旅的那个副旅长负责。
自己在兵力占据优势,装备上的优势更非日军可以相比的。此战虽说是东北战场上首次中日之间的坦克对决战,但是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虽说损失不可避免,但是杨震认为这是一个锻炼部队的难得机会。
尽管杨震也清楚,受制于国力和作战思维的不同,日军的装甲兵规模远远无法与欧洲国家相比。但是在本土拥有设计、生产能力,虽说性能与西方列强有一定差距,但是完全可以立足自身生产的情况之下,日军随时可以大规模的扩充自己的装甲兵部队。
这次遭遇的是日军的一个坦克联队,下一次可能遭遇的就是两个,甚至更多的日军坦克联队。而训练场上的训练永远只是训练,代替不了真正的实战。只有在战场上与日军坦克部队打一场真正的实战,部队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更能检验出自己部队身上还有哪些缺点,以便更好的改进战术。
虽然杨震也知道,在东北战场上,甚至整个中国战场上,受制于双方实力的对比,像苏德战场上那样大规模的坦克战几乎没有爆发的可能。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在军队建设与发展上,日本人注定了只能以海军这种吞噬金属的巨兽为主。
而陆军的发展,永远都只能放在第二位。就算日本人拼了老命,他们生产的坦克数量也不会太多。别说是苏德战场上的那样大规模坦克会战,就是进行装甲师一级的坦克会战,都不会太容易。
即便是在不远的将来,两军可能在战场上进行的坦克会战规模,恐怕更多的还是联队一级的,最多也就是日军所谓的旅团规模一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十二吐一线的这次日军联队一级,抗联加强营一级的坦克战,对于抗联的装甲兵来说是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因为这种规模的作战,将会是他们在未来相当长一段的时间之内,会与日军装甲兵力量进行的主要战斗规模。也是第一次对抗联之前进行与日军坦克部队作战训练成果,进行第一次真正的检验。
为了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面,锻炼部队指挥员能力和意识。而且自认为对于装甲部队的临场指挥,自己非专业的科班出身。在考虑到不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之下,尽管杨震在此次战斗之中为了表示重视而亲临一线观战,但是他还是采取了放手的办法。
他此次来十二吐一线观战,还是要观察一下装甲旅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对于战术的运用得失,在今后需要对训练和战术运用进行哪些调整。并非是要亲自去指挥这些坦克部队,与日军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决战。
为了不干扰指挥,他甚至在战斗刚刚打响的阶段,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在那里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场。只不过他虽然一言不发,但是他坐在那里就让担任指挥的装甲旅副旅长王子阳感觉到压力很大。
实际上这次反击对于王子阳来说,组织的多少有些仓促。此刻装甲旅坦克团的主力以及摩托化步兵团,正配属骑兵旅的两个营,一师的一团由李明峰指挥在巴林左旗境内作战。留在林西境内的坦克部队除了五个坦克连之外,多是之前在战场上负伤,眼下正在抢修的坦克。
即便是这仅有的五个连之中,驻守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并没有参与此次战斗,就留在原地准备迎战日军可能进行的反击。而在十二吐一线身后的两个坦克连,则因为在抢占林西后已经处于相对不太重要的位置上,这两个连实际上是由三个坦克连剔除正在大井维修的战损坦克后临时编成的。
两个坦克连原本按照抗联装甲旅的编制,应该一共有的二十八辆坦克。但是实际上,这两个连眼下总共只有十九辆坦克。其中三辆坦克还是从外蒙苏军仓库搞来的二手货,因为备件的原因,还未来的及安装附加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按照抗联的标准,这三辆坦克暂时不能用于一线作战。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坦克部队虽说没有给装甲一旅带来多少麻烦。其主要装备的三七速射炮,也没有能在战场上击穿一辆抗联的坦克。但是二十三师团步兵在战斗之中的疯狂劲头,却是给装甲一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虽说因为步兵的掩护还是比较得力,无法维修而彻底损失的坦克数量没有超过十五辆,但是轻重伤的数量却是不少。而参战的装甲一旅主要的战伤坦克,大部分都是被日军催死挣扎的步兵,使用手榴弹炸断的履带,或是负重轮被炸毁。
这种战损的坦克,大约在二十多辆左右。是抗联此次林西作战,坦克部队主要的战损原因。再加上其他发动机受损,或是火炮出现故障,以及其他损伤的坦克。林西境内主要战斗结束后,整个受伤正在抢修的坦克在达到了四十多辆,临时编成了三个连在大井一线抢修。
除了部署在十二吐和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之外,编入整个预备队的完整坦克实际上只有两个连的数量。这也是在迂回部队还要继续夺取北面的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王光宇可以抽调出的最大机动兵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夺取林西县城后,王光宇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了北线。试图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抢占大板、林东一线,打通与杜开山的直接联络。同时稳定整个北面的战线,以集中力量面对日军的反击。
为了达成这个战术目标,他将装甲一旅的主要力量都编入了北上的部队。在林西境内虽说掌握了一定的预备队。但是在考虑的林西境内的日军主力已经被打垮,除了在孙家营子一线和十二吐一线的纵深,各部署了少数的坦克部队防止日军可能反击之外,在预备队中只集中了两个连的兵力。
同时将所有的战损坦克留下,一方面是抓紧时间抢修,恢复这些战损坦克的作战能力。一方面也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些战损坦克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虽说王光宇之前并没有想到运用坦克部队,与日军部署在林西的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战。但是目前固守在林西东北与东南两个方向,以及翁牛特旗境内的二十三师团残部,并未彻底的丧失发起反击能力。
尤其是之前一直未动用全力,只是出动少数兵力参战的这个第三战车联队,对于王光宇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在暂时还要集中兵力夺取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将这些战损坦克尽全力抢修好,王光宇手中也有了一张王牌。
如果不是装甲一旅的修理营留在林西境内的两个修理连工作得力,在战场上不顾日军的炮火和步兵的反击,只要一发现有坦克出现战损的情况就立即拖下来抢修。并在备件不全的情况之下,动用一切手段不分昼夜的进行维修。
在预备队出动之前,将大部分的战损坦克抢修完毕。单凭十二吐一线的两个坦克连总共十九辆坦克的兵力,在不调动孙家营子一线坦克部队参战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参战。
尽管在装备的性能上还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四十多辆坦克与即便除去之前战损还有六十辆各种型号坦克的第三战车联队作战,总归还是胜算把握不大。蚂蚁多了,在很多的时候也会咬死狗熊的。
不过参战的这些六十一辆坦克,除了十二吐方向原本部署的以及预备队加在一起的四个不满编的连,性能尚属完好之外。刚从修理营出来的那些坦克,因为时间过于匆忙,还有相当一部分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还没有彻底的维修好。
有的坦克火炮,开炮的时候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无法进行仰射或是俯射。有的坦克之前战损的负重轮,因为一时还无法补充,还是用从被摧毁的日军坦克上拆卸下来,经过修改后临时代替的。
还有的坦克炮塔上的高射机枪被日军速射炮或是炮兵火力打掉,因为缺乏备用货源只能用苏制dp机枪临时代替,或是压根就暂时不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日军步兵火力打坏的附加装甲,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只是因为形势紧急,勉强调到十二吐一线参战而已。
第1161章 差距决定命运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三七速射炮虽说无法击穿抗联坦克的装甲,但是对于外面车灯、高射机枪、电台天线等一些附属设备,以及附加装甲的威胁还是很大的。这还不算其他的山野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等弹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对这些附属设备的伤害。
再加上日军步兵动不动就采取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或是炸药的肉弹攻击,等一些自杀式反坦克手段,虽说彻底损失的坦克不多,但是这种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轻伤的坦克数量,却是着实不少。
虽然无法让坦克彻底的丧失战斗力,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的作战性能。车灯是夜间作战必须的装备,高射机枪是防空与对付日军步兵的最好装备。至于电台天线,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了天线,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基本上就彻底的报废。
好在此时的二十三师团汽油数量严重不足,剩余的汽油大部分又被那位生驹林中佐暗中扣下留给自己的第三战车联队。手头的汽油就是连维持二十三师团辎重联队那二十多辆卡车的运行,都无能为力。
缺乏汽油的二十三师团,就是想制造对抗联坦克杀伤力最大的燃烧瓶却是没有原料。在加上为了防止日军的这种肉弹攻击战术,抗联在发动机上安装了一层铁丝网。日军投掷少量的燃烧瓶,还没有等破裂就基本上都被弹开。
否则按照日军士兵上来时候的疯狂劲,抗联的坦克损失也会更大。诺门罕一战,日军就是采取的这种肉弹加上燃烧瓶简单自杀式的攻击战术,成打的击毁了缺乏步兵掩护的苏军坦克。甚至就在王光宇带队迂回的时候,整个诺门罕草原上,还倒数散落着苏军坦克的残骸。
而抗联的坦克就算再这么改装,你发动机那里,却是永远是整个坦克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致命的地方。因为发动机在运转的时候需要散热,那里无法加装任何的装甲。否则热度散不出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发动机不用敌人来破坏,自己就会烧毁。
别的日军师团在反坦克战术上精通不精通,在采取肉弹攻势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暂时还不清楚。但是在诺门罕战场上与苏军铺天盖地的坦克血战过的二十三师团,在反坦克战术方面绝对有自己的一套。
经历过那场对日军来说绝对是印象最深刻,也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现代化的战役的二十三师团。他们很清楚坦克最脆弱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而且清楚在采取肉弹攻击的时候,采取什么战术,攻击什么部位最有效。
相比反坦克直瞄火炮来说,拿人去执行肉弹攻击的确伤亡惨重,也有些的确拿人命不当回事。但是无疑相对只能在固定阵地作战,以及数量有限的反坦克炮来说,这种肉弹攻击一是数量充足,二也是相对灵活的。而且可以寻找坦克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
在生驹林中佐看来,五百米的距离我无法击穿你。但是二百米的距离,就算你的装甲再厚,我的火炮就算在没有用,但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吧。而且只要消灭了抗联的指挥坦克,就算抗联的坦克防御能力再强,也会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被自己各个击破。
按照生驹林中佐在诺门罕战役时期的经验来说,在这两款坦克之中指挥坦克并不难找。受制于落后的电子工业,与无线电已经普及的德军坦克相比。现在的苏军只有指挥坦克上,才有无线通讯设备。而作为苏军坦克指挥官坐骑的指挥坦克,无论哪一种炮塔上都安装有与日军坦克一向的巨大框型无线电天线。
只要在抗联的坦克群之中,找出装备了这种框型天线的坦克,就是他们指挥官所乘坐的坦克。只要摧毁他们,自己还是有一定战胜的机会。打蛇打头,这是他生驹林中佐早在预想这场战斗的时候,就拟定好的战术之一。
在诺门罕战役之中,日军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战术,给苏军的坦克指挥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和混乱。仅仅坦克旅长和参谋长,就被各击毙一人。至于营连级军官,阵亡的数量就更多了。
生驹林的这个计划,要是对手换了无线电装备落后的苏军自然还是一个不错的计划。但是对于这些坦克早就已经改装了新式无线电系统,所有各级指挥员所乘坐的坦克那个巨大的框型无线电天线早就已经取消,改为鞭式天线。
不仅所有坦克都安装了无线电通讯系统,就连车内也安装了车内通话系统。不仅指挥上方便多了,而且换了谁来只要是不了解内情的人,就算再给他一双眼睛也找不出来那辆坦克是指挥坦克。
反倒是日军自己的所有坦克,除了九七式坦克作为日军之中第一批普遍装备了九四式四号丙型极超短波无线电台之外。其余的九五式轻型坦克,除了指挥车之外,一般的车辆根本就没有配备任何通讯系统。
而日军的坦克上的九四式四号丙型极超短波电台,因为并不是为坦克专门设计的。制造电台的电子管,根本无法承受坦克行进时候的剧烈颠簸,所以在理论上总是坏的。而且在坦克内嘈杂的环境之下,这些通讯距离不过一千米左右的电台信号又不强,很难让人听清楚那边说的什么。
所以虽说配备了电台,但日军坦克之间的通讯能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善。除了指挥坦克上,因为配备的是超短波无线电台比较结实之外,其余的坦克大部分还是依靠旗语来指挥以及调度。生驹林的这道命令,接收到的依旧还是配备了超短波电台的指挥坦克。
虽说在指挥坦克的带领之下,日军的坦克加速向抗联的坦克靠拢,试图与抗联的坦克打一场近战。但是他们找出抗联坦克群中指挥车的努力,却是归于失败。几经努力,他们也没有找到炮塔上有框型天线的车辆。
不仅生驹林先打指挥坦克的战术意图没有实现,就连想要靠上去打近战的战术意图,也被他的对手识破。他的对手,很明显不太愿意跟他打近战。因为这种近距离的坦克战,就算你的装甲经过改进,但也很难不受到损失。
百八十米的距离,就算日军的坦克炮穿甲能力再差,但击穿你的装甲也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这么近的距离,就算打不穿你的前装甲,但是他可以绕道你的后边在你最薄弱之处开炮。总之一句话,在这种近战情况之下不受损失是不可能的。
别说现在的苏制坦克,就是几年后的整个二战之中装甲最厚的德国虎王坦克也不行。不过生驹林的打算是不错,但是很明显他的对手,并不打算付出这样的代价,更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第1159章 一边倒的坦克战
而抗联目前使用的苏制坦克,虽说装甲的厚度增加了,防御能力大幅度的增强了。但是机动能力并没有根本性的下降,并不比日军的坦克差。所以在发现日军的企图后,他的对手不进反退。采取炮口向前。一边不疾不徐的倒车,在始终保持正面对敌的基础上,将两军之间的距离一直保持在五百米左右。
一边采取短停开火、精确射击的战术,不断的对着冲上来试图和自己打贴身肉搏的日军坦克进行火力打击。一边不断采取大幅度的机动,与日军的冲锋队形,始终保持五百米左右的距离。同时分出来一部分的兵力,向日军的左翼进行迂回。至于日军打过来的炮弹,五百米之外的他们根本就不在乎。
日军的坦克找不到抗联的指挥车,自己的指挥系统却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其作为原本是步兵使用的车载通讯系统的九四式四号丙型车载电台,并非是为为了坦克作战而专门设计的。
这种为了增加九七式坦克战斗力而临时改行,并不适合坦克作战使用的极超短波电台。在坦克急速运动以及火炮射击时在炮塔内产生冲击波的影响之下,陆陆续续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损坏。
其制造电台使用的相当脆弱的真空管,扛不住巨大的冲击力,纷纷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几乎所有的电台不是出现了信号不清晰、时断时续,就是干脆没有信号的毛病。耳朵不灵、眼睛不明,严重的影响到了日军整体战术的运用与执行。
在平时这些毛病自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要经过不大检修和更换部件,就可以继续使用。但是战时,谁给你这个时间去维修?日军自身通讯系统出现的问题,对其整个作战指挥上,带来了相当的不便。
在抗联采取的这种战术之下,日军自己的攻击编队首先出现了前后脱节,编队混乱的情况。甚至有不在少数的坦克因为指挥脱节,接收不到上级下达的任务。莫名其妙的脱离了其攻击编队,单车冲向了抗联的编队。
这种脱离了交替掩护近似乎自杀式单独攻击行动,虽说勇气相当的可嘉。但也就是勇气可嘉而已,根本就无法给他们的对手造成任何的混乱。自身反倒是因为失去掩护,成为了孤零零的一个活靶子。没有冲多远就纷纷被击毁,反倒是增加了日军的战损。
面对车载电台又出现了理论上不该出现的情况,造成大部分的通讯联络中断,继而引起的指挥上的混乱。无奈之下的生驹林中佐,只能冒险让旗语手打开炮塔盖子,探出身子用旗语指挥作战。
只不过针对日军的这种指挥战术,抗联的部队貌似早就做了准备。他的旗语手一露面,其坦克上配备的早就已经做好准备的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让第三战车联队的旗手几乎上去一个死一个。
电台不通,旗语手露头一个被打掉一个造成的通讯联络上的问题,给日军的指挥,带来了相当大的混乱。再加上抗联采取的绝对不和你打近战,反倒是来了一个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只在五百米之外和你一点点磨的战术。
利用自己身上的装甲,最大限度的削弱日军坦克炮的杀伤力。同时利用自己坦克炮的威力,以及曾经下过苦心训练的五百米内的射击技术,给生驹林的第三战车联队不断的在放着血。
在整个战场的侧翼,抗联的坦克部队采取机动战术和日军磨。而在正面的战场上,则就是另外的一个样子。同样经过改装的抗联坦克,没有丝毫顾忌的直接利用高速度冲进日军坦克集群内,对着日军轻型的九五式坦克和两辆八九式中型坦克,以及八辆九四式装甲车组成的阻击集群大开杀戒。
两辆八九式坦克,首先在五百米的距离内被四十五毫米坦克炮摧毁。在随后其二十余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在三百米之内像是被打靶一样,一辆辆的被接二连三的摧毁。至于那八辆只装备了七点七毫米机枪的九四式装甲车,人家压根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而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装备火炮的坦克身上。
抗联此次出动的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防护力,都远非最大装甲厚度只有十二毫米的九五式坦克可以相比的。其使用的三十七毫米坦克炮,虽然在三百米之内穿甲能力在四十五毫米厚装甲的程度。
但对于早就经过改装,防护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的抗联坦克来说。他们的三七毫米火炮即便使用穿甲弹打上也几乎就和挠痒痒一样,根本无法击穿抗联的坦克。更何况其在数量上,日军的在正面的坦克数量还处于一定的劣势。
在战场形势几乎是一边倒的情况之下,日军第三战车联队的正面战场首先崩溃。激战不过半个小时,生驹林部署在正面的近三十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全部被击毁无一幸存,而他们的战果则是可怜的零。
而从十二吐正面冲出来的抗联坦克部队,唯一最严重的损失则是在混战之中,被自己部队命中一发四十五毫米炮弹而重伤一辆。而即便是这辆被自己人误伤的坦克,也是一辆还未进行改装的,从外蒙苏军坦克仓库之中搞到的t二六b型坦克。
至于被生驹林撤下来的那个步兵中队,则因为之前的战事没有配备任何的反坦克武器,就连燃烧瓶都没有一个。在抗联的坦克横冲直撞和来回碾压,再加上车载机枪的横扫之下,也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有几个日军士兵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和炸药想要与碾压过来的坦克同归于尽,却被随后跟进的步兵机枪火力打成了塞子。只有两辆坦克被发了疯的日军士兵,用手榴弹炸断了履带。造成了一定的轻伤,但远非到了不可修复的地步。
半个小时的激战,生驹林部署在中线的坦克全军覆灭,大部分的乘员连同他们的指挥官一起几乎全部阵亡。而在他亲自指挥的侧翼战场,形势也相当的不乐观。在抗联的磨盘战术之下,日军的坦克越打越少,而战果到目前为止还依旧是难堪的零。
没有办法,你想打车对车的贴身近战人家却是压根就不跟你打。而在五百米的距离上,他的两种坦克炮却无法给对手带来哪怕是任何的伤害。但人家一炮过来,只要命中就足以要你老命。
即便是九七式坦克的装甲最大厚度在二十五毫米,炮塔的装甲特地设计成一定的倾斜面,也无法抵御四十五毫米坦克炮在五百米的距离上的射击。在这种情况之下,生驹林中佐和他的部下能占到便宜就怪了。
看着越来越不利的战局,这位之前还志得意满的生驹林中佐,此时却是恨的差点没有把舌头咬下来。他恨自己早干什么去了,要是服从西原贯治中将的命令,在之前对林西机场的反击战之中出动哪怕是十几辆坦克,摸摸对手的底子。
至少摸清楚敌军坦克的真实性能,尤其是防护上的性能。而不是只听取自己派在步兵联队那些观察员的汇报,对于抗联坦克外形上的变化无动于衷,还采用诺门罕战役时期的老眼光看待问题,这场战斗也不至于打的如此被动。
只是对于此时的生驹林中佐来说,怎么后悔也已经晚了。对于陌生的对手,自己还拿老眼光看待输了不怪,赢了反倒是才有些稀奇。此刻已经没有了退路的生驹林中佐,就算再不想全军覆灭在十二吐一线,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退路。
不仅正面的抗联坦克部队,在全歼了他的拦截兵力后,已经扑向了他的身后与他正面的对手一起形成了真正的钳形攻势。而且他手头的实力在已经锐减至不足十辆,在火力、防护力、速度皆不占优势,目前数量更是居于劣势的情况之下,就是想突围也没有了退路。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死战到底,也就是战死沙场是唯一可选择的路。而且他更知道,他此战丢光了关东军目前在西满地区的唯一坦克联队。先不说之前屡次抗命的事情,就这一件事情关东军也不会宽恕他。与其被逼得切腹谢罪,还不如战死沙场干脆。
生驹林这边发起了最后的冲击,那边十二吐抗联守军阵地上一辆吉普车上,一个人站在车上正在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的战局,并不时的和身边的两个人交谈着什么。而在边上,十二吐一线的守军最高指挥官祁志标此刻却是浑身大汗的,紧张的不断观察着周边的情况。几次张口欲言,却最终还是没有胆子说出来。
至于能让祁志标如此紧张的,除了亲自带领援军赶到十二吐一线的杨震之外,也没有人能做到。当正在带着部下与日军两个中队残部,在十二吐混战成一团。甚至自己还手持手枪,亲手击毙了两名冲进防线日军残兵的祁志标,看到坦克的出现他没有感觉到意外。但是见到跟着坦克部队一起出现的杨震却是吓了一大跳。
此时的十二吐一线日军残兵,还没有完全消灭。而日军部署在后方纵深的炮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新落下来。杨震这个一号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的防区,不让他感觉到紧张才怪呢。
不单单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覆盖过来的日军炮火,就是目前阵地前的日军散兵游勇都可能给一号的安全带来致命危险。只是又不敢过去劝说一号离开的他,为了尽快的消灭还在坚持的日军残部,只能一改原来死活不离开阵地的原则。
指挥十二吐一线的还剩下的守军发起全面反击,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眼前的残兵败将全部干净利落的消灭掉,以保证亲临一线的一号绝对安全。只是一边指挥余部发起反击,一边不住的偷瞄着杨震的祁志标,脑海之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一号什么时候来的林西,怎么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
第1160章 杨震重视的原因
而此刻正在与担负指挥林西战场内所有装甲兵的装甲一旅副旅长,一边细致的观察着战局,一边不住的评价得失的杨震。那有心思去管自己突然出现在这里,会对一个副团长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在让自己的警卫排协助祁志标清理日军残部后,他将眼光和心思迅速的转移到了前面已经与日军接触上的战场。这是抗联的坦克部队自从组建以来,与日军坦克联队一级的部队,打的第一场正规的坦克战。也是第一次与敌军的坦克部队,进行面对面的战斗。
更可以说是自七七事变以来,在打了已经整整四年的战争之中,中日坦克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对决。之前的国民政府虽然也装备了部分的坦克,一是数量不多,二是使用上与日军同样存在着不小的误区。
再加上中国军队的坦克,在战场上早早的不是因为在运用上的错误损失余烬,就是在撤退的途中因为油料补充不上而被抛弃,以及有些刻意保存实力的举动。所以即便是在投入力量最多的淞沪战场上,双方的坦克基本上没有照过面。所以此次在十二吐一线的激战,完全可以说是中日战场上的第一次坦克对决。
所以对于这场战斗,杨震可谓是相当的重视。甚至不惜在战局已经进入关键节点的情况之下,亲自赶到十二吐一线观战。不过杨震虽然赶到十二吐一线,但并未参与实际指挥。而是就在一边观察战局,具体指挥还是由装甲旅的那个副旅长负责。
自己在兵力占据优势,装备上的优势更非日军可以相比的。此战虽说是东北战场上首次中日之间的坦克对决战,但是双方的实力对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虽说损失不可避免,但是杨震认为这是一个锻炼部队的难得机会。
尽管杨震也清楚,受制于国力和作战思维的不同,日军的装甲兵规模远远无法与欧洲国家相比。但是在本土拥有设计、生产能力,虽说性能与西方列强有一定差距,但是完全可以立足自身生产的情况之下,日军随时可以大规模的扩充自己的装甲兵部队。
这次遭遇的是日军的一个坦克联队,下一次可能遭遇的就是两个,甚至更多的日军坦克联队。而训练场上的训练永远只是训练,代替不了真正的实战。只有在战场上与日军坦克部队打一场真正的实战,部队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更能检验出自己部队身上还有哪些缺点,以便更好的改进战术。
虽然杨震也知道,在东北战场上,甚至整个中国战场上,受制于双方实力的对比,像苏德战场上那样大规模的坦克战几乎没有爆发的可能。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在军队建设与发展上,日本人注定了只能以海军这种吞噬金属的巨兽为主。
而陆军的发展,永远都只能放在第二位。就算日本人拼了老命,他们生产的坦克数量也不会太多。别说是苏德战场上的那样大规模坦克会战,就是进行装甲师一级的坦克会战,都不会太容易。
即便是在不远的将来,两军可能在战场上进行的坦克会战规模,恐怕更多的还是联队一级的,最多也就是日军所谓的旅团规模一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十二吐一线的这次日军联队一级,抗联加强营一级的坦克战,对于抗联的装甲兵来说是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因为这种规模的作战,将会是他们在未来相当长一段的时间之内,会与日军装甲兵力量进行的主要战斗规模。也是第一次对抗联之前进行与日军坦克部队作战训练成果,进行第一次真正的检验。
为了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面,锻炼部队指挥员能力和意识。而且自认为对于装甲部队的临场指挥,自己非专业的科班出身。在考虑到不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之下,尽管杨震在此次战斗之中为了表示重视而亲临一线观战,但是他还是采取了放手的办法。
他此次来十二吐一线观战,还是要观察一下装甲旅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对于战术的运用得失,在今后需要对训练和战术运用进行哪些调整。并非是要亲自去指挥这些坦克部队,与日军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决战。
为了不干扰指挥,他甚至在战斗刚刚打响的阶段,连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在那里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战场。只不过他虽然一言不发,但是他坐在那里就让担任指挥的装甲旅副旅长王子阳感觉到压力很大。
实际上这次反击对于王子阳来说,组织的多少有些仓促。此刻装甲旅坦克团的主力以及摩托化步兵团,正配属骑兵旅的两个营,一师的一团由李明峰指挥在巴林左旗境内作战。留在林西境内的坦克部队除了五个坦克连之外,多是之前在战场上负伤,眼下正在抢修的坦克。
即便是这仅有的五个连之中,驻守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并没有参与此次战斗,就留在原地准备迎战日军可能进行的反击。而在十二吐一线身后的两个坦克连,则因为在抢占林西后已经处于相对不太重要的位置上,这两个连实际上是由三个坦克连剔除正在大井维修的战损坦克后临时编成的。
两个坦克连原本按照抗联装甲旅的编制,应该一共有的二十八辆坦克。但是实际上,这两个连眼下总共只有十九辆坦克。其中三辆坦克还是从外蒙苏军仓库搞来的二手货,因为备件的原因,还未来的及安装附加装甲和爆炸反应装甲。按照抗联的标准,这三辆坦克暂时不能用于一线作战。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坦克部队虽说没有给装甲一旅带来多少麻烦。其主要装备的三七速射炮,也没有能在战场上击穿一辆抗联的坦克。但是二十三师团步兵在战斗之中的疯狂劲头,却是给装甲一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虽说因为步兵的掩护还是比较得力,无法维修而彻底损失的坦克数量没有超过十五辆,但是轻重伤的数量却是不少。而参战的装甲一旅主要的战伤坦克,大部分都是被日军催死挣扎的步兵,使用手榴弹炸断的履带,或是负重轮被炸毁。
这种战损的坦克,大约在二十多辆左右。是抗联此次林西作战,坦克部队主要的战损原因。再加上其他发动机受损,或是火炮出现故障,以及其他损伤的坦克。林西境内主要战斗结束后,整个受伤正在抢修的坦克在达到了四十多辆,临时编成了三个连在大井一线抢修。
除了部署在十二吐和孙家营子一线的坦克部队之外,编入整个预备队的完整坦克实际上只有两个连的数量。这也是在迂回部队还要继续夺取北面的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王光宇可以抽调出的最大机动兵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夺取林西县城后,王光宇将主要的力量投入到了北线。试图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抢占大板、林东一线,打通与杜开山的直接联络。同时稳定整个北面的战线,以集中力量面对日军的反击。
为了达成这个战术目标,他将装甲一旅的主要力量都编入了北上的部队。在林西境内虽说掌握了一定的预备队。但是在考虑的林西境内的日军主力已经被打垮,除了在孙家营子一线和十二吐一线的纵深,各部署了少数的坦克部队防止日军可能反击之外,在预备队中只集中了两个连的兵力。
同时将所有的战损坦克留下,一方面是抓紧时间抢修,恢复这些战损坦克的作战能力。一方面也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些战损坦克作为机动力量使用。
虽说王光宇之前并没有想到运用坦克部队,与日军部署在林西的第三战车联队打一场坦克战。但是目前固守在林西东北与东南两个方向,以及翁牛特旗境内的二十三师团残部,并未彻底的丧失发起反击能力。
尤其是之前一直未动用全力,只是出动少数兵力参战的这个第三战车联队,对于王光宇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威胁。在暂时还要集中兵力夺取巴林左右两旗的情况之下,将这些战损坦克尽全力抢修好,王光宇手中也有了一张王牌。
如果不是装甲一旅的修理营留在林西境内的两个修理连工作得力,在战场上不顾日军的炮火和步兵的反击,只要一发现有坦克出现战损的情况就立即拖下来抢修。并在备件不全的情况之下,动用一切手段不分昼夜的进行维修。
在预备队出动之前,将大部分的战损坦克抢修完毕。单凭十二吐一线的两个坦克连总共十九辆坦克的兵力,在不调动孙家营子一线坦克部队参战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无法集中足够的兵力参战。
尽管在装备的性能上还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四十多辆坦克与即便除去之前战损还有六十辆各种型号坦克的第三战车联队作战,总归还是胜算把握不大。蚂蚁多了,在很多的时候也会咬死狗熊的。
不过参战的这些六十一辆坦克,除了十二吐方向原本部署的以及预备队加在一起的四个不满编的连,性能尚属完好之外。刚从修理营出来的那些坦克,因为时间过于匆忙,还有相当一部分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还没有彻底的维修好。
有的坦克火炮,开炮的时候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无法进行仰射或是俯射。有的坦克之前战损的负重轮,因为一时还无法补充,还是用从被摧毁的日军坦克上拆卸下来,经过修改后临时代替的。
还有的坦克炮塔上的高射机枪被日军速射炮或是炮兵火力打掉,因为缺乏备用货源只能用苏制dp机枪临时代替,或是压根就暂时不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被日军步兵火力打坏的附加装甲,还没有来得及更换。只是因为形势紧急,勉强调到十二吐一线参战而已。
第1161章 差距决定命运
在之前的战斗中,日军的三七速射炮虽说无法击穿抗联坦克的装甲,但是对于外面车灯、高射机枪、电台天线等一些附属设备,以及附加装甲的威胁还是很大的。这还不算其他的山野炮、步兵炮、迫击炮、掷弹筒等弹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对这些附属设备的伤害。
再加上日军步兵动不动就采取浑身上下捆满手榴弹或是炸药的肉弹攻击,等一些自杀式反坦克手段,虽说彻底损失的坦克不多,但是这种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轻伤的坦克数量,却是着实不少。
虽然无法让坦克彻底的丧失战斗力,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坦克的作战性能。车灯是夜间作战必须的装备,高射机枪是防空与对付日军步兵的最好装备。至于电台天线,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了天线,坦克上的车载电台基本上就彻底的报废。
好在此时的二十三师团汽油数量严重不足,剩余的汽油大部分又被那位生驹林中佐暗中扣下留给自己的第三战车联队。手头的汽油就是连维持二十三师团辎重联队那二十多辆卡车的运行,都无能为力。
缺乏汽油的二十三师团,就是想制造对抗联坦克杀伤力最大的燃烧瓶却是没有原料。在加上为了防止日军的这种肉弹攻击战术,抗联在发动机上安装了一层铁丝网。日军投掷少量的燃烧瓶,还没有等破裂就基本上都被弹开。
否则按照日军士兵上来时候的疯狂劲,抗联的坦克损失也会更大。诺门罕一战,日军就是采取的这种肉弹加上燃烧瓶简单自杀式的攻击战术,成打的击毁了缺乏步兵掩护的苏军坦克。甚至就在王光宇带队迂回的时候,整个诺门罕草原上,还倒数散落着苏军坦克的残骸。
而抗联的坦克就算再这么改装,你发动机那里,却是永远是整个坦克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致命的地方。因为发动机在运转的时候需要散热,那里无法加装任何的装甲。否则热度散不出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发动机不用敌人来破坏,自己就会烧毁。
别的日军师团在反坦克战术上精通不精通,在采取肉弹攻势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暂时还不清楚。但是在诺门罕战场上与苏军铺天盖地的坦克血战过的二十三师团,在反坦克战术方面绝对有自己的一套。
经历过那场对日军来说绝对是印象最深刻,也见识到什么叫做真正现代化的战役的二十三师团。他们很清楚坦克最脆弱的地方在什么地方,而且清楚在采取肉弹攻击的时候,采取什么战术,攻击什么部位最有效。
相比反坦克直瞄火炮来说,拿人去执行肉弹攻击的确伤亡惨重,也有些的确拿人命不当回事。但是无疑相对只能在固定阵地作战,以及数量有限的反坦克炮来说,这种肉弹攻击一是数量充足,二也是相对灵活的。而且可以寻找坦克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