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抄家现场_分卷阅读_17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论谢太后如何咒他、骂他,他的心都已经不起半点涟漪。
  可是,他无法忍受谢太后对薛明珠无端的辱骂和猜忌,只是,谢太后此时的样子已经有些不太正常,萧孤舟冷冷地扔下一句,“要么去行宫颐养天年,要么在清宁宫中幽禁至死,你自己选一个吧……”
  说完后,便大步离开。
  在萧孤舟的身后是谢太后声嘶力竭的叫骂声。
  在萧孤舟离开后,便有侍卫守住了谢太后的清宁宫。
  对外的解释是谢太后患了癔症,需要静养,并派了秦太医做为谢太后的专属御医,医治谢太后。
  在秦太医几针下去之后,谢太后终于缓解了狂噪。
  又过了几天,清宁宫传来消息,谢太后最终选择了去凌源行宫休养。
  肃帝准了。
  宫中发生的事情,肃帝治内极严,朝臣们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具体是什么,他们又不得而知。
  太后行宫休养,百官俱赞肃帝仁孝,没有掀起半点风浪。
  ……
  第143章
  乾化九年, 五月,御花园。
  薛明珠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肚子尖尖儿,像是要熟透的瓜儿, 沉沉地坠着,眼看着就要瓜熟蒂落, 左右不过就是这几天了……
  薛明珠自谢太后被送出宫后, 便会每天都来御花园走上一圈儿。
  一是为了晒太阳,为腹中的胎儿补充钙质。
  二是为了锻炼身体,以便在生的时候能够有劲儿应对这一关。
  最后一条,则是为了顺胎儿的胎位。
  萧孤舟原本是不愿的。
  自薛明珠的肚子越发的大后, 萧孤舟几乎是不错眼的守着薛明珠, 连上朝都翘了几次了。
  偏偏满朝文武还不好说什么。
  朝政重要, 皇后娘娘腹中胎儿也重要。
  听闻去年时,皇后娘娘曾经动过胎气,可是吓死个人了。
  现在,皇上如此紧张也是情有可原。
  他们也盼着皇后娘娘能为宁国生下一位小皇子呢。
  肃帝萧孤舟对薛明珠简直是捧在手上碰碎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
  薛明珠挺着这样大一个肚子,天天要去御花园走上一圈儿,萧孤舟顿时就紧张了, 很是担心会累到薛明珠。
  若不是左医正也说适当的运动,可以有助于皇后娘娘生产, 萧孤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
  就是这样,萧孤舟也要每天派人将御花园的路仔仔细细的检查,哪怕有一粒小石子, 都会引得萧孤舟大发雷霆。
  越到快临产时,萧孤舟的情绪就越紧崩。
  为了陪着她,萧孤舟最近已经连着十天没有上朝了,都是让人将奏折拿到坤明宫来办。
  薛明珠倒是自我感觉良好。
  她都不怕,偏偏萧孤舟怕得不行。
  为了缓和萧孤舟的紧张情绪,薛明珠每次去御花园溜达的时候,都会带着萧孤舟一起去,两人可以看看满园的奇花异草,再说说话。
  这御花园因为前朝苏贵妃爱花,孝帝曾斥巨资,邀请天下的能工巧匠,耗时三年翻新了整个御花园。不只是包括了天下间奇珍异草,甚至引了一条温泉水脉在御花园底,让御花园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也有花可赏。
  薛明珠最爱的就是冬季时节,白雪飘飘,温泉湖面上还有芙蕖盛放。
  那景色美不盛收,仿若仙境一般。
  薛明珠走着走着,便在一株极品牡丹银丝灌顶前停了下来,薛明珠会停下来,只因这株极品银丝灌顶牡丹竟然开了,昨天看时,它还未开呢。
  花色如雪,淡香幽濡。
  但萧孤舟却误会了,他以为薛明珠是走累了,忙让人摆上了乌檀木雕花的桌椅,扶着薛明珠落座。
  薛明珠虽然还未感觉到乏累,但是,正好她想赏赏这株银丝灌顶,便顺着萧孤舟坐了下来,看着萧孤舟一脸紧张的模样,薛明珠抱着肚子,好笑道:“你太紧张了……”
  她还未生时,他便是这个模样,等她进了产房,他还不得吓晕过去?
  这怎么能行?
  “我不紧张……”,萧孤舟盯着薛明珠的肚皮,嘴里仍硬撑着。
  薛明珠喝了一口小宫人端上来的蜜水,觉得这样怕是不行,得说点什么话题分分萧孤舟的心,“谢太后如何了?”
  自谢太后被送去凌源行宫后,秦太医便跟着随行而去。
  他们对外放出的风声,说谢太后得了癔症,需要在行宫疗养,但也不完全是胡说。
  据秦太医回报的情况来看,谢太后的精神确实有些不正常。
  哪怕是去了环境优美的凌源行宫,也时好时坏的。
  好的时候,便很是正常的模样,只是阴郁深沉;犯病的时候,则天天咒骂不停。
  从先帝到苏贵妃;
  再从萧孤舟到薛明珠;
  没有一个逃脱的。
  言行之狂悖,歇斯底里,看者无不惊心。
  萧孤舟听到谢太后,神色便是一僵,终于舍得收回紧盯着薛明珠肚皮的担忧眼神,冷漠又淡淡道:“还是老样子……只能让秦太医好生调养着……”
  谢太后那边的消息每隔几个月就会传过来一回。
  秦太医受过谢太后恩惠,诊制非常用心。
  只是,谢太后已被迷了心窍,活在了自己的世界之中,乃是心病。
  心病只能心药医。
  若是,谢太后自己堪不破,便整日只能活在混沌之中了。
  薛明珠只是为了缓解萧孤舟紧崩的神经,让他的眼睛从她高耸的肚皮上移开,见到已起效果,便再转了话题,“西漳那一带的路修得如何了?”
  诺大的宁国,除了个别如两淮和四川这种天赐的肥沃富裕之地外,更多的是贫瘠的苦寒之地。
  以往历朝历代,都是朝廷拿着肥沃之地的产出去养活那些贫瘠之地。
  自古便有两淮养着半个朝廷之说。
  可是,萧孤舟认为,一直这样的救济并不是真正解释贫瘠之地百姓困苦的办法。
  那就像个大窟窿,无论填多少进去多少都无济于事。
  只有扶着他们自立起来,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这些地方之所以会贫瘠,自然是因为老天不赏饭吃。
  华夏百姓自古便是农耕民族。
  老天不赏饭吃,土地贫瘠,耕种下去十不存八,如何能不穷?!
  可是,除了土地贫瘠,耕种种类有限,但其实这些贫瘠之地,也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这个西漳一带,虽然土地不肥沃,但是,却盛产药材、牛羊马匹、各色玉石……若是能运出去,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那么,问题就来了……
  至理名言──“若想富,先修路……”
  若想把这些东西运出来,工部的差事就来了。
  修路的提议是薛明珠提出来的。
  萧孤舟同意的。
  只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修路这个提议虽好,却只能一小步一步步慢慢来。
  银子只拨下去一点儿点儿……
  路只修那一段儿……
  无论何时,人的本性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当人们看到通过那一小段儿的路,可以将那个县的产品运出去,换来大量的银子粮食后,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做多了……
  朝廷拨一半儿的银子,另一半儿的银子由当地承担。
  若是有当地富户慷慨解囊,朝廷会将其名字刻在功德碑上。
  无论在哪里,都是有钱人的。
  而那些富户有了钱,就想要名。
  朝廷的这个办法,大大满足了他们对名利的追求。
  而朝廷也没有任何损失。
  两相里下,一拍即合。
  “现在西漳那一带由点成面,西漳一带的路已经修得有十之八九了……这大大带动了西漳的经济……连三大贸易互市都已经与西漳那边接洽了……他们卖出西漳的特产,换回西漳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今年,西漳大旱时,竟没有人被饿死……“,肃帝萧孤舟一说起西漳便神色轻松,两眼放光,情绪显而易见的好转。
  西漳一个从年年向朝廷伸手的省份,变成了一个可以向朝廷交税的省份。
  西漳那一带的路,总共修了四年。
  直至今年,才发挥了它的威力!
  而让肃帝萧孤舟高兴的并不是解决了西漳那一带的贫困问题,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个方法被验证了是可行的,可以在宁国上下全国推广的。
  ”那是,要想富,先修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