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分卷阅读_208
这话说的实在太不过刁钻,普通人若是听了怕得觉得被侮辱,怒骂司马徽“你这老匹夫,说的什么混账话”!
但诸葛珪只是愣了一下,而后微笑道:“并非如此,老先生。”
“在下并不期望他们都当大官,只是希望他们能从书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他道,“世人都知郑玄先生与水镜先生的文采,钦佩他们的为人,在下亦是如此。若是想要避嫌就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岂非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司马徽点点头,问了诸葛瑾几个问题,全都对答如流。
对着诸葛亮,司马徽问道:“若是你被录取了,你的兄长却没有呢?”
诸葛亮瞧着水镜先生,歪了歪自己的小脑袋。
虽然觉得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但他还是答道:“那亮便留下来读书,等兄长明年再考进来便是。”
司马徽摇头:“哎呀,你还这么小,不怕被人欺负吗?要知道这蒙学里头可有好几个十岁以上的学子啊。”
“老先生多虑,”诸葛亮用乌黑明亮的眼睛看着他,脆生生道,“书院既然招收六岁以上的孩子,一定有规章制度保证这些。大家都是来读书的,经过学校删选才能入学,有人故意欺负同学的话,岂不是说学校的考核和没有一个样呢?”
司马徽闻言,颔首微笑。
诸葛亮瞧见他的笑容,鼓了鼓腮帮子道:“其实您是书院里的老师吧?”
司马徽愣了一下。
他抬首见诸葛珪面上也怔了一下,方知这是这孩子自己的想法,施施然捋了把胡子:“如何见得?”
诸葛亮稚嫩的声音响起来:“亮觉得,怎会有人打算把孩子送来,却不好好看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再联想到这人开口考校他们,身份也就呼之欲出。
这下轮到司马徽哑然失笑。
“啊呀,被你们识破啦,”司马徽笑眯眯的,“两位不必再参加下午的考试了,跟着老夫进去入学吧。”
诸葛珪愣了一下。他与诸葛瑾对视一眼,眼中很快有了喜悦之色,忙躬身行了一礼:“多谢先生!”
跟着司马徽进入书院后,十三岁的诸葛瑾与六岁的诸葛亮登记入学。一个进了蒙学,另一个进了中学。
儒经学院与普通学院有一点差别,分为蒙学、中学,大学三个等级。蒙学主要是启蒙,里头的学生大多不识字,抑或刚识字。中学则需要学过今文经书,有一定的积累。
至于大学,目前还没有开。需要等一年后从中学中挑选,单独升上去。
五日之后,书院结束本次招生。蒙学录取一百十五名学子,中学录取一百四十七人,其中诸葛亮是整个书院最小的学生。
因为学校还在扩建中,目前设置三十人左右为一个班、十人一个寝室。应诸葛瑾要求,他与弟弟诸葛亮被安排在同一个寝室。
至于同寝室的其他人……
诸葛瑾看着床铺上贴着的“赵云”与“郭嘉”等名字,思索着这些人的性格与应对之法。
……
开学一周之后,诸葛瑾基本了解整个书院的情况,由衷地喜欢上了这个书院。
除去衣食有专人照料,诸葛亮兄弟最喜欢的是书院里那个巨大的图书馆。一排排三层高的书架,里头满满当当的都是昂贵的纸质书籍。据说这是由当今国师糜荏捐赠的,里头主要是当今流行的经文,也还有郑玄、司马徽注释的古文经书。
所有第一次看到这个图书馆的学子全部被震惊了,甚至不敢下手抚摸那些书籍!
不过现在大多淡定了,遵循图书馆的借书规则借阅这些书籍。
……
书院开学半个月后,糜荏收到了全部新入学的学子档案。
他与荀彧粗略观看后,从中拿出几份:崔琰,诸葛瑾,诸葛亮……
这几人的档案全部被做过标记,显然是郑玄与司马徽很看好他们,觉得可以重点培养。
不过将来能养成怎样,还不好说。
糜荏看罢这些档案:“书院老师依旧有些少,还是要多寻些大儒隐士才好。”
荀彧道:“子苏可有人选?”
糜荏思索道:“避难江南的蔡邕,荆州襄阳的庞德公,黄承彦几人,都可以试试。”
但诸葛珪只是愣了一下,而后微笑道:“并非如此,老先生。”
“在下并不期望他们都当大官,只是希望他们能从书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他道,“世人都知郑玄先生与水镜先生的文采,钦佩他们的为人,在下亦是如此。若是想要避嫌就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岂非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司马徽点点头,问了诸葛瑾几个问题,全都对答如流。
对着诸葛亮,司马徽问道:“若是你被录取了,你的兄长却没有呢?”
诸葛亮瞧着水镜先生,歪了歪自己的小脑袋。
虽然觉得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但他还是答道:“那亮便留下来读书,等兄长明年再考进来便是。”
司马徽摇头:“哎呀,你还这么小,不怕被人欺负吗?要知道这蒙学里头可有好几个十岁以上的学子啊。”
“老先生多虑,”诸葛亮用乌黑明亮的眼睛看着他,脆生生道,“书院既然招收六岁以上的孩子,一定有规章制度保证这些。大家都是来读书的,经过学校删选才能入学,有人故意欺负同学的话,岂不是说学校的考核和没有一个样呢?”
司马徽闻言,颔首微笑。
诸葛亮瞧见他的笑容,鼓了鼓腮帮子道:“其实您是书院里的老师吧?”
司马徽愣了一下。
他抬首见诸葛珪面上也怔了一下,方知这是这孩子自己的想法,施施然捋了把胡子:“如何见得?”
诸葛亮稚嫩的声音响起来:“亮觉得,怎会有人打算把孩子送来,却不好好看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再联想到这人开口考校他们,身份也就呼之欲出。
这下轮到司马徽哑然失笑。
“啊呀,被你们识破啦,”司马徽笑眯眯的,“两位不必再参加下午的考试了,跟着老夫进去入学吧。”
诸葛珪愣了一下。他与诸葛瑾对视一眼,眼中很快有了喜悦之色,忙躬身行了一礼:“多谢先生!”
跟着司马徽进入书院后,十三岁的诸葛瑾与六岁的诸葛亮登记入学。一个进了蒙学,另一个进了中学。
儒经学院与普通学院有一点差别,分为蒙学、中学,大学三个等级。蒙学主要是启蒙,里头的学生大多不识字,抑或刚识字。中学则需要学过今文经书,有一定的积累。
至于大学,目前还没有开。需要等一年后从中学中挑选,单独升上去。
五日之后,书院结束本次招生。蒙学录取一百十五名学子,中学录取一百四十七人,其中诸葛亮是整个书院最小的学生。
因为学校还在扩建中,目前设置三十人左右为一个班、十人一个寝室。应诸葛瑾要求,他与弟弟诸葛亮被安排在同一个寝室。
至于同寝室的其他人……
诸葛瑾看着床铺上贴着的“赵云”与“郭嘉”等名字,思索着这些人的性格与应对之法。
……
开学一周之后,诸葛瑾基本了解整个书院的情况,由衷地喜欢上了这个书院。
除去衣食有专人照料,诸葛亮兄弟最喜欢的是书院里那个巨大的图书馆。一排排三层高的书架,里头满满当当的都是昂贵的纸质书籍。据说这是由当今国师糜荏捐赠的,里头主要是当今流行的经文,也还有郑玄、司马徽注释的古文经书。
所有第一次看到这个图书馆的学子全部被震惊了,甚至不敢下手抚摸那些书籍!
不过现在大多淡定了,遵循图书馆的借书规则借阅这些书籍。
……
书院开学半个月后,糜荏收到了全部新入学的学子档案。
他与荀彧粗略观看后,从中拿出几份:崔琰,诸葛瑾,诸葛亮……
这几人的档案全部被做过标记,显然是郑玄与司马徽很看好他们,觉得可以重点培养。
不过将来能养成怎样,还不好说。
糜荏看罢这些档案:“书院老师依旧有些少,还是要多寻些大儒隐士才好。”
荀彧道:“子苏可有人选?”
糜荏思索道:“避难江南的蔡邕,荆州襄阳的庞德公,黄承彦几人,都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