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农业杂志的争抢(第一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小伙子有点意思啊,对于国家农业重点的分析不可谓不到位,有些论段,简直是一针见血。
  很难相信,这只是一个刚刚20岁的小伙子说出来的话,哎呀,人大这次果然捡了大便宜了。”
  赵楚说这话的时候,心头也是比较兴奋的,毕竟他就出自于人大。
  人大这个地方还是挺神奇的,毕竟很多领导人就是出自于这个学校,而身为学习和政治层面都能扯上关系的学校,人大拥有与生俱来的强大影响力。
  当然,这个学校的丰功伟绩在2000年左右,就会因为一股风气的衰弱和歪曲。
  然后渐渐的向陌路的方向走去。
  当然就算是有一丝迟暮的意思,但是往后发展的那些味道,也仍旧会让这所学校,成为千千万万个学校之中的重点大学。
  赵楚生为农业部的副部长,其实平时工作特别忙。
  也压根就没什么时间,去看一个小屁孩儿写的文章。
  当然周正现在已经不能被称作小屁孩儿了。
  因为他的这些文章,其实已经入了这些领导们的法眼,领导们也不是傻子呀。
  小伙子写的东西这么好,而且极富有哲理性又有推敲的可能,他们干嘛不把这小家伙往上捧一捧呢?
  毕竟,于他们而言,又不会费什么吹灰之力。
  更重要的是,国家出版总署那边的唐署长似乎对这小子特别看重。
  而且,就连唐署长,竟然也默认自家闺女在那小子的一个农业报纸里上班,当的还是秘书。
  其实这个时候国内对于秘书的这个职业的讽刺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啊。
  因为,当时处于一个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的一个高速膨胀的时期,很多人下海经商之后有了钱就喜欢拿着权气给自己换老婆,而换来的老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却不知道,而且这个时段,能给那些大老板当秘书的人是恨不得不知道他们是小三身上穿的特别妖艳,手里拿着老板们给他们买来的包,就像是想向人们表现出自己有多厉害似的。
  而那些老板们,似乎也觉得这样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小李,你过来一下!”赵副部长看完了这几篇文章,转头看向自己的秘书。
  “欸,部长!您说……”小李刚才在一边也看着呢,自家部长对于这个小伙子,口头上的赞扬和表彰也确实让他感受到了一股非比寻常的感觉。
  因为,自家部长在农业部干了将近20年了,平时就是大家口中的“赵阎王”。
  当然,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也是因为他平时在工作的过程中狠抓狠打,完全不给任何人讲情面。
  不过这是对干部的。
  而对于那些可怜的百姓或者说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他却温柔的像是给人如沐春风一样。
  短短二十年时间,赵楚就能够从一个公务员的级别升任至副部级。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水平,哪怕是有很大的本事,但如果不会做人,也肯定到不了这个境界。
  “你去联系一下《中国农业信息》,看能不能把这几篇文章刊登上去!
  哦,对了,《农民日报》那边,你帮我联系一下冯总编……”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是经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华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的专业级刊物。
  该杂志具有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公信力高等特点。
  具体作用则是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说了那么多。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意思。
  这个杂志就是农业部主管的,相当于内参一样的一个报纸。
  国内能跟这个级别的农业杂志相抗衡的,几乎没有。
  唯一几个能挂上号的,诸如华国蔬菜,华国园艺文摘,华国农业气象,华国种业,华国林业教育,华国城市林业等相关性质的刊物。
  “好的,部长……”
  说话的功夫,小李狠狠地咽了口唾沫。
  周正他又不是不知道,这小子的名字现在已经在京都扩大开来了,不敢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只要是能够在一些上流社会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小子的名声了而且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给那小子起了一个外号,叫周歪!
  因为他的名字叫周正,但是只要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
  这小子的名字。
  虽然叫得方方正正的,可是人蔫坏蔫坏儿的,而且有时候,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能够狠狠的给他们打击,让人防不胜防。
  这种小混蛋,和他打起交道来真的很不容易。
  其实具体的学术期刊如果让周正去写的话,他肯定写不出来,就比如说,影响农业类型的因素。
  除了地形,水源,气候,类型,土壤,光照,热量,这些几乎念过书的人都知道的东西,能够影响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
  但是周正又不是专业学农的,他顶多也就只能把一些大的思想传递出来而已。
  ……
  当天下午。
  一家起码有六十来年的老字号茶馆里。
  “冯总编啊,今天让你老人家过来,也就是为这个事儿……”
  赵副部长指着手上的京都生活报,“你看这上面写的。”
  “农业发展至今,我国农业正面临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人少地多,水资源短缺,土壤气候条件差等因素,都在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端农业,设施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当前化工农业现代化,缺乏企业主体,高端农业,设施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赵部长啊,我知道您是个什么意思,是打算让我们农业信息报刊登这篇稿子是吧?”冯总编辑摸着胡子,轻飘飘的说了一句。
  “对啊冯总编,我知道你们农民日报,平时刊登的都是一些帮助农民生产之类的消息,可是像这篇报道,其实我觉得是能够从精神层面引起农民对于农业重视的一个法宝呀。
  你也知道我国农业现在发展的层面就像是上面的这些文章说的,而且不仅仅是上面说的,很多隐藏在背后的东西,其实只有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才知道,但是我们没法子啊,有时候我们想要改变,但就是没办法改变,我们不能改变上层机构的心思,也更加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们的想法。”
  话说到这里,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冯总编。
  “可是你看现在多好的一个机会,你想想只要这篇稿子在农民日报里发行出来,往后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肯定能够让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被解放出来。
  当然,就算是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那至少能够影响一部分的农民,让他们并不想着光是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就了事儿了。
  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往后想要发展,想要赚大钱就要发展现代化农业模式,至于说是一些大工业化的信息农业还是别的方式的农业模式,大家可以商量着来嘛,是不是啊?”
  说这话的赵副部长其实对于农业发展而言,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级专业人物了。
  毕竟和一些头头们相比,或者说和自己级别差不多的那些人相比,那帮人能力再强,那也只是在政治层面被凸显出来的。
  而他则算是正儿八经的,进入到了农业研究领域。
  慢慢的一步一步爬,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可以说他今年虽然50岁,以政治的眼光来看的话,坐在这个位置上还很年轻,尚且有能够主政一方的可能性。
  但是身为技术专业型的官员。
  他却深深的知道,和上层机构的那帮人打交道,他必须拿出能够立竿见影的证据,因为这个时候的上层领导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而对于那些老百姓们来说,他们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真刀真枪的一些东西,他们还需要将自己精神层面的一些思想结构进行一个转移。
  简而言之,也就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让这些农家人知道他们不能再进行长达很长一段时间的低端农业的应用了,他们必须去转移自己的思想。
  要不然,就是进行高端农业,能够对他们的经济环境进行一个极大的补贴和应用,能够让他们真正的在这个城市立足,而不是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和补贴。
  另一方面,就是现代化的节约型农业,也就是说将土地流转出来,他们将土地贡献出来之后,能够享受一定的补贴和分红。
  除此之外,他们可以再建立现代化农业的一些基地或者是别的地方进行工作,而这些工作就能够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农业发展产生现代化的大规模型农业模式,往后肯定能够演变成农业公司,甚至是集团。
  届时这帮人联合在一起,说不定能够让农业模式下的这种大规模农业进行上市级别的服务,到时候,这些农民们就是自己的股东。
  其实2000年的乡镇企业家,是特别特别有钱的。
  也有一部分人组织起来自己手底下的农民,或者说是村里上的那些人。
  他们将手段联合起来,或者说大家创办了那种乡镇企业,到时候挨家挨户拿了多少钱就会在小本子或是合同上记住,然后等到以后厂子赚钱了,分红了,就会按照他们当时所投入的比例,或者说往后发展所出的贡献进行分成或分红,这就是一个强大手段所产生的商业效果。
  和乡镇企业家的差不多的是,所产生农业发展的农家子弟,如果他们的思想变革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的话,那往后推行的农业改革化的措施,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才是赵副部长,为什么心心念念要联合《农业日报》的原因。
  实话实说,农业化改革,对于赵副部长而言,那简直是脑子里像是一个魔咒一样的东西。
  自从前几年去国外那边经历过了大规模的农业集约化等现代规模的,产生极大影响力的公司。
  赵处深深地看到了国外农业的发展到底达到了什么样恐怖的地步,就像俺们国人家所产生的农业大地主规模的农业模式。
  成百上千亩地,竟然只需要四五个人就能管理。除此之外,人家产生管理的效果也极其可怕,除了人工之外,其他的像是收割播种什么的,基本上都是以机器来代替的,而且到最后所呈现出的粮食产出,竟然还要比他们这些农业产出的平均数要强上至少3~5成。
  这基本上就是小一半儿了。
  那可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啊……
  所以说这个时候既然已经有了这么一次机会,赵处当然不愿意这么轻而易举的放过。
  他是想着,甚至脑海里面希望的是,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将农业发展完成。
  他希望在自己的手底下,农业改革创新发展会形成一股巨大的绳索之力,他希望能够将农民的生活真正的保障起来。
  5年不行就10年,10年不行就20年,以他的资历和身体素质,也能够熬下去!
  就算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再当官了,也绝对要为国家农业发展改革发挥余热,只是以前他没什么机会。
  只是,现在呢?那个叫周正的小伙子就是他的机会。
  本以为这么好的事情,冯总编看完之后肯定会一口答应下来,只是让赵副部长没有想到的是。
  冯总编辑也就是撇了两眼。
  紧接着也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赵部长啊,您也太高看我们农民日报了,现在为了抢那小子手头上的几篇农业报道,“蔬菜种子”那帮人现在都打得不可开交了,争着抢着要做头版,还一定要拿到独家。我们就算是想争上去,也没有机会啊……”
  事实证明,优秀的报道从来不缺少锐利的眼光,周正的这一篇关于农业发展的报道,自从在京都生活报纸上发现出来之后没有五个小时的时间克大农业报社就是蜂拥而至涌向人大那边屏幕的就是为了拿到周正手底下的这些文章。
  除此之外,他们还想和周正合作。
  把这个聪明的小子拉到他们的阵营里,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章节目录