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分卷阅读_2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众多士族纷纷开口请求陛下裁定。
  大概是听得众人提及自己,上座的天子刘协抬首,注视着那一张张看似忧国忧民的老脸,又看看糜国师那张不食人间烟火的脸,晃晃脑袋甩开这些听不懂的话,低头继续玩魔方。
  还等着群起攻糜荏的王允:……???
  不是,大家不是说好联合在一起对抗他的吗,这批墙头草是怎么回事?!
  于是当日退朝,他请来当日联合好的几人。听得众人口口声声,冠冕堂皇的“仔细一想,这政策也没有说要罢免我等”、“哎,王尚书我等也没有办法”、“谁叫糜国师把持军政呢”之类的推诿话语,心是彻底凉了。
  靠不住,除了他自己谁都靠不住……他真傻,真的,怎么就以为他们会和自己一条心呢!
  糜荏却早就猜到士族们的反应。
  任何一项政策的颁布,总会触动到他人利益,引来反对。但其实这些看似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不过只是小部分人的跳脚。更多人则还在观望,想要看看实际效果再做定论。
  先前在王允煽动之下,城中士族对他的抵触过大,无论他说什么都会过度解读。
  如今做出这一承诺,士族官吏也跟着冷静下来,可以实施起来了。
  他将此事交由荀彧去办。
  颍川荀氏乃是大士族。上一代荀氏八龙声名远播,荀爽又曾任司空……在士族中说得上话。
  再说,以荀彧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定这点小事。
  不出意外,荀彧的确很快解决此事。
  他也没做什么,只是在别府中宴请朝中官吏、以及各士族中能做主之人。当然,剔除王允族人。
  收到请柬的众人心中打鼓。
  他们知道荀彧与糜荏关系匪浅,或许此行就是来给他们施压的。到底是怀着忐忑的心思参加宴会。
  等到入了宴会,见到这个清风一般温润尔雅的年轻人,众人忽然就下意识放松了心情。
  最终,所有参与宴会的士人官吏,推举出几名德高望重之人用以审核。譬如杨彪、孔融、边让……等五位名仕。
  这却是士族们的小伎俩罢了。这些名仕虽全部出自清流,但除去刚正不阿的秉性,诸如孔融还曾发表过激动言论,不会轻易被糜荏收买。
  荀彧全部应下。
  回朝后果真请得这些人为中正,为朝中官吏评级。
  不出十日,朝中官吏全部评审完毕。
  除了王允一脉,几乎没有人被贬谪,甚至还有半数官吏惊喜地发现自己升了官,被摆到更适合的位置上,纷纷激动不已。
  至于朝中空缺的官职,则继续由乡中察举,由州郡中正评级,再送到中央朝廷。
  这下,果然没有人再骂糜荏,反而纷纷赞美他的睿智。甚至连创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都被他们推上御史中丞之位。
  陈群被吓了一大跳。
  他才二十三岁,在乡中属于可以被“举孝廉”的年纪。而御史中丞乃是九卿之一的御史丞副手,官居四品。按照他的审核制度,根本不是他这个年纪的人能上去的。
  他深知自己一旦接受,制度的公正性首先被毁,便辞而不受。最终在众人评级之下领七品主簿,入御史台。
  至于糜荏麾下谋士与武将,皆因这些年来东征西战功劳,各自领取适合的官职。
  此事尘埃落定,官吏们终于发现“九品中正制”的好处。
  这一制度下,新入朝的官吏须得从九品开始做起,而后每三年考评一次,只要做出政绩,就可以不断向上升迁。若是考核不过,那便平调,抑或贬谪。
  这样统一标准,公平公正,总比朝廷卖官鬻爵、抑或随手指派徒有其表之人上位强吧?!
  一时之间,官吏喜笑颜开,纷纷拥护新政。
  百官欣喜之际,唯独只剩王允独木难支。
  他实在不甘心唾手已得的权势从手心溜走,依然悄然在四下寻觅盟友,一起对付糜荏。
  思来想去,总算想到年少时以武力出名的吕布。
  “吕中郎将,糜国师能铲除董卓恢复原职,完全仰仗于您。”王允恭维道,“现在他非但不认你的功劳,反而将你贬回都尉,这样的事合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