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72节
“现在根据地内的中小学几乎已经全部停摆,大量学生现在基本上是无学可上。前一阶段战事频繁,我们无力解决。但现在形势已经有所好转,学生失学的问题必须在短时间之内尽快解决,绝对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任,对后代负责任。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人民的政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若是连学生复学这么一件小事都解决不了,我们还何谈自称为代表人民?学生复课这件事情,要当做与部队扩编、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一样的头等大事来抓。而且在财力要优先保障。”
“这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今后还要依靠他们去建设。大到未来建设国家,小到建设我们的根据地,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难道我们抗日联军连小鬼子和伪满的那些汉奸都不如?就算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将这件事情办好。哪怕停发所有单身干部的生活津贴也要做好。钱不够,从我这里先扣。”
杨震的坚决,让李延平微微一愣。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是不明白,但在眼下战争压倒一切的形势之下,对于教育这件事情还是不宜超之过急。毕竟现在军区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去保证建设这么一大批的学校。
但看着杨震的态度如此坚决,李延平沉思了一会后道:“司令员,你看这样可不可以。部队子弟以及烈士遗属学校,可以由军区组建。你说的对,这是涉及到军心稳定的大事。他们是部队家属和遗属,部队有权,也有责任和义务管。”
“至于拟议中的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地方的强制义务教育学校,我建议还是由东北局和东北工委出面为好。我们军区可以从人力、物力上全力配合。尤其是财力上,甚至可以全部由军区出。”
“你不是从在佳木斯缴获的资金中给新成立的东北工作委员会调拨了一部分资金吗?我看可以做出一个预算,将军区准备投入的资金也加进去。这么做,即是可以有效的协助东北工委利用这个出发点,迅速的打开工作局面,也可以避免了军队干涉地方行政的非议。”
“根据地内各县都有现成的伪满国民小学、国民中学校舍可以利用,本身也有大量的教师可以使用。我们只需要选拔部分中国教师,接替日本人教师,以及扩建一部分宿舍和食堂就可以了。兴山要塞之中还有库存的水泥,基建可以由军区工兵团承担。”
“至于生产建设兵团所需的学校,现在组建还为时过早。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始移民,生产建设兵团连架子都还没有组建,有的只是部分已经开垦好的荒地和预建的房子。我看可以这样,完成移民一个支队,就组建一个。这样下来,即便所有费用全部由军区负担,也不用一次性投入太多。分批投入,至少可以容我们缓一口气。”
“我们可以做出一笔预算,按照整体计算,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先行拨出一部分专款以及黄金,建立一个储备金,以后在逐步的积累。这样以来我们可以逐次的投入,既避免了出现后续资金乏力的情况。也避免了一次投资太大,给军区本就不宽裕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说到这里,李延平苦笑道:“实际上整个投资来说,资金一次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大。先期的投资主要是校舍的改扩建,这原来就有基础,花费不会太多。在一个就是教师的薪金,要是我们按照伪满标准发放,应该是资金的消耗大头。”
“实际上真正的压力在粮食上。根据地内的老百姓在百万以上,适龄就学的人口,男女都算上,至少也要在十万左右。若是口粮也都包下来,这一年的消费的粮食不次于我们扩编之后的部队一半所需。”
“原来这些孩子在家,消耗不到我们。但这一包下来,恐怕压力就会大增。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你看是不是可以让每个学生每个月缴纳部分粮食作为象征性的生活费?哪怕每个人一二十斤也好,副食则由我们全部包下。特困家庭可以由当地政府出具证明,学费全免。”
李延平的想法很符合实际,也可以避免给军区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杨震却并不赞同:“政委,现在各县伪满设置的学校大多设立在城镇中。而我们没有空中优势,学校又是人口聚集之地。”
“一旦今后在作战中,日军像这次战役开头那样,对根据地内实行普遍无差别轰炸,会出现较大的伤亡的。学生们没有防空知识,一枚炸弹就可能引起上百学生的伤亡。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而且江南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会成为我军与日军拉锯的战场。所有江南的学校,包括佳木斯在内必须全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北迁。新校舍要建立在有植被覆盖,最好是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却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另外尽量将学校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方便我们管理。这件事情,你抽空去找东北工委的同志谈一下,你们是亲兄弟,这件事情应该不会难办。”
“至于所需要的粮食,被服。先从军区储备粮里面划拨。需要多少,就划拨多少。资金,从明年开始,军区管理的几个金矿,从产量之中每年拿出五百两,作为专门的教育资金。”
杨震部分否决了自己逐步投入的建议,李延平只能无奈的苦笑道:“司令员,现在下江地区已经开始上冻了,就是想修建校舍都不可能了。要是复学就只能暂时先利用原有的校舍。我看这样吧,先让根据地内的孩子利用原有校舍复课,至于修建校舍,等明年开化后,再行建设。”
“至于集中寄宿,我看先这样,农村的孩子每个月缴纳十斤粮食,不够的军区补足,一天三顿饭包下来。况且日军现在对我们实行严格的封锁,这些粮食也卖不出去,百姓手里的余粮很多。我想按照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每个月十斤粮食还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至于城里的孩子,不用缴纳粮食,但只管一顿中午饭。早晚先行回家就餐,等学校整体搬迁后,在视情况重新规划。另外除了孤儿以及烈属之外,需要住宿的学生免收一切杂费,但被服自带。这样可以部分缓解我们的资金紧张,以便节省下来资金,全力在来年兴建新的校舍。”
“司令员,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样样来。我们现在先解决孩子们上课的问题,剩下的我们逐步在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至于家兄那里,我会找他去谈的。他现在就在萝北与总指挥商议一些事情,我想最迟两天内就会抵达兴山。到时候你也见见。家兄可是和我说了好几次了。”
尽管还有些不满意,但杨震却也知道。李延平说的没有错,眼下确实无法兴建新的校舍,自己之前的话的确有些太武断了。住在农村的学生,一个月缴纳十斤粮食,对老百姓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按照这个数目,比伪满规定的所谓国民学校的学费可是低的多了。想到这里,对于李延平的这个新的思路,杨震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
第337章 朝鲜独立师
见到杨震终于点了头,表示同意了自己的意见。李延平微微的松了一口气后,不由的有些疑惑的道:“司令员,你怎么想起这件事情了?不会是因为昨天晚上提起我家庭的事情,你才想起的吧?”
杨震微微点了点头道:“有一部分原因,但不全是。我们在二次攻占佳木斯后,我见到报名入伍的伪满佳木斯师范学校的学生时候,才想起来这件事。至于办保育院和军属子弟学校的事情,是陈泊早就与我说过的。关内各根据地都是这样做的。”
“将部队干部子女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教育,即有效的避免了孩子牵扯到父母的精力,也可以让父母安心的作战。另外,集中抚育,也可以利用组织关系,尽量的满足孩子们的营养所需。”
“政委,等下午的会议结束你去找一下张镇华,让他尽快的交待下去,这个集中寄宿制学校和保育院,一定要尽快的成立。还有让他专门挑选一名可靠的医生,作为孩子们的保健医生。我让陈泊配合他,对所有的教师和保育员要严格的审查,一定要保障招收的教师与保育员绝对可靠。”
“等学校建立后,所需的物资要优先调拨,所有孩子全部享受中灶待遇。即要保证一定的细粮,也要参杂一部分粗粮。细粮是保证孩子们的营养,粗粮是让他们在补充部分微量元素的同时别忘了本。想办法搞上几头奶牛,一定要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
“现在孩子的数量应该不会太多,我想这个成本我们应该能担负的起。这不仅仅是为了你的孩子,更是为了我们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战士不寒心。这件事情,你跟一下。一定要将能找到的干部、战士的子女以及烈士的子女全部都找到。只要在根据地内的,一个都不许拉下。”
“另外,派人去根据地内的几个县境内仔细查找一下,所有失去双亲的孤儿也要全部都收起来。尤其是女孩子,不能作为主要劳动力,在家里不被重视,被遗弃和卖掉的很多。咱们要是不收起来,她们的结局除了饿死之外,就只能是沦落风尘。”
李延平点点了头道:“这个你放心,我马上就安排人去进行。我们的干部、战士,基本上都是关内的劳工和战俘出身,本地的只有此次战役之前在根据地内征集的。对于这些兵员我们有详细的资料。尤其是牺牲的战士,每一个人的籍贯都登记的清清楚楚。只要按图索骥,应该不会难找。”
“奶牛倒是有,我们这次攻占佳木斯缴获了一个日本人开办的,专门为日本移民提供牛奶的牛奶场,缴获了二三十头奶牛。这些奶牛现在已经全部送到了萝北,等保育院与学校组建完毕,调拨过去几头就足够了。”
说到这里,李延平看了看说完之后,没有了下文的杨震,有些疑惑的道:“司令员,你找我就为了这一件事情?”
杨震摇摇头道:“那倒不是,还有一件事情我想你和商量一下。一分区在部队扩编后,位置相当的重要。他们那个副政委李泰兼政治部主任的性格我不太喜欢,做事太畏手畏脚,和稀泥倒是一把好手。根本起不到政委应有的作用,和庙里的泥菩萨没有什么区别。”
“刘长顺担任一分区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身上责任重大。他也没有王光宇那两下子,本身政工经验也不足,不能军政一肩挑。必须得给他配备一个得力的政委和他搭班子,担任一分区政委、生产建设兵团政委。”
“原来一分区的政委是王效明,他在王效明调离后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代政委。我当初没有将他扶正,而调陈翰章任司令员兼政委,除了陈翰章本人能力的确出色之外,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我看是不是让陶净非调任一分区政委,将一分区参谋长王汝起调二分区先任代司令员。另外二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我看才干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调任四分区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将原总部政治部宣教处长,关内调配来的干部刘一民调任二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个干部虽然调过来的时间不长,但工作很出色。前次征兵,表现的很抢眼。本来我是想将他调到三分区任政委的。但他的性格太倔强,和赵副司令凑到一起,合不来的可能性极大。先将他放到副政委的位置上磨练一下后,在做打算。”
对于杨震提出将原定已经定了的二分区司令员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的打算,尤其是对一分区政委人选不太满意一事后,李延平脑海中快速的琢磨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一分区按照杨震的计划,的确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委。李泰是有些不能胜任。
而且,他也觉得杨震没有说错,李泰的风格有些偏软。在抗联三军担任过师长的他,也是军事干部出身。也许是受自己出身的三路军路线斗争之苦,也许是从三路军调到二路军有些畏缩。作风却不像一般军事干部那般杀伐果断,倒是与刘长顺总是过于瞻前顾后有些类似。
只是与刘长顺不同的是,刘长顺在事前的确有些瞻前顾后,但一旦下定决心却是果断的很,一点也不手软。他却是凡是都不出头,甚至很多的时候都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
如果王效明在一分区担任政委的时候,他这个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凡能够起到他应尽的责任,一分区也不至糜烂到如此地步。那可是在东满地区坚持数年艰苦斗争的老骨头部队,在进城不过短暂的时间之内,堕落成那个样子,他这个在王效明调离后担任分区代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要说没有责任不可能的。
如果要不是陈翰章上任后,军政一肩挑下决心大力整顿,在自己的支持下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干部,短时间之内让元气大伤的一分区基干武装重新焕发了战斗力。在第二阶段,一分区的基干武装也打不了那么出色。
一个担负了重要职责的军分区,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政委,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事。这也正是昨天在讨论干部人选时,李延平只同意让他担任代政委,而始终未给他扶正的主要原因。性格决定命运,不是上级不考虑你,但你的性格这样,谁也帮不了你。
见到李延平点头同意自己的调整,杨震笑道:“政委,朝鲜独立师的问题,你要与一路军总指挥他们商议一下,尽快的拿出一个编制与干部配置名单。中央调过来的第三批,也主要是朝鲜族干部就要到了。这批干部一到,这个师就要马上着手组建。中央催促的很急,我们也该着手了。”
李延平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还是等中央调过来的人到了再说吧。咱们部队的朝鲜人比重并不高,除了七军之外,五军有一部分但是不多。相反一路军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二军六师师长兼政委、几个团长,五师参谋长,都是朝鲜籍。此次一路军北上几乎将朝鲜籍的部队大部分都带了过来。”
“中央调来的人员名单我看了,除了部分在苏联学习的人物之外,很多都是在关内参加革命的朝鲜同志。其中有一个人是东北讲武堂毕业,又在苏联学习过炮兵专业,经历过长征考验的老干部。还有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资历都很高,是不是等他们来后再统一安排。”
李延平说的这两个人,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甚至那个名单上的很多人,只要看过描写朝鲜战争书籍的人都不会陌生。对于这些人物,杨震自然也是久闻大名。
当然在后世这些被称为延安派的人,大部分没有牺牲在那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的战争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死在自己的同胞,也就是现在一路军那位师长兼政委,后世的朝鲜太阳之手。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中央调来的人中,武亭我要留下。此人是炮兵专家,炮兵经验极为丰富。我要调他接替分身乏术的马其昌,担任炮兵副司令兼任炮兵教导团团长。至于其他人,你和一路军商量之后再行分配。”
“不过那位二军六师的师长兼政委不行,我看这个独立师由关内调过来的金雄同志任师长,二分区那位司令员崔石泉任副师长。金策同志兼任政委,朴一禹同志任副政委。金光侠同志政治部主任,姜建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崔仁同志任参谋长,朴德范同志任副参谋长。”
“金雄同志毕业于黄埔军校原在新四军任团参谋长,军事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游击战,我看足以担任朝鲜独立师师长的职务。朴一禹在关内敌后战场担任过县长,擅长游击作战,担任这个副政委,并在金策同志还要担任东北局宣传部长期间任代政委也是恰当的。”
“你去和杨总指挥、魏政委商量的时候,就说这是我的意见。既然中央不同意这个朝鲜独立师继续留在一路军编制内,有意纳入吉东军区建制,我是东北局主管军事的书记,有提名这个朝鲜独立师指挥班子的权力。”
杨震嘴上说是商量,实际上不容拒绝的语气,让李延平在惊愕之余也不禁苦笑。这个口气叫商量吗?再说有你这么安排的吗?这个要组建的朝鲜独立师,可是一路军出身的干部、战士占了绝大部分。
可你这指挥机构中,师长金雄、副政委朴一禹、参谋长崔仁是关内调来的。甚至没有连一个从抗联派去苏联学习后,调到关内工作的都没有。能力怎么样先不说了,他们甚至连部队都不熟悉。
金策就不说了,虽然是原三路军调过来的,但是北满的省委书记,现在更是东北局的宣传部长担任这个师政委倒也是资历足够了。可副师长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金光侠、副主任姜建可都是二路军出来的。
崔石泉担任过七军参谋长、代理军长、二路军的参谋长,吉东军区二分区司令员,这就不说了。原来的军长任一个副师长,无论是能力和资历也都够了。政治部主任金光侠原来是二路军警卫旅的政委,现在是司令部训练部基础部长。而副主任姜建是二路军团政委出身。
原一路军出身的干部,只有一个朴德范任副参谋长这个不掌握兵权的虚职,这说的过去吗?部队的主体除了少数原二路军的朝鲜籍同志之外,主要是人家一路军抽调的,主要指挥员却是一路军的一个不用。你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定了,有没有想过一路军的感受?
看着李延平听完自己对这个连架子都没有搭起来的朝鲜独立师的人事安排后,一脸错愕的表情,心里摇头:“李延平的眼光还是有限。还是没有明白中央的调集大批朝鲜干部返回东北工作的意图,更没有明白自己这番安排的苦心。”
自明代以来,日本几次侵略中国的野心,包括甲午战争都是以朝鲜为跳板的。谁控制了战后的朝鲜政府,也就控制了中国陆地东部的门户。在熟知后世历史的杨震看来,战后的朝鲜政府必须牢牢控制在中国手中。
至于中央是不是也抱有这个想法杨震不知道,但杨震自己却是认为战后的朝鲜,必须要控制在中国手中。绝对不能像后世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再养上一头白眼狼来出来。
至于后世那个名义上打着共和国的旗号,实际上已经成了封建世袭制,除了伸手要钱、要粮食援助之外,就是时不常的搞出点动静给世界看的朝鲜政府绝对不能在出现。至于能否改变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这点杨震倒不是太在意。
在杨震看来,对于一个惯于狐假虎威,刚吃了几天饱饭,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这么一回事。以剽窃为己任,狂妄自大,甚至整个民族都带着一股病态的心理,分裂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定主意的杨震,看着一脸错愕表情的李延平后,突然想起了自己忽视了一个人。那个人能在军队中延安派和苏联派占据大多数,文官中也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利用自己在抗联时候的基础,以及朝鲜民族情绪成功的清洗了这两大派别,绝对有一定的手腕。这个人绝对不能再让他带兵了。
看着一脸错愕表情的李延平,杨震犹豫了一下后道:“这样,在原二军六师不是有一个叫做金成柱的师长兼政委吗?让他担任这个独立师的政治部副主任。至于姜建同志,不是原来的一旅政治部主任吗,那就调到他到后勤部,接替张镇华担任政委。至于李泰一不要在一分区了,他不是军事干部出身吗?调他到二分区任参谋长。”
说到这里,杨震沉默了一下对李延平道:“你与一路军商议朝鲜独立师的人选时候,转告魏政委一句话。就说我请他多看一下中日两国几次战争的经过,以及多考虑一下战后东北边防的格局。我想他们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第338章 想通了再来找我
在李延平看来,杨震不与任何人,尤其是一路军的领导商议,甚至有些是独断专行的敲定朝鲜独立师的师指挥部人选,这实在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杨震最后一句话,却是让他有些多少摸不清楚头脑。
小鬼子现在远还未赶走,军区现在虽然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但仍旧被封锁在整个东北的一隅。这抗战胜利还不知道猴年马月那,现在考虑战后的边防格局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在李延平看来,这个朝鲜独立师的组建更应该按照整个东北战局来看。尤其是应该服务整个东北战局的发展。
在东北的一百多万朝鲜人虽然分布范围几乎遍布整个东北,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集中在与朝鲜本土接壤伪间岛、安东两省各县。那里又是一路军主要的活动范围之一,一路军中的朝鲜同志在那一带还是有一定的威信。用一路军的人担任师长、政委,可以更有效发展部队。
李延平虽然有些对杨震这种过于长远的想法不以为然,对于杨震这种略显得有些过于霸道的作风也相当不满。但杨震说的没有错,作为中央点名的东北局负责军事的书记,他有这个权利。
想了一下,李延平还是决定不参合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还是让杨震与一路军两位打嘴巴官司去吧。中央已经在电报上指定这件事情由杨震负责,自己的作用最多也就是一个传话筒。何必自找那个麻烦?
李延平想通了,在这件事情上也就不在坚持了。将话题转向了下午即将召开的军区野战军团以上,分区武装副职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上。这次部队扩编,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军区所有的干部的调整,有些事情还是先商量定了为好。
果然,当主持会议的李延平宣布了军区的扩编计划后,下边的干部几乎人人都面带喜色。两个野战纵队六个旅的编制,也就是说原来的三个旅九个团的团长、政委都有升职的可能。虽然旅职只有六个,但至少升上一级应该不成问题。
虽说在部队中不太讲究职务的高低,但升级不仅仅是代表着手下的兵多了,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上级对你能力的认可。
相对于一众听说部队扩编后喜笑颜开的团级干部,三个旅长中,除了王光宇之外,刘长顺与杜开山就显得有些紧张了。尤其是与王光宇和杜开山,挨杨震批评最多的刘长顺,心中更是像揣了一只兔子一样,碰碰的直跳。
相比纵队的编制就两个,够得上担任纵队司令员就算不算上三个军分区司令员,单单原来野战军的旅级干部就至少三个人。这要是别人升上去了,自己原地踏步,跟自己的部下混到一个水平上,这丢人可都丢大发了。
三个旅长之中,倒是曾经担任过抗联四军副军长的王光宇显得最为平静。在他看来,升上去,更好。升不上去,自己也没有要紧的。一是跟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自己能走到今天已经知足了。二他相信司令员的为人,他相信杨震在提拔干部方面会一碗水端平的。
相比较自己旅长的紧张,两个政委反倒是多少显得有些轻松。一旅的旅长政委都是一个人兼任,旅级的政委,除了三个分区之外,就自己两个人。想必在这两个纵队的指挥班子中,自己终归会有一席之地的。因为所有旅级的政工干部之中,只有自己两个人是经过正面战场考验的。
只是宣布各级任命的高禹民像是有些有意调这些人胃口一样。先公布的是六个野战旅新任各级干部的名单,以及宣布总部对二分区领导班子的调整方案。对于几个旅级干部最关心的两个纵队司令员、政委的人选就是迟迟的不提。
虽说心里有些像是被猫爪子挠了一般,痒痒的厉害。但听到几个旅长、政委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除了王光宇之外,杜开山和刘长顺对自己身边的搭档对视一眼后,都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看到了对方眼中一丝轻型与兴奋交织在一起的表情。
自己没有在旅级干部的名单上,就说明自己没有原地踏步。团一级的干部之中更没有自己,说明自己没有被降职。
当两个最为让人瞩目的纵队司令员、政委人选的最终谜底,从军区政治部主任高禹民说出来的时候。几个旅长、政委脸上的表情,却是比刚刚精彩多了。除了王光宇依旧是很平淡,而他的新任搭档易建平的心理素质也相当的不错,同样显得很平静之外,其余的几个人却是面色青红交替,变化多端。
相对于得知自己升任军区新编成的两个野战纵队中的一个,担任司令员后已经显得很平静的王光宇。预定担任二纵队司令员的王效明在得知自己居然升为统帅三个整编旅,近四万大军的纵队司令时候,脸色涨的通红,由起初的不相信,短时间之内又转变为惊喜。尽管他努力压制自己心中的想法,但面上的喜色却已经透露出他内心的一丝感受。
而坐在他身后,比他年轻多了的陈翰章听到自己被任命为二纵政委后,就比他稳重的多了。面上虽然最开始也带有一丝的惊讶与不信,但却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平静了下来。
至于到目前为止,还一无所获、两手空空,不知道军区究竟打算怎么样安置自己的刘长顺、杜开山、陶净非三个人,则是都快哭了出来。等他们最终的任命被宣布出来后,三个人却是明显对被调到军分区工作,显得不情愿。
脑袋转的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想通了司令员为什么要将自己从野战军调到地方部队的杜开山,想要站起来为自己辩解两句的时候,听到上边传来的杨震冷冷的坐下两个字,连忙又老实的坐了回去。
在战场上养成的畏惧习惯,让他没有胆子去违反这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年轻司令员的命令。
瞪了一眼听到自己训斥后,缩了缩脖子不敢吱声的杜开山,杨震抬起头来看着下面做的黑压压的一群团以上干部,在看了看自己身边面无表情的赵尚志后道:“这次军区扩编,诸位几乎都升了官,这可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虽说咱们共产党人不太讲究名利,但升了官回去看到自己的老部下,这脸上也有光彩。就是回了家,跟老婆孩子也好交差。也代表了总部和军区对你们自身能力的认可。但你们想没有想过,你们的职务是升了,但这不代表你们身上的责任减轻了,相反是更重了。”
“你们的身上担负着抗日救国的责任,手上攥着上万战士的生命。你们在战场上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一场战役的成败,关系着你们部下的生命。你们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担负起这样的责任?至少在我看来,不见得。”
“在座的干部,几乎没有一个正规军校培养出来。很多都是参加革命后,才学会的军事知识,大多是半路出家的。而且随着部队形势的改变,扩编的速度,你们担任基层干部的时间都不长,很多人,不应该是绝大部分人担任团级干部还不到半年。”
“就算之前有在抗联中担任团一级指挥员的,可你们的那点兵力能和你们现在手下的三个步炮合成团,上万人马相比吗?团级指挥员,是一个中级指挥员向高级指挥员过度的关键阶段。因为在我军的编制之中,团一级是合成部队编制的开始。”
“说实在的你们之间大部分人担任旅长都不合格,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自身的能力,都还差很多。能被选拔成为旅长,不是因为你们的能力足够。说实在的,你们现在很多人的实际指挥能力,还赶不上日军的一个营级的大队长。提拔你们,不是因为你们的能力有多强,是因为形势所限。”
“我们要对人民负责任,对后代负责任。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人民的政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若是连学生复学这么一件小事都解决不了,我们还何谈自称为代表人民?学生复课这件事情,要当做与部队扩编、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一样的头等大事来抓。而且在财力要优先保障。”
“这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祖国今后还要依靠他们去建设。大到未来建设国家,小到建设我们的根据地,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难道我们抗日联军连小鬼子和伪满的那些汉奸都不如?就算压力再大,我们也要将这件事情办好。哪怕停发所有单身干部的生活津贴也要做好。钱不够,从我这里先扣。”
杨震的坚决,让李延平微微一愣。教育的重要性他不是不明白,但在眼下战争压倒一切的形势之下,对于教育这件事情还是不宜超之过急。毕竟现在军区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去保证建设这么一大批的学校。
但看着杨震的态度如此坚决,李延平沉思了一会后道:“司令员,你看这样可不可以。部队子弟以及烈士遗属学校,可以由军区组建。你说的对,这是涉及到军心稳定的大事。他们是部队家属和遗属,部队有权,也有责任和义务管。”
“至于拟议中的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地方的强制义务教育学校,我建议还是由东北局和东北工委出面为好。我们军区可以从人力、物力上全力配合。尤其是财力上,甚至可以全部由军区出。”
“你不是从在佳木斯缴获的资金中给新成立的东北工作委员会调拨了一部分资金吗?我看可以做出一个预算,将军区准备投入的资金也加进去。这么做,即是可以有效的协助东北工委利用这个出发点,迅速的打开工作局面,也可以避免了军队干涉地方行政的非议。”
“根据地内各县都有现成的伪满国民小学、国民中学校舍可以利用,本身也有大量的教师可以使用。我们只需要选拔部分中国教师,接替日本人教师,以及扩建一部分宿舍和食堂就可以了。兴山要塞之中还有库存的水泥,基建可以由军区工兵团承担。”
“至于生产建设兵团所需的学校,现在组建还为时过早。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始移民,生产建设兵团连架子都还没有组建,有的只是部分已经开垦好的荒地和预建的房子。我看可以这样,完成移民一个支队,就组建一个。这样下来,即便所有费用全部由军区负担,也不用一次性投入太多。分批投入,至少可以容我们缓一口气。”
“我们可以做出一笔预算,按照整体计算,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先行拨出一部分专款以及黄金,建立一个储备金,以后在逐步的积累。这样以来我们可以逐次的投入,既避免了出现后续资金乏力的情况。也避免了一次投资太大,给军区本就不宽裕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说到这里,李延平苦笑道:“实际上整个投资来说,资金一次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大。先期的投资主要是校舍的改扩建,这原来就有基础,花费不会太多。在一个就是教师的薪金,要是我们按照伪满标准发放,应该是资金的消耗大头。”
“实际上真正的压力在粮食上。根据地内的老百姓在百万以上,适龄就学的人口,男女都算上,至少也要在十万左右。若是口粮也都包下来,这一年的消费的粮食不次于我们扩编之后的部队一半所需。”
“原来这些孩子在家,消耗不到我们。但这一包下来,恐怕压力就会大增。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处于长身体的时候,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你看是不是可以让每个学生每个月缴纳部分粮食作为象征性的生活费?哪怕每个人一二十斤也好,副食则由我们全部包下。特困家庭可以由当地政府出具证明,学费全免。”
李延平的想法很符合实际,也可以避免给军区的财政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杨震却并不赞同:“政委,现在各县伪满设置的学校大多设立在城镇中。而我们没有空中优势,学校又是人口聚集之地。”
“一旦今后在作战中,日军像这次战役开头那样,对根据地内实行普遍无差别轰炸,会出现较大的伤亡的。学生们没有防空知识,一枚炸弹就可能引起上百学生的伤亡。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而且江南地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会成为我军与日军拉锯的战场。所有江南的学校,包括佳木斯在内必须全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北迁。新校舍要建立在有植被覆盖,最好是山区。虽然交通不便,但却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另外尽量将学校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方便我们管理。这件事情,你抽空去找东北工委的同志谈一下,你们是亲兄弟,这件事情应该不会难办。”
“至于所需要的粮食,被服。先从军区储备粮里面划拨。需要多少,就划拨多少。资金,从明年开始,军区管理的几个金矿,从产量之中每年拿出五百两,作为专门的教育资金。”
杨震部分否决了自己逐步投入的建议,李延平只能无奈的苦笑道:“司令员,现在下江地区已经开始上冻了,就是想修建校舍都不可能了。要是复学就只能暂时先利用原有的校舍。我看这样吧,先让根据地内的孩子利用原有校舍复课,至于修建校舍,等明年开化后,再行建设。”
“至于集中寄宿,我看先这样,农村的孩子每个月缴纳十斤粮食,不够的军区补足,一天三顿饭包下来。况且日军现在对我们实行严格的封锁,这些粮食也卖不出去,百姓手里的余粮很多。我想按照东北地区的生活水平,每个月十斤粮食还是应该没有问题的。”
“至于城里的孩子,不用缴纳粮食,但只管一顿中午饭。早晚先行回家就餐,等学校整体搬迁后,在视情况重新规划。另外除了孤儿以及烈属之外,需要住宿的学生免收一切杂费,但被服自带。这样可以部分缓解我们的资金紧张,以便节省下来资金,全力在来年兴建新的校舍。”
“司令员,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样样来。我们现在先解决孩子们上课的问题,剩下的我们逐步在想办法筹集资金解决。至于家兄那里,我会找他去谈的。他现在就在萝北与总指挥商议一些事情,我想最迟两天内就会抵达兴山。到时候你也见见。家兄可是和我说了好几次了。”
尽管还有些不满意,但杨震却也知道。李延平说的没有错,眼下确实无法兴建新的校舍,自己之前的话的确有些太武断了。住在农村的学生,一个月缴纳十斤粮食,对老百姓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负担。按照这个数目,比伪满规定的所谓国民学校的学费可是低的多了。想到这里,对于李延平的这个新的思路,杨震终于点了点头同意了。
第337章 朝鲜独立师
见到杨震终于点了头,表示同意了自己的意见。李延平微微的松了一口气后,不由的有些疑惑的道:“司令员,你怎么想起这件事情了?不会是因为昨天晚上提起我家庭的事情,你才想起的吧?”
杨震微微点了点头道:“有一部分原因,但不全是。我们在二次攻占佳木斯后,我见到报名入伍的伪满佳木斯师范学校的学生时候,才想起来这件事。至于办保育院和军属子弟学校的事情,是陈泊早就与我说过的。关内各根据地都是这样做的。”
“将部队干部子女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教育,即有效的避免了孩子牵扯到父母的精力,也可以让父母安心的作战。另外,集中抚育,也可以利用组织关系,尽量的满足孩子们的营养所需。”
“政委,等下午的会议结束你去找一下张镇华,让他尽快的交待下去,这个集中寄宿制学校和保育院,一定要尽快的成立。还有让他专门挑选一名可靠的医生,作为孩子们的保健医生。我让陈泊配合他,对所有的教师和保育员要严格的审查,一定要保障招收的教师与保育员绝对可靠。”
“等学校建立后,所需的物资要优先调拨,所有孩子全部享受中灶待遇。即要保证一定的细粮,也要参杂一部分粗粮。细粮是保证孩子们的营养,粗粮是让他们在补充部分微量元素的同时别忘了本。想办法搞上几头奶牛,一定要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一个鸡蛋。”
“现在孩子的数量应该不会太多,我想这个成本我们应该能担负的起。这不仅仅是为了你的孩子,更是为了我们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战士不寒心。这件事情,你跟一下。一定要将能找到的干部、战士的子女以及烈士的子女全部都找到。只要在根据地内的,一个都不许拉下。”
“另外,派人去根据地内的几个县境内仔细查找一下,所有失去双亲的孤儿也要全部都收起来。尤其是女孩子,不能作为主要劳动力,在家里不被重视,被遗弃和卖掉的很多。咱们要是不收起来,她们的结局除了饿死之外,就只能是沦落风尘。”
李延平点点了头道:“这个你放心,我马上就安排人去进行。我们的干部、战士,基本上都是关内的劳工和战俘出身,本地的只有此次战役之前在根据地内征集的。对于这些兵员我们有详细的资料。尤其是牺牲的战士,每一个人的籍贯都登记的清清楚楚。只要按图索骥,应该不会难找。”
“奶牛倒是有,我们这次攻占佳木斯缴获了一个日本人开办的,专门为日本移民提供牛奶的牛奶场,缴获了二三十头奶牛。这些奶牛现在已经全部送到了萝北,等保育院与学校组建完毕,调拨过去几头就足够了。”
说到这里,李延平看了看说完之后,没有了下文的杨震,有些疑惑的道:“司令员,你找我就为了这一件事情?”
杨震摇摇头道:“那倒不是,还有一件事情我想你和商量一下。一分区在部队扩编后,位置相当的重要。他们那个副政委李泰兼政治部主任的性格我不太喜欢,做事太畏手畏脚,和稀泥倒是一把好手。根本起不到政委应有的作用,和庙里的泥菩萨没有什么区别。”
“刘长顺担任一分区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身上责任重大。他也没有王光宇那两下子,本身政工经验也不足,不能军政一肩挑。必须得给他配备一个得力的政委和他搭班子,担任一分区政委、生产建设兵团政委。”
“原来一分区的政委是王效明,他在王效明调离后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代政委。我当初没有将他扶正,而调陈翰章任司令员兼政委,除了陈翰章本人能力的确出色之外,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我看是不是让陶净非调任一分区政委,将一分区参谋长王汝起调二分区先任代司令员。另外二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我看才干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调任四分区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将原总部政治部宣教处长,关内调配来的干部刘一民调任二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个干部虽然调过来的时间不长,但工作很出色。前次征兵,表现的很抢眼。本来我是想将他调到三分区任政委的。但他的性格太倔强,和赵副司令凑到一起,合不来的可能性极大。先将他放到副政委的位置上磨练一下后,在做打算。”
对于杨震提出将原定已经定了的二分区司令员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的打算,尤其是对一分区政委人选不太满意一事后,李延平脑海中快速的琢磨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一分区按照杨震的计划,的确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委。李泰是有些不能胜任。
而且,他也觉得杨震没有说错,李泰的风格有些偏软。在抗联三军担任过师长的他,也是军事干部出身。也许是受自己出身的三路军路线斗争之苦,也许是从三路军调到二路军有些畏缩。作风却不像一般军事干部那般杀伐果断,倒是与刘长顺总是过于瞻前顾后有些类似。
只是与刘长顺不同的是,刘长顺在事前的确有些瞻前顾后,但一旦下定决心却是果断的很,一点也不手软。他却是凡是都不出头,甚至很多的时候都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
如果王效明在一分区担任政委的时候,他这个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凡能够起到他应尽的责任,一分区也不至糜烂到如此地步。那可是在东满地区坚持数年艰苦斗争的老骨头部队,在进城不过短暂的时间之内,堕落成那个样子,他这个在王效明调离后担任分区代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要说没有责任不可能的。
如果要不是陈翰章上任后,军政一肩挑下决心大力整顿,在自己的支持下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干部,短时间之内让元气大伤的一分区基干武装重新焕发了战斗力。在第二阶段,一分区的基干武装也打不了那么出色。
一个担负了重要职责的军分区,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政委,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事。这也正是昨天在讨论干部人选时,李延平只同意让他担任代政委,而始终未给他扶正的主要原因。性格决定命运,不是上级不考虑你,但你的性格这样,谁也帮不了你。
见到李延平点头同意自己的调整,杨震笑道:“政委,朝鲜独立师的问题,你要与一路军总指挥他们商议一下,尽快的拿出一个编制与干部配置名单。中央调过来的第三批,也主要是朝鲜族干部就要到了。这批干部一到,这个师就要马上着手组建。中央催促的很急,我们也该着手了。”
李延平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还是等中央调过来的人到了再说吧。咱们部队的朝鲜人比重并不高,除了七军之外,五军有一部分但是不多。相反一路军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二军六师师长兼政委、几个团长,五师参谋长,都是朝鲜籍。此次一路军北上几乎将朝鲜籍的部队大部分都带了过来。”
“中央调来的人员名单我看了,除了部分在苏联学习的人物之外,很多都是在关内参加革命的朝鲜同志。其中有一个人是东北讲武堂毕业,又在苏联学习过炮兵专业,经历过长征考验的老干部。还有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资历都很高,是不是等他们来后再统一安排。”
李延平说的这两个人,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甚至那个名单上的很多人,只要看过描写朝鲜战争书籍的人都不会陌生。对于这些人物,杨震自然也是久闻大名。
当然在后世这些被称为延安派的人,大部分没有牺牲在那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的战争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死在自己的同胞,也就是现在一路军那位师长兼政委,后世的朝鲜太阳之手。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中央调来的人中,武亭我要留下。此人是炮兵专家,炮兵经验极为丰富。我要调他接替分身乏术的马其昌,担任炮兵副司令兼任炮兵教导团团长。至于其他人,你和一路军商量之后再行分配。”
“不过那位二军六师的师长兼政委不行,我看这个独立师由关内调过来的金雄同志任师长,二分区那位司令员崔石泉任副师长。金策同志兼任政委,朴一禹同志任副政委。金光侠同志政治部主任,姜建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崔仁同志任参谋长,朴德范同志任副参谋长。”
“金雄同志毕业于黄埔军校原在新四军任团参谋长,军事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游击战,我看足以担任朝鲜独立师师长的职务。朴一禹在关内敌后战场担任过县长,擅长游击作战,担任这个副政委,并在金策同志还要担任东北局宣传部长期间任代政委也是恰当的。”
“你去和杨总指挥、魏政委商量的时候,就说这是我的意见。既然中央不同意这个朝鲜独立师继续留在一路军编制内,有意纳入吉东军区建制,我是东北局主管军事的书记,有提名这个朝鲜独立师指挥班子的权力。”
杨震嘴上说是商量,实际上不容拒绝的语气,让李延平在惊愕之余也不禁苦笑。这个口气叫商量吗?再说有你这么安排的吗?这个要组建的朝鲜独立师,可是一路军出身的干部、战士占了绝大部分。
可你这指挥机构中,师长金雄、副政委朴一禹、参谋长崔仁是关内调来的。甚至没有连一个从抗联派去苏联学习后,调到关内工作的都没有。能力怎么样先不说了,他们甚至连部队都不熟悉。
金策就不说了,虽然是原三路军调过来的,但是北满的省委书记,现在更是东北局的宣传部长担任这个师政委倒也是资历足够了。可副师长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金光侠、副主任姜建可都是二路军出来的。
崔石泉担任过七军参谋长、代理军长、二路军的参谋长,吉东军区二分区司令员,这就不说了。原来的军长任一个副师长,无论是能力和资历也都够了。政治部主任金光侠原来是二路军警卫旅的政委,现在是司令部训练部基础部长。而副主任姜建是二路军团政委出身。
原一路军出身的干部,只有一个朴德范任副参谋长这个不掌握兵权的虚职,这说的过去吗?部队的主体除了少数原二路军的朝鲜籍同志之外,主要是人家一路军抽调的,主要指挥员却是一路军的一个不用。你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定了,有没有想过一路军的感受?
看着李延平听完自己对这个连架子都没有搭起来的朝鲜独立师的人事安排后,一脸错愕的表情,心里摇头:“李延平的眼光还是有限。还是没有明白中央的调集大批朝鲜干部返回东北工作的意图,更没有明白自己这番安排的苦心。”
自明代以来,日本几次侵略中国的野心,包括甲午战争都是以朝鲜为跳板的。谁控制了战后的朝鲜政府,也就控制了中国陆地东部的门户。在熟知后世历史的杨震看来,战后的朝鲜政府必须牢牢控制在中国手中。
至于中央是不是也抱有这个想法杨震不知道,但杨震自己却是认为战后的朝鲜,必须要控制在中国手中。绝对不能像后世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再养上一头白眼狼来出来。
至于后世那个名义上打着共和国的旗号,实际上已经成了封建世袭制,除了伸手要钱、要粮食援助之外,就是时不常的搞出点动静给世界看的朝鲜政府绝对不能在出现。至于能否改变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这点杨震倒不是太在意。
在杨震看来,对于一个惯于狐假虎威,刚吃了几天饱饭,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这么一回事。以剽窃为己任,狂妄自大,甚至整个民族都带着一股病态的心理,分裂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定主意的杨震,看着一脸错愕表情的李延平后,突然想起了自己忽视了一个人。那个人能在军队中延安派和苏联派占据大多数,文官中也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利用自己在抗联时候的基础,以及朝鲜民族情绪成功的清洗了这两大派别,绝对有一定的手腕。这个人绝对不能再让他带兵了。
看着一脸错愕表情的李延平,杨震犹豫了一下后道:“这样,在原二军六师不是有一个叫做金成柱的师长兼政委吗?让他担任这个独立师的政治部副主任。至于姜建同志,不是原来的一旅政治部主任吗,那就调到他到后勤部,接替张镇华担任政委。至于李泰一不要在一分区了,他不是军事干部出身吗?调他到二分区任参谋长。”
说到这里,杨震沉默了一下对李延平道:“你与一路军商议朝鲜独立师的人选时候,转告魏政委一句话。就说我请他多看一下中日两国几次战争的经过,以及多考虑一下战后东北边防的格局。我想他们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第338章 想通了再来找我
在李延平看来,杨震不与任何人,尤其是一路军的领导商议,甚至有些是独断专行的敲定朝鲜独立师的师指挥部人选,这实在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杨震最后一句话,却是让他有些多少摸不清楚头脑。
小鬼子现在远还未赶走,军区现在虽然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但仍旧被封锁在整个东北的一隅。这抗战胜利还不知道猴年马月那,现在考虑战后的边防格局是不是有些太早了。在李延平看来,这个朝鲜独立师的组建更应该按照整个东北战局来看。尤其是应该服务整个东北战局的发展。
在东北的一百多万朝鲜人虽然分布范围几乎遍布整个东北,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集中在与朝鲜本土接壤伪间岛、安东两省各县。那里又是一路军主要的活动范围之一,一路军中的朝鲜同志在那一带还是有一定的威信。用一路军的人担任师长、政委,可以更有效发展部队。
李延平虽然有些对杨震这种过于长远的想法不以为然,对于杨震这种略显得有些过于霸道的作风也相当不满。但杨震说的没有错,作为中央点名的东北局负责军事的书记,他有这个权利。
想了一下,李延平还是决定不参合这件事情。这件事情还是让杨震与一路军两位打嘴巴官司去吧。中央已经在电报上指定这件事情由杨震负责,自己的作用最多也就是一个传话筒。何必自找那个麻烦?
李延平想通了,在这件事情上也就不在坚持了。将话题转向了下午即将召开的军区野战军团以上,分区武装副职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上。这次部队扩编,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军区所有的干部的调整,有些事情还是先商量定了为好。
果然,当主持会议的李延平宣布了军区的扩编计划后,下边的干部几乎人人都面带喜色。两个野战纵队六个旅的编制,也就是说原来的三个旅九个团的团长、政委都有升职的可能。虽然旅职只有六个,但至少升上一级应该不成问题。
虽说在部队中不太讲究职务的高低,但升级不仅仅是代表着手下的兵多了,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上级对你能力的认可。
相对于一众听说部队扩编后喜笑颜开的团级干部,三个旅长中,除了王光宇之外,刘长顺与杜开山就显得有些紧张了。尤其是与王光宇和杜开山,挨杨震批评最多的刘长顺,心中更是像揣了一只兔子一样,碰碰的直跳。
相比纵队的编制就两个,够得上担任纵队司令员就算不算上三个军分区司令员,单单原来野战军的旅级干部就至少三个人。这要是别人升上去了,自己原地踏步,跟自己的部下混到一个水平上,这丢人可都丢大发了。
三个旅长之中,倒是曾经担任过抗联四军副军长的王光宇显得最为平静。在他看来,升上去,更好。升不上去,自己也没有要紧的。一是跟那些牺牲了的战友相比,自己能走到今天已经知足了。二他相信司令员的为人,他相信杨震在提拔干部方面会一碗水端平的。
相比较自己旅长的紧张,两个政委反倒是多少显得有些轻松。一旅的旅长政委都是一个人兼任,旅级的政委,除了三个分区之外,就自己两个人。想必在这两个纵队的指挥班子中,自己终归会有一席之地的。因为所有旅级的政工干部之中,只有自己两个人是经过正面战场考验的。
只是宣布各级任命的高禹民像是有些有意调这些人胃口一样。先公布的是六个野战旅新任各级干部的名单,以及宣布总部对二分区领导班子的调整方案。对于几个旅级干部最关心的两个纵队司令员、政委的人选就是迟迟的不提。
虽说心里有些像是被猫爪子挠了一般,痒痒的厉害。但听到几个旅长、政委名单中没有自己的名字,除了王光宇之外,杜开山和刘长顺对自己身边的搭档对视一眼后,都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看到了对方眼中一丝轻型与兴奋交织在一起的表情。
自己没有在旅级干部的名单上,就说明自己没有原地踏步。团一级的干部之中更没有自己,说明自己没有被降职。
当两个最为让人瞩目的纵队司令员、政委人选的最终谜底,从军区政治部主任高禹民说出来的时候。几个旅长、政委脸上的表情,却是比刚刚精彩多了。除了王光宇依旧是很平淡,而他的新任搭档易建平的心理素质也相当的不错,同样显得很平静之外,其余的几个人却是面色青红交替,变化多端。
相对于得知自己升任军区新编成的两个野战纵队中的一个,担任司令员后已经显得很平静的王光宇。预定担任二纵队司令员的王效明在得知自己居然升为统帅三个整编旅,近四万大军的纵队司令时候,脸色涨的通红,由起初的不相信,短时间之内又转变为惊喜。尽管他努力压制自己心中的想法,但面上的喜色却已经透露出他内心的一丝感受。
而坐在他身后,比他年轻多了的陈翰章听到自己被任命为二纵政委后,就比他稳重的多了。面上虽然最开始也带有一丝的惊讶与不信,但却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平静了下来。
至于到目前为止,还一无所获、两手空空,不知道军区究竟打算怎么样安置自己的刘长顺、杜开山、陶净非三个人,则是都快哭了出来。等他们最终的任命被宣布出来后,三个人却是明显对被调到军分区工作,显得不情愿。
脑袋转的很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想通了司令员为什么要将自己从野战军调到地方部队的杜开山,想要站起来为自己辩解两句的时候,听到上边传来的杨震冷冷的坐下两个字,连忙又老实的坐了回去。
在战场上养成的畏惧习惯,让他没有胆子去违反这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年轻司令员的命令。
瞪了一眼听到自己训斥后,缩了缩脖子不敢吱声的杜开山,杨震抬起头来看着下面做的黑压压的一群团以上干部,在看了看自己身边面无表情的赵尚志后道:“这次军区扩编,诸位几乎都升了官,这可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虽说咱们共产党人不太讲究名利,但升了官回去看到自己的老部下,这脸上也有光彩。就是回了家,跟老婆孩子也好交差。也代表了总部和军区对你们自身能力的认可。但你们想没有想过,你们的职务是升了,但这不代表你们身上的责任减轻了,相反是更重了。”
“你们的身上担负着抗日救国的责任,手上攥着上万战士的生命。你们在战场上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一场战役的成败,关系着你们部下的生命。你们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担负起这样的责任?至少在我看来,不见得。”
“在座的干部,几乎没有一个正规军校培养出来。很多都是参加革命后,才学会的军事知识,大多是半路出家的。而且随着部队形势的改变,扩编的速度,你们担任基层干部的时间都不长,很多人,不应该是绝大部分人担任团级干部还不到半年。”
“就算之前有在抗联中担任团一级指挥员的,可你们的那点兵力能和你们现在手下的三个步炮合成团,上万人马相比吗?团级指挥员,是一个中级指挥员向高级指挥员过度的关键阶段。因为在我军的编制之中,团一级是合成部队编制的开始。”
“说实在的你们之间大部分人担任旅长都不合格,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自身的能力,都还差很多。能被选拔成为旅长,不是因为你们的能力足够。说实在的,你们现在很多人的实际指挥能力,还赶不上日军的一个营级的大队长。提拔你们,不是因为你们的能力有多强,是因为形势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