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女专注打脸_分卷阅读_1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琳琅想了想,既然郑国公常茂有如此之大的勇气,她便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
  常茂确是良配。
  这偌大的应天府,偌大的大明,怕是也只有嫁给常茂,才能有她想要的自由。
  徐琳琅心里有了主意。
  徐琳琅吩咐阿筠去寻了针线、绣布和花绷自过来。
  自从回到魏国公府,私下里的时候,除了给皇后娘娘做绣品,徐琳琅几乎是不动针线,如今怎么主动拿起针线了。
  阿筠开口问道:“小姐这是又给皇后娘娘做绣品吗?”
  徐琳琅摇了摇头,笑了笑:“不是。”
  阿筠不再多嘴了。
  这些日子,应天府各贵家的眼睛都紧紧的盯着太子妃的位子,
  眼见这入了冬,应天府的冬天,虽然不至于天寒地冻,却也是让人全身湿冷。
  偏偏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决堤,发了水患,大批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这些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一路逃灾,涌到了应天府来。
  黄河下游夏天的时候发了蝗灾,如今,应天府城内,已经有不少秋天的时候就逃灾过来的流民。
  皇上派了钦差大臣去治理两地的灾害。
  黄河下游那里,一入冬,蝗灾自然没有了,苦的只是百姓颗粒无收,朝廷发了赈灾的粮食,不过也是让灾民勉强果腹罢了。
  如此一来,逃灾到应天府的灾民也不愿意回去了,就算在应天府要饭,也比回去强上一些啊。
  长江中下游决堤的事情却是有些棘手,水势汹涌,堤口久久不能堵上,百姓们的家园被大水冲的一无所有,大批流民拖儿带女的来到应天府。
  谁都知道,应天府富庶,这只要来到了应天府,就不至于饿死。
  一时间,应天府内四处可见无家无归的流民。
  随之,城中的偷盗事件多了不少。
  事到如今,赈灾势在必行。
  朱元璋登基以来,虽然也发生过几次灾害,但是并无百姓流入应天府中,多是当地官员主持赈灾。
  但是此次灾情严重,百姓无家可归,只能来到天子脚下,希望能够得到天子庇佑。
  皇上已经派了能臣去两地赈灾安抚民心,不过,眼下,应天府内的流民,也是要管的。
  新朝初立,应天府的官员,还没有多少应对这样情况的经验。
  皇上一向想让太子多历练历练,这几年,皇上把诸多政事都交给太子处理,太子都办的不错,皇上对太子愈发的信任。
  在此形式下,倒是平息了皇子们对储位的争夺。
  大臣们也看的明白以后的形势,再加上太子一向颇有威望,众大臣对太子很是拥护。
  如今,应天府的灾民是前所未有之多,赈灾之事,刻不容缓。
  若是耽搁了,在都城之内,都是饿殍满地,难免会民怨沸腾。
  朱元璋给太子拨足了银两,便、指了太子亲自去赈济应天府的灾民,想到之前北境战事,四皇子朱棣表现不错,朱元璋便派朱棣辅佐太子。
  可是没过几天,就传来了太子和四皇子关于赈灾的意见不合的消息,
  太子朱标,主张在应天府臣内,广布粥棚,散粥济民。
  四皇子朱棣却主张,要把涌进应天府的流民都集中到应天府城外,再行救济之法。
  太子朱标认为若是让流民出城,便会让应天府的百姓和流民认为是朝廷要将流民驱逐出城,如此一来,便寒了百姓和流民的心,折损了天恩浩荡。
  四皇子朱棣却是情绪激昂,说是眼下形势,赈灾本身就是安抚民心,只要妥善赈灾就不会寒了百姓的心,不必如此小心翼翼。
  四皇子还说,发了水患,便又起瘟疫的可能,必须及早让流民出城,才能保应天府安定。
  不单如此,四皇子还说了好多危言耸听的由头证明他是对的。
  太子却认为根本没有那么严重,那些说辞,是四皇子太多虑了。
  眼下,城中有流民,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吃食,只要赈灾银子充足,给他们开上一断时间粥棚,发上棉衣,让这些日子平稳的过去,等到两地灾害除了,再把他们发配原籍便是。
  四皇子和太子据理力争,太子脾性好,四皇子倒是发起了脾气。
  两个人实在是说不在一起,皇上便指让太子去流民人数多一些的东城赈灾,让四皇子朱棣去管理流民人数少的西城。
  如此这般,将两兄弟分开,让他们各自用自己的法子赈灾。
  可是如今问题来了,若是赈灾,那些个大臣,自然是要听太子的,如今太子和四皇子分开赈灾,这样一来,他们需要听两头的话,这般自然是行不通。
  但凡是明白人的大臣全都去了东城帮助太子赈灾。
  唯独徐达,在和四皇子一同去北境震慑瓦剌的时候,看出四皇子心有韬略,便和四皇子交情很是不错,担心他一个人在西城赈灾力气有不及,故而帮朱棣在城西赈灾。
  宋国公冯胜和魏国公徐达一向交情不错,眼下见徐达去帮四皇子了,冯胜也主动去帮四皇子。
  为此,冯胜的夫人孙氏焦头烂额了好几天,人家旁的大臣,都去太子眼跟前献殷勤,冯胜倒好,去帮着四皇子和太子唱反调了,如此一来,太子子就更不会考虑冯城璧了。
  四皇子朱棣和五皇子朱橚都是磙妃之子,皇上自然也是打发了五皇子朱橚去帮朱棣,为此,磙妃把朱棣叫过来骂了两个时辰,说朱棣自己要得罪太子就一个人得罪去,何必要把朱橚也带上。
  朱橚是磙妃亲子。
  朱棣却是磙妃的养子。
  磙妃只认为,是朱棣的固执拖累朱橚也得去办这么难的差事,而且还吃力不讨好,还要得罪太子。
  朱棣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磙妃发了半天的脾气,直到磙妃骂不动了朱棣才退下。
  太子的赈灾之法很是直接,在城东设立十个粥棚,并设立专门的流民居所,为流民供上炭火吃食,如此,流民自然是安定下来。
  朱棣的赈灾之法却是不同,朱棣把城西的所有流民都驱逐到了城外,在城外搭了简易的草房供流民居住。
  而且,四皇子赈灾的粮食远远不如太子的,太子在城东发的大米粥白面馒头,四皇子的粥是杂粮,发的也根本不是馒头,而是混合了菜叶的窝头。
  太子和四皇子的赈灾之策一出,一时间,流民纷纷赶往城东。
  去城东多好啊,有现成的空地方住,有热腾腾的粥和白面馒头。
  若是在城西,才没有这么好的事儿,得被赶到城外的茅草房,然后才能吃的混合了菜叶子的馒头。
  这两相比较,谁还愿意去城西呢。
  一时间,原本在城西的流民都在骂四皇子朱棣,说四皇子朱棣不及太子仁厚。
  屋漏偏逢下雨,就在被集中到城外的流民都对四皇子怨声载道的时候,北境有消息传来,天寒地冻,瓦剌人的牛羊被冻死了不少,他们又去骚扰边境的子民了。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一次,朱元璋一点儿都不想忍让瓦剌。
  朱元璋立马派遣魏国公徐达和宋国公冯胜奔赴北境,反击瓦剌。
  徐达和冯胜接到圣旨,连夜启程,奔赴北境。
  如此一来,四皇子朱棣本就不多的两个帮手还都走了。
  流民对四皇子朱棣议论纷纷,尤其是在朱棣管理之下的流民,还质疑起了朱棣是不是贪墨了赈灾的银两。
  这日,朱棣正在城外的帐篷中看着一本赈灾的书,侍卫通传,郑国公常茂求见。
  朱棣亲自去迎了常茂进来。
  常茂说明来意,是见朱棣这里人手不够,常茂故而过来相帮。
  商议了一番灾情之后,常茂问朱棣:“四皇子,现在,我也有所耳闻,被集中到城外的流民颇有怨言,说你给他们吃的是杂粮粥和搀着菜叶的杂粮粥,不比太子那里吃的是大米粥白面馒头,我想问问,皇上拨给你的赈灾银子是不是不够。”
  四皇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够,也不够。”
  常茂有些不解:“这是怎么一个说法。”
  四皇子开口道:“皇上拨下来的赈灾银子,都是按人数多少拨的,并没有多给太子,只是,这拨下来的赈灾银子,表面上看着充足,实则不然……”
  朱棣正打算把话继续说下去,就听侍卫又过来传话,说是有一位徐公子前来拜见。
  朱棣和常茂俱有些不解,朱棣吩咐,宣来人进帐觐见。
  侍卫撩开帘子,一个以玉冠束发的玄衣公子走了进来。
  朱棣和常茂惊讶的看着来人。
  那公子向朱棣行了男子间行的拱手礼:“魏国公长女徐琳琅,代父赈灾,特来拜见四皇子。”
  徐琳琅身着一身男装,潇潇如松,如若春风。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2-12 19:25:23~2020-02-13 20:39: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慧慧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倪倪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水涟漪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3章 九十三
  徐琳琅行罢礼,抬起头来,一张脸皎皎如明月,双眸灿然如星辰。
  常茂率先迎了上来,开口道:“琳琅妹妹,你怎么来了。”
  徐琳琅一笑:“我父亲原本是在赈西城之灾,如今我父亲和冯将军奔赴北境,我恐这里人手不够,便前往赶来,希望能为四皇子分忧。”
  常茂开口:“有琳琅妹妹过来相帮,西城赈灾,一定会愈发顺利一些。”
  徐琳琅道:“常茂哥哥谬赞了,我过来,只是略尽一些绵薄之力而已,对了,常茂哥哥,你怎么也在这里。”
  常茂答道:“和你一样的理由啊。”
  听罢常茂的回答,徐琳琅朝着常茂灿然一笑后,又看向了四皇子朱棣:“四皇子,请问这里有没有如今西城流民的各项情况,人数几何,是否生病,每日可能吃上饭……”。
  徐琳琅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棣打断了:“徐大小姐还是请回吧,这里是城外赈灾的地方,不是女子该留的地方,徐大小姐还是回去绣花吧!”
  徐琳琅正欲申辩几句,就听见常茂已经先开口了:“四皇子此言差矣,琳琅妹妹虽然是姑娘,但是她的学问极好,人又聪慧,做事情很是有章法,不见得会比男子差。”
  朱棣的眉头皱了起来。
  徐琳琅也开口道:“四皇子,我虽然是女子,可是我在宫里给公主当伴读的时候,也常去御书房看一些关于赈灾的书,知道不少不寻常的法子,虽说有可能是纸上谈兵,不过到底会多一条思路,你不必因为我是女子就让我回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