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节
四月中旬,西北战事全面告急!
东部长城段,集合了河东路以及永兴军路之二十八万兵力,仍旧顶不住西夏,东部长城几次失守又抢回来,反复进行拉锯。
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后系子孙,现如今都是河东军系的将领。在他们主将折可适战死的现在,是永兴军路经略使刘延庆节制他们。但呼延家的将领们哭瞎了,纷纷上书枢密院,弹劾刘延庆把他们当做后娘养的,以强压政策,故意把河东军系当做炮灰使用,最艰苦的战都是河东军系再打。
出这种幺蛾子,真让陶节夫相爷想死的心都有了。刘延庆那孙子什么尿性陶节夫清楚的,妈的童贯的人就这德行。人家一向都是儿子只打自家的,关键时刻作为政治正确,只能用亲儿子去牺牲,才是凝聚人心的道理,但刘延庆竟敢反着来。
刘延庆也算蔡京的人,于是,蔡京说这其中有误会,具体情况没有调查研究,就不能听河东军系的人单方面瞎掰。
说这么说,其实老蔡他心理清楚,同样是军队,但是艰苦的东部长城攻防战持续到四月,宋军已经死伤四万余,而其中三万是河东军系的。这的确是刘延庆这孙子的猫腻了。
总之,此番陶节夫连蔡京的面子都不给,在朝上怒斥刘延庆那个王八羔子,老陶放话了,“再出现这种厚此薄彼的事,你给老子滚回来,不敢打,看老夫再次披甲上阵、去教你怎么打”。
其后在蔡京的和稀泥下,陶节夫那不利于团结的话也被“和谐”了。是真的,《汴京时报》的确引用了陶节夫的原话,但是纵使陶节夫相爷的话,也被维稳部门下令《汴京时报》给强势删除了@#?
其后,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嫡系子孙呼延灼,从侍卫马军司带一只精骑前往支援永兴军路。
是的,就是《水浒》上被破了连环马而后活捉的那货——呼延灼。
目下他是没啥子连环马,当然他也算是京师系的名将之一,擅于骑兵作战。那么此番呼延灼带了多少骑兵去?八百人。
这就说明赵佶害怕了,舍不得把京师力量分出太多给西北。而在张叔夜和陶节夫的角度,呼延灼过去,骑兵是次要的,仍旧是一种政治平衡。呼延灼的唯一责任,就是以他呼延氏嫡孙的名誉作为旗帜,节制住河东系的将领们,让他们情绪不要太大,要团结。
与此同时,陶节夫在朝遥控种师道部,责令他们给予永兴军路支援。
然而听说种师道不鸟,拒不出兵东部长城,仍旧在集中兵力和软骨头卓洛和南军司撕逼。
看起来种师道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要和察哥打心里战。察哥如火如荼狂攻东部长城之际,种师道已经依托西部长城,把卓洛军司拖成疲兵,卓洛军司正在节节败退。而种家军已逐步形成兵围西夏重镇西平府的战术形态。
陶节夫不是不知道种师道“围魏救赵”的战法,但是仍旧给予怒斥,说种师道不顾大局,妄图复制围魏救赵战术。若是以前的西夏,昏庸无道的外戚梁氏集团掌权时期,倒是可以用此战术把西夏前三排吓死,从而破了察哥战法。
但如今如何还能再这么干呢,李乾顺已经肃清内部掌权了,察哥是他亲弟弟,陶节夫强势认为,这种“敌在前三排的战术”,现在已经很难凑效了。
第666章批斗大会
于是陶节夫急令秦凤路帅司:“为今之计,刘延庆所部一但失守,则造成我境内大幅损失,那时夏贼长驱直入,而你部就算拿下西平府,但限于你部骑兵不足,不擅于游牧战法,所以无法深入西夏腹地,得不偿失,立即依照本相部署支援刘延庆部。”
写这么写,其实陶节夫心理清楚,种师道是不会轻易接受谁的指挥的,那个老家伙他就是认死理。这就是陶节夫当初想撤换种师道,让刘仲武去西北的原因啊。可惜刘仲武那个棒槌现在只想在京城搓麻将,对战争不感兴趣了。倒是他家小儿子刘琦是个骨骼惊奇的小子,已经去参加北1京少年军学堂了,当然目下还是太小了,是一只小屁孩。
基于对东部长城防线的不看好,基于了解种师道的尿性,于是陶节夫正式提议,赵佶批准之下,一纸战时圣旨到达北1京大名府:高方平加北1京留守司衔,兼北方都转运使,北1京进入战时体制。高方平部扩军备战,随时等候朝廷最后的出兵命令。
乱世出英雄,战争塑造人不是吹的。若在和平时期,高方平恐怕已经去吏部待岗了,但正因为此番的西夏太猛。于是,高方平原本两年后才能获得的留守头衔,现在就有了。非但如此,赵佶被战事吓坏了,于是非常规委任小高为北方都转运使。
带个“都”字就是总督的意思。就像都统制,就要管一群统制。用词北方,而又无其他说明,则代表以高方平执政的大名府为线,河1北东路,河1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乃至秦凤路的北方五路之财税粮食大权,现在全部对高方平汇报,而不是朝廷。
也就是说,现在北方转运司,已经一定程度架空了朝廷的“财税”大权,算个小朝廷了。
这不是常设职务,但宋夏之战一天不结束,赵佶一天不放心,那么在没有制置使的情况下,高方平就是“北方前委”第一顺位大总管。
目下是枢密院还没有正式下文让高方平出兵,一但下文,高方平驾临西北战线的话,在没有制置使的情况下,也将正式主持宋夏之战,全面节制种师道和刘延庆。
至于他们现在才后知后觉的下文、让大名府进入战时机制?真是等他们黄花菜都凉了,还打个屁的国战。
人家高方平早在两月前深化了政治斗争,不论民生还是工建,亦或者是军事,早在做战争准备了。江州基地、汴京猪场,也早就进入战争动员,三班不停的在生产。目下仅仅被视为战略武器的神臂弩,根据小朵汇报,日产近三百架。
并且小朵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扩产的脚步不会停止,将在进入夏季七月时候,日产六百架神臂弩。
可笑他们一群相爷、现在都还在玩各种政治文化,战略平衡,思考各种阵法和部署。内功不足的他们、也妄图用招式精妙来弥补?
既然此番朝廷对北方权利大解锁,那就得让他们好好看看,什么叫重剑无缝,无需花俏就可破尽天下。什么叫重装上阵!
现在高方平依托金融政策,初步搞活了几大生产基地,于是,也该用西夏来刷经验了……
四月二十一日,江州少年军战斗部,五百多个自带饭盒的孩子来报到了。这很寒碜,目下时日还短,少年军规模虽然不算小,但是缩小到战斗部,人数是不多的,特别年满十六岁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少年军入学的年纪都很小。
不过无论如何,十六岁在大宋已经算是很成熟,在后世九十年代时期,初中毕业参军的人也很多。所以在古代这已经不算娃娃兵。
高方平一早的政策,进入少年军是要挑选的,骨骼惊奇,适合的,才会挑选来战斗部。把关的方式乃是关胜的拉开裤腿一口唾沫,擦亮,就如同段锦住和马俊摸马骨一样,其实也能一定程度挑选出体格强劲的孩子来。
最重要的在于这三年以来,少年军的培养,花费了高方平不少心血,就连饮食都是定制的“饲料”,全营养素,所以虽然他们只有十六岁,却一个个很高壮、精悍、政治过硬,基本素质过关。缺少的就是实战经验。
这很好,来自郓城、江州、北1京的少年军“指战员”,加上虎头营老兵,已足以填补被退役的军官。这些娃大部分被高方平委派为“政治委员”,进驻各基层战斗部。
此点没毛病,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是文人将兵,大宋的文人也就代表政治。在非常时期,掌印的文官高方平是统帅,那么为了军队的政治正确,派出属于高方平的“政治委员”进入战斗单位,当然可以解读为大宋国策。
说白了,后世的那套,初形仍旧是老赵的这套,只是更加完善了而已。
现在就猥琐了,临阵磨枪磨了个轰轰烈烈,每日三分之一时间强集训,一大半时间则政治学习,过政治生活。脱胎于高方平的这群少年党卫军,他们虽然经验浅薄,甚至文绉绉的上纲上线,但是他们是虔诚的,真在给北1京禁军灌输理念、重竖信仰、关心大家又解决问题。
时间虽然极其的紧张,但是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
张商英专门给高方平挑选的一批学院派新官也到达了。
这群号称做官不久没被染过的人,虽然是抱有理想的一群,但最大的缺点是经验不足,不懂一些固有默契,然后都是文青小资固有的一些通病,他们不合群,清高,理想化。
于是他们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和目下的新差人队伍,和那些正在如火如荼大建设的苦人群体,显得格格不入,相互的摩擦很大。
仅仅不到五日,高方平就接到了来自太多人的抱怨和投诉,包括王德旺都对这群人有很大意见。
裴炎成就更夸张了,听说他学习高方平的套路,已经和两个年轻的小官员打过架,把人家打伤了后,现在那几个都还公费躺在安济坊之内。
高方平鼻子大了压着嘴巴,只得亲自去看望受伤的官员。
看望了以后呢,高方平太熟悉这些小碰瓷党的伎俩了,明显不碍事的伤,他就是说头疼脚疼,腰疼,就是要住院,就是不出来做事。
在这个节骨眼上啊,弄得高方平真想把老裴吊起来打死……
“升帐!”
东部长城段,集合了河东路以及永兴军路之二十八万兵力,仍旧顶不住西夏,东部长城几次失守又抢回来,反复进行拉锯。
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后系子孙,现如今都是河东军系的将领。在他们主将折可适战死的现在,是永兴军路经略使刘延庆节制他们。但呼延家的将领们哭瞎了,纷纷上书枢密院,弹劾刘延庆把他们当做后娘养的,以强压政策,故意把河东军系当做炮灰使用,最艰苦的战都是河东军系再打。
出这种幺蛾子,真让陶节夫相爷想死的心都有了。刘延庆那孙子什么尿性陶节夫清楚的,妈的童贯的人就这德行。人家一向都是儿子只打自家的,关键时刻作为政治正确,只能用亲儿子去牺牲,才是凝聚人心的道理,但刘延庆竟敢反着来。
刘延庆也算蔡京的人,于是,蔡京说这其中有误会,具体情况没有调查研究,就不能听河东军系的人单方面瞎掰。
说这么说,其实老蔡他心理清楚,同样是军队,但是艰苦的东部长城攻防战持续到四月,宋军已经死伤四万余,而其中三万是河东军系的。这的确是刘延庆这孙子的猫腻了。
总之,此番陶节夫连蔡京的面子都不给,在朝上怒斥刘延庆那个王八羔子,老陶放话了,“再出现这种厚此薄彼的事,你给老子滚回来,不敢打,看老夫再次披甲上阵、去教你怎么打”。
其后在蔡京的和稀泥下,陶节夫那不利于团结的话也被“和谐”了。是真的,《汴京时报》的确引用了陶节夫的原话,但是纵使陶节夫相爷的话,也被维稳部门下令《汴京时报》给强势删除了@#?
其后,河东名将呼延赞的嫡系子孙呼延灼,从侍卫马军司带一只精骑前往支援永兴军路。
是的,就是《水浒》上被破了连环马而后活捉的那货——呼延灼。
目下他是没啥子连环马,当然他也算是京师系的名将之一,擅于骑兵作战。那么此番呼延灼带了多少骑兵去?八百人。
这就说明赵佶害怕了,舍不得把京师力量分出太多给西北。而在张叔夜和陶节夫的角度,呼延灼过去,骑兵是次要的,仍旧是一种政治平衡。呼延灼的唯一责任,就是以他呼延氏嫡孙的名誉作为旗帜,节制住河东系的将领们,让他们情绪不要太大,要团结。
与此同时,陶节夫在朝遥控种师道部,责令他们给予永兴军路支援。
然而听说种师道不鸟,拒不出兵东部长城,仍旧在集中兵力和软骨头卓洛和南军司撕逼。
看起来种师道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要和察哥打心里战。察哥如火如荼狂攻东部长城之际,种师道已经依托西部长城,把卓洛军司拖成疲兵,卓洛军司正在节节败退。而种家军已逐步形成兵围西夏重镇西平府的战术形态。
陶节夫不是不知道种师道“围魏救赵”的战法,但是仍旧给予怒斥,说种师道不顾大局,妄图复制围魏救赵战术。若是以前的西夏,昏庸无道的外戚梁氏集团掌权时期,倒是可以用此战术把西夏前三排吓死,从而破了察哥战法。
但如今如何还能再这么干呢,李乾顺已经肃清内部掌权了,察哥是他亲弟弟,陶节夫强势认为,这种“敌在前三排的战术”,现在已经很难凑效了。
第666章批斗大会
于是陶节夫急令秦凤路帅司:“为今之计,刘延庆所部一但失守,则造成我境内大幅损失,那时夏贼长驱直入,而你部就算拿下西平府,但限于你部骑兵不足,不擅于游牧战法,所以无法深入西夏腹地,得不偿失,立即依照本相部署支援刘延庆部。”
写这么写,其实陶节夫心理清楚,种师道是不会轻易接受谁的指挥的,那个老家伙他就是认死理。这就是陶节夫当初想撤换种师道,让刘仲武去西北的原因啊。可惜刘仲武那个棒槌现在只想在京城搓麻将,对战争不感兴趣了。倒是他家小儿子刘琦是个骨骼惊奇的小子,已经去参加北1京少年军学堂了,当然目下还是太小了,是一只小屁孩。
基于对东部长城防线的不看好,基于了解种师道的尿性,于是陶节夫正式提议,赵佶批准之下,一纸战时圣旨到达北1京大名府:高方平加北1京留守司衔,兼北方都转运使,北1京进入战时体制。高方平部扩军备战,随时等候朝廷最后的出兵命令。
乱世出英雄,战争塑造人不是吹的。若在和平时期,高方平恐怕已经去吏部待岗了,但正因为此番的西夏太猛。于是,高方平原本两年后才能获得的留守头衔,现在就有了。非但如此,赵佶被战事吓坏了,于是非常规委任小高为北方都转运使。
带个“都”字就是总督的意思。就像都统制,就要管一群统制。用词北方,而又无其他说明,则代表以高方平执政的大名府为线,河1北东路,河1北西路,河东路,永兴军路,乃至秦凤路的北方五路之财税粮食大权,现在全部对高方平汇报,而不是朝廷。
也就是说,现在北方转运司,已经一定程度架空了朝廷的“财税”大权,算个小朝廷了。
这不是常设职务,但宋夏之战一天不结束,赵佶一天不放心,那么在没有制置使的情况下,高方平就是“北方前委”第一顺位大总管。
目下是枢密院还没有正式下文让高方平出兵,一但下文,高方平驾临西北战线的话,在没有制置使的情况下,也将正式主持宋夏之战,全面节制种师道和刘延庆。
至于他们现在才后知后觉的下文、让大名府进入战时机制?真是等他们黄花菜都凉了,还打个屁的国战。
人家高方平早在两月前深化了政治斗争,不论民生还是工建,亦或者是军事,早在做战争准备了。江州基地、汴京猪场,也早就进入战争动员,三班不停的在生产。目下仅仅被视为战略武器的神臂弩,根据小朵汇报,日产近三百架。
并且小朵已经立下了军令状,扩产的脚步不会停止,将在进入夏季七月时候,日产六百架神臂弩。
可笑他们一群相爷、现在都还在玩各种政治文化,战略平衡,思考各种阵法和部署。内功不足的他们、也妄图用招式精妙来弥补?
既然此番朝廷对北方权利大解锁,那就得让他们好好看看,什么叫重剑无缝,无需花俏就可破尽天下。什么叫重装上阵!
现在高方平依托金融政策,初步搞活了几大生产基地,于是,也该用西夏来刷经验了……
四月二十一日,江州少年军战斗部,五百多个自带饭盒的孩子来报到了。这很寒碜,目下时日还短,少年军规模虽然不算小,但是缩小到战斗部,人数是不多的,特别年满十六岁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少年军入学的年纪都很小。
不过无论如何,十六岁在大宋已经算是很成熟,在后世九十年代时期,初中毕业参军的人也很多。所以在古代这已经不算娃娃兵。
高方平一早的政策,进入少年军是要挑选的,骨骼惊奇,适合的,才会挑选来战斗部。把关的方式乃是关胜的拉开裤腿一口唾沫,擦亮,就如同段锦住和马俊摸马骨一样,其实也能一定程度挑选出体格强劲的孩子来。
最重要的在于这三年以来,少年军的培养,花费了高方平不少心血,就连饮食都是定制的“饲料”,全营养素,所以虽然他们只有十六岁,却一个个很高壮、精悍、政治过硬,基本素质过关。缺少的就是实战经验。
这很好,来自郓城、江州、北1京的少年军“指战员”,加上虎头营老兵,已足以填补被退役的军官。这些娃大部分被高方平委派为“政治委员”,进驻各基层战斗部。
此点没毛病,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是文人将兵,大宋的文人也就代表政治。在非常时期,掌印的文官高方平是统帅,那么为了军队的政治正确,派出属于高方平的“政治委员”进入战斗单位,当然可以解读为大宋国策。
说白了,后世的那套,初形仍旧是老赵的这套,只是更加完善了而已。
现在就猥琐了,临阵磨枪磨了个轰轰烈烈,每日三分之一时间强集训,一大半时间则政治学习,过政治生活。脱胎于高方平的这群少年党卫军,他们虽然经验浅薄,甚至文绉绉的上纲上线,但是他们是虔诚的,真在给北1京禁军灌输理念、重竖信仰、关心大家又解决问题。
时间虽然极其的紧张,但是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
张商英专门给高方平挑选的一批学院派新官也到达了。
这群号称做官不久没被染过的人,虽然是抱有理想的一群,但最大的缺点是经验不足,不懂一些固有默契,然后都是文青小资固有的一些通病,他们不合群,清高,理想化。
于是他们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和目下的新差人队伍,和那些正在如火如荼大建设的苦人群体,显得格格不入,相互的摩擦很大。
仅仅不到五日,高方平就接到了来自太多人的抱怨和投诉,包括王德旺都对这群人有很大意见。
裴炎成就更夸张了,听说他学习高方平的套路,已经和两个年轻的小官员打过架,把人家打伤了后,现在那几个都还公费躺在安济坊之内。
高方平鼻子大了压着嘴巴,只得亲自去看望受伤的官员。
看望了以后呢,高方平太熟悉这些小碰瓷党的伎俩了,明显不碍事的伤,他就是说头疼脚疼,腰疼,就是要住院,就是不出来做事。
在这个节骨眼上啊,弄得高方平真想把老裴吊起来打死……
“升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