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34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及至俞良家,进得瓦房堂屋,还有两个汉子在那里和俞良说话。张大和老三一声不吭,在门口靠墙站着,俩兄弟一个动作,双手拢在破烂袖子里,锁着脖子站在那儿。
  俞良把目光投过来,随口问道:“你俩干啥的?”
  张大道:“就干那活,俞书生在庄上说的。”
  俞良道:“投军?”
  “哼。”张大从鼻子里吭了一声。
  俞良道:“你们老张家去两兄弟?”
  张大道:“俺去,他来看。”
  老三道:“俺也去。”
  俞良语气稍稍客气,又问:“吃饭了吗?”
  不料就在这时,旁边的俞老汉“咳咳”干咳了两声。张大转头看了一眼,说道:“将将吃过。”
  俞良提起笔写了一阵,抬头道:“那回去准备准备,三天后和我走。”
  “中了?”张大纳闷问道。
  俞良道:“中了!我一报上去,你们张家就是军户了,只要有人在军籍,全家都不用徭役。”
  俩人稀里糊涂几句话就都从了军,回去说起,惹得老娘又哭了一回。但一家子说已经入军籍了,不敢反悔,怕被官府抓去问罪。
  三天后俞良已经召集了十几条汉子,带着步行到县里。一个绿袍官儿接待了他们,然后带到官府院子里吃饭。
  竟然是白米饭!
  一群人两眼放光,坐上桌拿起筷子就开吃,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桌子上只有筷子和碗碰撞的声音和咀嚼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有吃的快的,没一会儿就捧着碗在舔碗底了。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了一阵哭声,众人转头看时,张家老三在那奥啕大哭。张大恼道:“你哭甚?丢人不丢人!”
  张三哽咽道:“俺吃白米饭,俺爹娘在喝菜叶汤哩……”
  张大神色一阵黯淡,说道:“赶紧吃罢,吃的不是家里的口粮,也替他们省了。”
  众人个个都埋头不语。
  县衙发了几天的麦饼,拿布袋子装着!然后俞良和另外一个领头的汉子一路,带着人去开封府。前两天人群里很沉闷,没多久,因为顿顿都吃饱饭,大伙儿也不觉得累,气氛愈发活泼起来。
  及至东京城外大营,大路上一辆辆独轮车推着粮食入营,那麻袋上还有“太仓”字样。大伙儿一看那么多粮食,心下愈发踏实了。
  指挥使亲自接待了俞良和他的十几号人,见都是青壮汉子,十分高兴,立刻任命俞良为第一指挥右团右都第三队十将,另外又安排了十几号人给他凑满一个队。
  接着,一大车的衣裳运过来了,车上还有一面旗,上面写着:沈陈李织造。
  押运的长袍人抱拳道:“这一批戎服是沈夫人的心意,还请将军笑纳。”
  指挥使脸都笑烂了:“沈陈李商行仗义轻财,堪为义商!”
  “哪里哪里。”长袍人客气地说。
  指挥使一挥手:“去河边打水烧洗澡水,洗干净了换上!”说罢目光停留在张大那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上,皱眉道,“像这种衣裳,赶紧换掉扔了!俺们又不是讨口要饭的!”
  除了衣服,一人一副头盔;盔甲是没有的,兵器也无。
  等大伙儿洗完澡换上戎服,营地里更是闹哄哄一片,时不时传来“哈哈”大笑,一个个都高兴得很。因为这戎服煞是好看!
  肩膀上是皮革的!看起来好像肩甲;腕部也是皮革。灰色的麻布,结实平整,做工很好、针脚又密又整齐。胸前一大块衣襟样式如胸甲,腰上有青色的芴头,皮革的腰带;下身的麻布裤子,颜色稍浅,整套的颜色很有层次感。千层底靴子穿起来也很舒服。
  指挥使也笑道:“听说那沈陈李织造做的都是达官贵人的衣裳,做的东西当真了得!威风!”
  张大瞪圆了眼睛,看着自己的三弟,前后转了两圈,“啧啧”发出两个声音道:“娘的,难怪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弟这莫样儿哪愁讨不着媳妇?!”
  俩人的腰也直起来了,吃饱了饭也有精神,在那里说个没完。
  老三道:“要知从伍这般好,早该来哩。”
  ……过了十来天,开封府指挥的人招齐了。指挥使也不练兵,只叫大伙儿稍稍站好队列,告诉他们是要去江南大营。
  东京是大周国都,却要去江南,大伙儿也不清楚为啥,不过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十分听话,每天有饭吃,叫去哪就去哪。
  很快,好事来了!不仅管饭,还发钱!
  一人一贯铜钱、一匹布,作为“安家费”。指挥使说得有一阵不能回家了,训练完直接上阵;给大伙儿几天时间回家送“安家费”,然后开拔南下。
  指挥使一连说了几次,必须回来。所有人已经登籍造册,三年内不听军令,逃兵要杖打五十、流放三千里!
  拿了朝廷的好吃,想跑就是重罪!
  下面老三嘀咕道:“谁愿跑哩,每顿吃干饭,赶俺也不走……”
  几天后,张大等两兄弟拿着钱财回到张庄,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半个多月不见,他们摇身一变,“衣锦还乡”了。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出来围观,张大昂着头,被熟人七嘴八舌问,也答不过来,时不时说一声:“皇帝发的。”“吃的是皇粮,俞书生说了,粮袋上写着太仓的字,皇帝从自家粮仓拿出来的……”
  百姓们听到皇帝的词儿,无不敬畏地看着他们。张家兄弟一时间变成了皇帝的侍卫一般。
  他们家的破院子里更是挤满了人。老三把自己得的安家费到屋里交给他娘,张大却不动声色看了五弟一眼,故意当着众人的面,把钱袋子里的铜钱摇的“哗哗”作响,还把布斗开了看。又故意大声道:“天子下圣旨了,俺们立了功,发的便不是布,要发绸子金银哩!”
  众人哗然。
  至于什么矫诏的风险,张大还没那意识,况且这村子里,谁知道天子的事?
  张大学着军营里武将们的样子,抱拳在侧,说道:“官家厚待将士,俺们敢不效死?”
  一身破烂骨瘦如柴的张老汉,和乡邻说话时,语气不知不觉已经变了,俨然德高望重的乡老一般。众人说话也十分客气,一口一个张员外。
  张大注意到,人群里围观的小娘、媳妇,看他的时候,脸蛋都红扑扑的。时隔不到半月,他感觉自己好像投胎换骨了一般。
  第六百五十六章 谁又比谁薄情
  各州指挥陆续南下江宁府。东京城外造甲坊码头,大批的盔甲、火器、弩正在装上船只;据说宋州还有军器监的一个工坊专门造弩。汴水上船只往来不息。
  此时码头上几个人正在争执,五军都督府的武将接收盔甲时认为甲胄不合格,在那里找造甲坊的官员理论。
  武将当着官员的面,对着一副胸板甲一剑插了下去。听见一声金属摩擦的牙酸声音,那板甲竟然被一剑刺穿了,武将恼道:“看看,这也能交出来?”
  官员沉声道:“将军有所不知,这批甲胄就是这样的……”
  武将冷冷道:“想懵咱们?新甲老子又不是没穿过,何时如此脆过?”
  “您是禁军武将?”官员问道。
  武将道:“在禁军干过。”
  官员道:“难怪了,将军勿急,听我道来。
  以前咱们交付给禁军的甲胄,当然没有如此状况,只不过……前期造甲或用上等铁料,冷锻也不会断裂,在舂锤下打薄之后,愈发坚硬而韧;铁料不好(中原铁矿含硫杂质较多),则以热锻退火,那就得经验丰富的大匠,就是大匠也不是次次都能成。可能会出现太软的状况,或是……喏,那一副甲的状况,外层脱裂。
  而今锻造甲胄越来越多,很多不合硬度的甲,本来需要重烧重锻;可是军器监要咱们同时为禁军、乡军造甲,应付不过来的。上头下令,不合硬度的甲胄也发出来,交给五军都督府的乡军使用。”
  武将听罢大骂了一声。
  官员道:“本来就是乡勇,有甲胄就不错了,哪能什么都用好的?朝廷承担不起,咱们造甲坊也忙不过来。”
  武将愤愤道:“你们别懵我,次等甲,在放在码头仓库,别上船!本将且去问问上头,看你说的是否属实。”
  官员好言说了半天,此时也不太耐烦了,哼道:“悉听尊便!”
  ……开封指挥的将士陆续到东京城外大营聚集,两天后就开拔南下。
  俞良在营里呆了半天,倒有点想去见红莺,道个别。不知出于什么心思,或许是想让红莺看看他现在已经找到出路。
  他一身戎服,腰上挎着佩刀进城。路上的行人纷纷侧目,别说俞良的这身打头、本来他就长得俊,卖相还是很好,光看模样比禁军将士的还好看,当然真要论战斗力,行军打仗方面他现在基本什么都不会。
  俞良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一时间倒自觉器宇轩昂一般。他的心情也很好,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差事,已无依靠红莺过活的郁气。
  果然在红莺府上见到她,红莺见面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哟,行头不错,比以前更精神了。”
  这娘们居然还笑得出来!俞良不动声色抱拳道:“今日在下是来向红莺娘子道别。”
  红莺关切地问了一番他的事儿。
  人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本来俞良心里还有点气,不料三言两语竟然对红莺没多少气愤了。
  俞良叹了一口气,心下有些感叹。有些怨愤,其实也就只能那么一会儿工夫;既非杀人父母的深仇大恨,谁能记得那么久?哪怕当初觉得非常气愤的事,毕竟只有那么点小事,也很快就会忘掉的。
  红莺又问:“俞郎何时才能回来?”
  俞良答道:“尚不知晓,上头只说去江南大营练兵,然后要南征。看来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
  红莺听罢脸上露出了伤情,幽幽地说道:“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俞良也被这情绪影响了,这世上几样伤情之事,离别怕是最常见的。
  红莺温言道:“要是叫你上阵,定要注意安危,若是性命都不在了,那功名又有何用?”
  “唉!”俞良听到她好听的声音,心里又是暖又是一阵发酸,长长叹息了一声。他低声说道:“我会记得红莺娘子的嘱咐……你在东京,也要好生保重。”
  俩人四目相对,不知不觉中又走近了。
  红莺又小声道:“你还怨我么?”
  俞良摇摇头:“红莺娘子待我不薄……”
  红莺瞪了他一眼,娇嗔道:“你知道就好!”
  就在这时,一个奴婢走到门口,说道:“娘子,杨将军到前院了,想见娘子!”
  “杨业?他不是回河东了?”红莺立刻问道。
  奴婢道:“就是杨业将军,他说刚到东京。”
  红莺急忙挪过去,对着铜镜拢了一下头发,说道:“你且去传话,叫人好茶招呼着,我马上就去见他。”
  “喏。”奴婢拜道。
  俞良站在旁边,忽然发出一声苦笑。红莺这才转头看他:“实在对不住俞郎,杨将军大老远来东京,妾身失陪一下。”
  俞良又摇头笑了一声,说不出话来。在家乡他是个人物,在这里、而今确实还不是被人看得起的人。
  红莺冷冷看了他一眼,二人无言,她唤了一声外面的丫鬟。
  俞良唤了一声,红莺回头看着他,良久没听到他吭声,便催促道:“俞郎有什么话?”
  俞良叹了一口气道:“娘子忽冷忽热的,着实叫人难以受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