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卷阅读_386
官家虽对她仍有情分,但仍是起过疑心的。
她可不敢在这时候触了霉头,还是安分些许的好。
陆辞作为知情人士,自然看得出来,别看早朝时风平浪静,其实已有过激烈交锋。
见寇准应对自如,他也安心了。
但到了该去资善堂讲经时,他没见到假借散步名义来接人的小太子,不禁有些讶异。
等到资善堂中后,他才得知,太子因被官家召去说话,会迟上一会儿。
这是为什么?
陆辞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赵恒的病虽称得上严重,神智却离糊涂尚远。
尤其在他耳边还没有人煽风点火,危言耸听,使得他在将刘娥催离宫室后,难得地有了静心沉思的余暇。
思来想去,他越发觉得,让太子在自己病中监国理政的提议,的确不错。
一来他病体难支,无法起早赴早朝;二来是自己膝下仅得这一子,将大业传继于他,也是早晚的事;三来则是六子年纪尚轻,课业尽管做得不错,性子也是沉稳谨慎的,到底匮乏切实理事的经验,现令其锻炼一番,大多情况下,还是得向自己求询的。
既不用辛苦做事,还得随时面对台官的弹劾劝谏,权柄实际上又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
赵恒压根儿就忘了自己已许久未亲政的事实,不禁怦然心动了。
当然,真让太子监国的话,哪怕不寻由头罢了寇准的相位,也得从东宫臣属中提拔一位谨秀端正,既不与寇准一道,也不与王钦若沆瀣一气的。
毕竟赵恒很是清楚,寇准脾气固然霸道刚烈,在朝野士林中,却皆享有极高名望,方能在多年浮沉中屹立不倒。
莫看因寇准高傲,不曾正式结党成社,但因慕其华彩,而心甘情愿唯其马首是瞻的,朝中可谓大有人在。
他有时且得暂避锋芒,甚至独自怄气,更何况仅是半大郎君的六子呢?
而让王钦若与寇准互换位置,由王钦若作首辅的话,赵恒也难放心。
哪怕他更喜说话中听,才干也极其出众的王钦若,但其缺陷也无比明显:侍明主则贤,侍庸主则奸,圆滑油润,多面逢迎,并无操守可言。
再荒唐的行事,从他口中,也不曾说出过半句反对的话语,更别说寇准式的愤怒训斥了。
而是会不惜翻箱倒柜,折腾大小库房,也要为圣上排忧解难,好叫心愿得偿的。
太子一不甚晓事,初监国时还如履薄冰的小郎君,又哪儿能有他的明辨忠奸呢?
他要是还得时刻操着太子许会受人蛊惑的心,这委任其监国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赵恒理所当然地想着,因此认为,王钦若也不合适。
林内臣在旁安静侍立许久,见状心念一动,鼓起勇气,小声询道:“官家不如召来太子殿下,听听看他是怎么想的?”
赵恒一听,顿觉颇有几分道理,遂兴致勃勃地派了人去,将正在散着步等陆辞的小赵祯给叫来了。
赵祯鲜少在白天被召到爹爹所在的宫殿去,乍一听这一传召,还有些怀疑事情真伪。
虽在下人的反复劝说下,前赴去,也的确见到爹爹的面了,仍有些不明所以。
偏偏赵恒也不打算直奔正题,而是先考校起他功课来。
赵祯对答如流,内心却越发不解。
但他素来冷静持重,即便困惑,也未在面上露出多少迹象来。
只为慎重起见,他每次回答前,都会特意多停顿一会儿,直到在脑海里反复斟酌过,确定说辞没有毛病后,才慢吞吞地道出口。
他平时做事就偏温吞一些,此刻说话再慢上半拍,倒没让赵恒察觉出什么不妥来。
见自己随口考校的课业,六哥都能答得顺畅从容,颇肖自己当年,赵恒的心情也被带得好上一些。
她可不敢在这时候触了霉头,还是安分些许的好。
陆辞作为知情人士,自然看得出来,别看早朝时风平浪静,其实已有过激烈交锋。
见寇准应对自如,他也安心了。
但到了该去资善堂讲经时,他没见到假借散步名义来接人的小太子,不禁有些讶异。
等到资善堂中后,他才得知,太子因被官家召去说话,会迟上一会儿。
这是为什么?
陆辞不动声色地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第一百四十九章
赵恒的病虽称得上严重,神智却离糊涂尚远。
尤其在他耳边还没有人煽风点火,危言耸听,使得他在将刘娥催离宫室后,难得地有了静心沉思的余暇。
思来想去,他越发觉得,让太子在自己病中监国理政的提议,的确不错。
一来他病体难支,无法起早赴早朝;二来是自己膝下仅得这一子,将大业传继于他,也是早晚的事;三来则是六子年纪尚轻,课业尽管做得不错,性子也是沉稳谨慎的,到底匮乏切实理事的经验,现令其锻炼一番,大多情况下,还是得向自己求询的。
既不用辛苦做事,还得随时面对台官的弹劾劝谏,权柄实际上又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
赵恒压根儿就忘了自己已许久未亲政的事实,不禁怦然心动了。
当然,真让太子监国的话,哪怕不寻由头罢了寇准的相位,也得从东宫臣属中提拔一位谨秀端正,既不与寇准一道,也不与王钦若沆瀣一气的。
毕竟赵恒很是清楚,寇准脾气固然霸道刚烈,在朝野士林中,却皆享有极高名望,方能在多年浮沉中屹立不倒。
莫看因寇准高傲,不曾正式结党成社,但因慕其华彩,而心甘情愿唯其马首是瞻的,朝中可谓大有人在。
他有时且得暂避锋芒,甚至独自怄气,更何况仅是半大郎君的六子呢?
而让王钦若与寇准互换位置,由王钦若作首辅的话,赵恒也难放心。
哪怕他更喜说话中听,才干也极其出众的王钦若,但其缺陷也无比明显:侍明主则贤,侍庸主则奸,圆滑油润,多面逢迎,并无操守可言。
再荒唐的行事,从他口中,也不曾说出过半句反对的话语,更别说寇准式的愤怒训斥了。
而是会不惜翻箱倒柜,折腾大小库房,也要为圣上排忧解难,好叫心愿得偿的。
太子一不甚晓事,初监国时还如履薄冰的小郎君,又哪儿能有他的明辨忠奸呢?
他要是还得时刻操着太子许会受人蛊惑的心,这委任其监国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赵恒理所当然地想着,因此认为,王钦若也不合适。
林内臣在旁安静侍立许久,见状心念一动,鼓起勇气,小声询道:“官家不如召来太子殿下,听听看他是怎么想的?”
赵恒一听,顿觉颇有几分道理,遂兴致勃勃地派了人去,将正在散着步等陆辞的小赵祯给叫来了。
赵祯鲜少在白天被召到爹爹所在的宫殿去,乍一听这一传召,还有些怀疑事情真伪。
虽在下人的反复劝说下,前赴去,也的确见到爹爹的面了,仍有些不明所以。
偏偏赵恒也不打算直奔正题,而是先考校起他功课来。
赵祯对答如流,内心却越发不解。
但他素来冷静持重,即便困惑,也未在面上露出多少迹象来。
只为慎重起见,他每次回答前,都会特意多停顿一会儿,直到在脑海里反复斟酌过,确定说辞没有毛病后,才慢吞吞地道出口。
他平时做事就偏温吞一些,此刻说话再慢上半拍,倒没让赵恒察觉出什么不妥来。
见自己随口考校的课业,六哥都能答得顺畅从容,颇肖自己当年,赵恒的心情也被带得好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